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太监,也得卷起来!

大力道历史 2024-08-11 04:11:01

在古代,因为人口一直很多,就业机会少,不仅高大上的工作难找,就是不那么伟岸的工作,比如入宫当太监,都是人满为患。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忠贤。这位后来威风八面的九千岁为了能顺利入宫当太监,可是花了大价钱。

魏忠贤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但是也不至于吃不上饭,应该能算上是有几亩薄田的普通百姓,在他17岁的时候家里还给他娶了老婆,后来他又有了一个女儿。若是老老实实务农,日子还是能过下去的。

只是魏忠贤自己不务正业,整天不是喝酒就是赌博,把家底都败光了,还欠了很多钱。等魏忠贤卖房卖地还完钱后,已经没有米下锅了。为了有口吃的,他把自己给阉了。

但是,阉了也不代表你就能进宫当太监。在明朝,太监竞争特别激烈。

说在明朝成化年间,有54个自我阉割后落选的人找上礼部,希望可以入宫当差。皇帝听说此事后,命令锦衣卫去抓人并游街示众。但是如此手段并没有吓退这些人,两年之后,又有2000名当太监而不得的人要求朝堂给安排工作,干什么都行。锦衣卫抓了十天才抓完。

还有一次,皇宫要招1500名太监,结果两万人来应聘。主管人员看到人太多了,扩招到4500人。可是即便扩招了三倍,还是有一万多人落选。更悲剧的是,这些人中很多人都做完了净身手术,没选上,之前的生活也回不去了。

这些人怎么办呢?他们大致有三个出路。第一个是给太监洗澡,赚点吃饭钱。第二个是沿街乞讨,能不能吃上饭全凭运气。最后一个是加入黑社会,但是这条路也不容易,哪里都不养无用之人。因此这些人,只能削破脑袋让自己成为太监。

魏忠贤找人把自己阉割了,具备了成为太监的硬性条件,但是怎么做才能进宫呢?只能给主管采办的太监送礼。魏忠贤早就已经没有钱了,为了让他这一刀不白挨,他的哥哥把家里的毛驴卖了,用这个钱铺路,终于让他巴结上了负责采办的人。

可是这样只能算是烧香找到了庙门,想要进宫,还差的远呢。

已经挨一刀了,毛驴也卖了,这时候若是放弃,代价太大了。没办法,魏忠贤的哥哥咬咬牙,把家里的田地都卖了。魏忠贤用这个钱,终于得到一句准话:宫里马上要选几个倒夜壶的太监,我可以把你的名字报上去。至于能不能选上,我说的也不算。

魏忠贤还能怎么办,求人办事,他只能等着。幸好他长得高大,又有市井老油条的机灵劲,这才在最终面试时被选上。

古代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家若是能考出一个进士,哪怕是出来一个举人,甚至一个秀才,都是光耀门楣的大事。但是在魏忠贤这里,或者说在当时畸形的社会环境中,没有门路的老百姓家里若是可以有一个顺利入宫的太监,似乎也值得庆贺。

魏忠贤后来权倾朝野,但是刚刚入宫的时候,他的目标也就是吃饱穿暖,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在这方面,他比不上老前辈王振。这位把明朝拉下深渊的大太监,从一开始就野心勃勃。

魏忠贤不识字,但是王振入宫之前是读书人,还考上了秀才。虽然没有中举不能当官,但是考中秀才也能享受很多福利,比如不用服徭役,可以减免很多苛捐杂税。并且有了秀才的文凭,就可以当私塾先生了。

这份工作不能大富大贵,但是糊口是没有问题的,社会地位也不错。可是王振不满足。

王振想要的绝对不是当个孩子王,他的心愿是大权在握,说一不二。可是考科举太难了,并且即便考上了也是从芝麻官做起,想要大权在握,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怎么办才能实现政治理想呢?王振绝对是个狠人,为了能接近权力核心,他竟然挥刀自宫了。

王振有学问,当私塾老师还有点家产,找关系走门路自然要比魏忠贤强很多。他轻松就入宫了,还很幸运的成为了皇子朱祁镇的小跟班。后来朱祁镇成为了明英宗,王振也跟着水涨船高,终于实现了权倾朝野的梦想。

后来王振撺掇朱祁镇御驾亲征,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皇帝成了战俘,王振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说这么多只是想证明一点,明朝的太监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连王振这样吃穿不愁还有社会地位的秀才都挥刀自宫,那些穷困潦倒想进宫混口饭吃的人,要怎么办呢?

