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从北京前往天津,途经冯玉祥控制的廊坊时,被冯玉祥部下率军拦截,并强行将身披睡衣的他拖出车厢。
之后,冯玉祥为避免直接担责任,安排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借刀杀人”,对外宣称是“为父报仇”,实际上是由冯玉祥命部下执行枪决。
徐树铮死后,标志着整个皖系军阀彻底衰弱,北洋军阀格局也由此转变。
为何当年冯玉祥要下令直接枪决徐树铮?这背后又有怎样的隐情?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冯玉祥枪决徐树铮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点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精彩,又不会错过最新内容。
皖系名将徐树铮之死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原因是皖系军阀段祺瑞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不断扩充皖系势力,试图武力统一全国,其专权跋扈引起直系和奉系军阀的不满。
同时,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等在英美支持下,势力也不断壮大,与皖系矛盾日益尖锐。
双方在京汉铁路沿线等地展开了激战,在战争初期,皖系军队在装备和兵力上占据优势,徐树铮作为皖系的核心人物,担任总参谋长,亲自指挥皖系军队作战。
直系军队在吴佩孚的指挥下,不断与其抗争,与此同时,奉系奉系军阀张作霖见直系形势有利,遂出兵相助,加入对皖系的作战。
这场战争最终以皖系的惨败而告终,段祺瑞也被迫下台,徐树铮也被直系军阀逼得前往日本避难。
虽然皖系从那以后一蹶不振,但徐树铮并没有放弃,他一直在等待机会,试图东山再起,在日本期间,他密切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变化,与各方势力保持联系,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作为直系的将领,奉命率军迎战奉军,然而,谁也没想到,冯玉祥竟然发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政府,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
但冯玉祥知道自己难以掌控大局,于是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同时又与奉系军阀张作霖达成协议,请段祺瑞临时稳定局势。
之后,段祺瑞将远在日本的亲信徐树铮召回国,并派他在国外活动,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为皖系的重新崛起争取有利的资源。
徐树铮也不断在国外考察,他利用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与各国政要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皖系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
1924年12月23日,徐树铮前往北京向段祺瑞汇报情况,还在北京四处拜访各界人士,试图为皖系争取更多的支持,他的到来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然而,此刻的徐树铮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冯玉祥布置的天罗地网中。
冯玉祥在得知徐树铮来北京后,立即下令密切监视徐树铮的一举一动。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结束在北京的事务返回天津,他刚一上火车就被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得知后,随后立即打电话给冯玉祥:“司令,徐树铮今日下午乘火车前往天津,机会难得。”
冯玉祥告诉鹿钟麟:“绝不能让他活着离开,在廊坊拦下他!”
12月30日凌晨,徐树铮所乘坐的火车正缓缓驶向廊坊车站,徐树铮身披睡衣,正沉浸在睡梦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他的脑海中或许还在盘算着回到天津后的计划,想着如何继续为皖系的崛起而努力。
突然,火车剧烈地晃动了一下停了下来,徐树铮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醒,他迷迷糊糊地坐起身,还没来得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之后,冯玉祥的部下张之江一脚跺开徐树铮的车厢门,强行就将穿着睡衣的徐树铮拖出车厢。
徐树铮此刻还一脸懵逼,他大喊道:“你们是什么人,知不知道我是谁!”
但冯玉祥的部下根本就不理睬他,只是将他一直拖至列车外,徐树铮被拖下车后,仍在大叫:“你们敢动我,段祺瑞不会放过你们的!”
张之江听后,冷冷地回应说:“徐将军,今日之事,都是你咎由自取的,今天就是你的报应!”
说完,他一示意,几名士兵举起枪结束了徐树铮的生命,然后将尸体抛尸野外。
这件事后,冯玉祥为了给外界一个交代,专门派人将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连夜接到廊坊车站。第二天,各报纷纷登载陆承武为父报仇的新闻。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真正的主使是冯玉祥。
冯玉祥究竟为何如此很徐树铮?
原来,早在1918年,此时的段祺瑞和徐树铮在北洋政府中呼风唤雨,妄图将全国军政大权揽于皖系麾下。
而徐树铮深知直系军阀将领陆建章难对付,以及他频繁游说奉系将领,试图结成阵营共同对抗北洋政府。
于是,徐树铮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他以商讨要事为幌子,将陆建章诱骗至驻津的奉军司令部,随后以通敌的名义将陆建章残忍杀害。
殊不知,这位北洋政府的元老陆建章既是冯玉祥的舅父,也是他的官场恩人,对其有知遇之恩。
陆建章的死使冯玉祥与徐树铮从此结下死仇,但因当时皖系势力过大,冯玉祥难以采取行动,只好忍辱负重,直至1925年冯玉祥掌控京津地区后,才借徐树铮离京之际实施报复。
在直皖战争爆发后,冯玉祥作为直系的一员悍将,冲锋陷阵,为直系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为的就是将皖系彻底打败,结果也如他所愿。
但是他提议让段祺瑞稳定政权时,没想到徐树铮又带着谋划卷土重来,频繁在海外联络国际势力筹措资金,企图重振皖系军队,这一切,当然是冯玉祥不能忍受的,他深知徐树铮一日不除,自己便一日难有安稳之日,双方又一次结下新怨。
随着徐树铮的倒下,段祺瑞失去了重要的臂膀和智囊,皖系势力也进一步受到削弱,段祺瑞最终也逐渐淡出了北洋政治核心舞台。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点点关注,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凤凰卫视:2024-09-27:失序时代的“因果”: 一位民国枭雄的“非正常死亡”
十二楼主:2024-09-05:徐树铮之死:冯玉祥的报复,段祺瑞的没落,民国时期的反复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