在明朝,宫外的人挥刀自宫,以为进来了就能吃饱穿暖,甚至光宗耀祖。但是他们不知道,宫内的太监也不容易。不仅成年太监内卷严重,小太监也能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小孩子也要卷起来。

为了培养出优质太监,朱棣的儿子朱瞻基在宫廷中设立了太监学校,名字叫“内书堂”。又选了三百个十岁以下的小太监到内书堂读书学习,希望用这种方式得到一批优质太监。

千万别小看这个内书堂,能来这里讲课的,都是牛人。内书堂中第一个给小太监讲课的老师叫陈山,听名字挺陌生的,好像不是啥大人物。但是人家可是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的大学士,还担任过皇太孙的老师。

有人统计过,说明朝的内阁首辅中,有19个人担任过内书堂的教书先生,占内阁首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小太监能得到当世大儒的教导,自然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是大家想一下,太监的实缺就那么几个,可是内书堂一期学生就三百人,还是僧多肉少。这些人想要得到一个好位置,也得过五关斩六将。

更可怕的是,这些事情传开后,民间也知道皇家要培养一批小太监,很多人争相将自家的孩子阉割后送到宫中,希望这些不到十岁的孩子能给家里带来泼天富贵。这已经不单单是内卷了,这是疯了。

其实,太监这一行,从一开始就卷的厉害。

在遥远的春秋时期,一个叫“竖刁”的奸臣为了表忠心,扑哧一声把自己给阉了。这一举动感动了齐桓公,却把同行都吓愣了。官员看着竖刁想,为了争宠,这代价也太大了。太监看着竖刁想,这人不按套路出牌玩跨界,我们怎么办?能争过他么?

秦国的赵高就更牛了,他是书法家、文字学家,法律专家,擅长骑术车技,就是武功也拿得出手。这样的人,若不是心术不正,是可以名留青史的。

到了汉朝,太监的地位整体上了一个台阶。为了博取前程,很多人开始自愿当太监,比如我们熟悉的蔡伦。蔡伦出身于铁匠世家,他的祖上都是打铁的。有一技傍身,家里应该不缺钱。

蔡伦小时候还能读书习字,通读《论语》、《周礼》,这也能证明他家里经济条件不错。汉朝没有科举,能读书识字的人家,至少也是地主这一层面的。

既然不缺钱,蔡伦为什么要在十几岁的时候入宫当太监呢?

原来当时朝廷要在蔡伦的老家桂阳设立铁官,而蔡伦一家都是这方面的行家,就与朝廷负责此事的官员混熟了。

蔡伦入宫的原因史料上没有详细写,但是也可以猜出来。他入宫应该是家人与前来负责此事的官员达成了某种协议,或者是他自己想要进宫搏个前程。毕竟当年没有科举,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都要靠推荐。在这种情况下,入宫直接接触贵人,似乎是一条很好的捷径。

到了东汉末年,太监的地位就更高了,甚至出现了太监世家。那时候叫宦官世家,其实都是一类人。这一点具体可以参考曹操。

曹操的祖父曹腾就是有实权有爵位的宦官,他收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子。曹嵩不是宦官,不能继承曹腾在皇宫内的势力,但是他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别看曹腾是太监,人家可是侯爵。

汉朝虽然出现了宦官家族,但是并没有形成风气。宦官家族最兴盛的朝代,是大唐。唐朝有很多宦官世家,比如杀了“二王、一妃、四宰相”的仇士良,一门五代都是宦官。

宦官不能生育,怎么能传承五代呢?有权势了,还用担心没有儿子么?曹腾可以收养曹操的父亲,唐朝的大太监们也可以收养。他们不仅可以收养一个,有的还收养了一大堆。

仇士良收养了五个,杨复光收养了几十个,他的兄弟杨复恭收养了六百个。这哪里是收养儿子,简直就是犯罪团伙。

太监的权利这么大,待遇这么好,想加入太监一族的人就更多了。唐朝有个词叫“良胄入侍”,就是说中下层官员子弟为了博前程,自愿挨一刀入宫。并且竞争还很激烈,若是犹豫一下,好位置就被别人占了。

内卷到这个程度,也真是相当奇葩了。

0 阅读:0

大力道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