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将军至少应该有几场拿得出手的胜仗,否则不能服众。但是历史上有这样一种武将,他们“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甚至在三国这样的战争年代也能在一场又一场的败仗中步步高升。
曹魏阵营的夏侯惇,就是这样的人。
夏侯惇的光芒,都是罗贯中给的。
《三国演义》中夏侯惇与吕布的手下高顺对战,高顺打不过跑了,夏侯惇就追,没想到被吕布阵营的另一名将领曹性一箭射中了左眼。
被敌人偷袭射中了眼睛,咱们一想都疼得受不了,但是夏侯惇表现得特别勇猛。他怒吼一声徒手拔箭,没想到直接把眼珠拽出来了。夏侯惇看着自己的眼球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一口就吃了。然后挺枪纵马,直接把放冷箭的曹性杀了。
小说中夏侯惇这波操作,太帅了。拔矢啖睛绝对是纯爷们。但是这些都是假的。历史上的夏侯惇,绝对没有这么勇猛。《三国志》中详细记载了夏侯惇在战场上的两件小事,每一件都能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三国志》中说,夏侯惇与吕布打仗,吕布派部下假装投降,夏侯惇就相信了,乐呵呵地拉着人家唠家常,一点防备都没有。结果就是还没说几句话呢,夏侯惇就被劫持了。这证明在兵法谋略上,他连吕布都比不上。
不过吕布也不咋地,好不容易劫持了对方主将,不趁着对方军心大乱抢地盘,竟然只是想要点物资。若是能把地盘都抢下来,还愁没有物资么?不过话说回来,夏侯惇连这样的人都比不上,只能说明在军事上更加不咋地。
咱们还是说他被劫持这件事。若是名将被劫持,通常都会很硬气,喊个话什么的提高士气,或者通过与副将的默契配合自救。但是夏侯惇被劫持后说了什么,史书上一句话都没写。推测应该是一点有用的话都没说,反倒是他的部下韩浩特别出彩。
主将被劫持,一定军心不稳,韩浩出场后的第一步就是命令所有将士按兵不动,然后对吕布的手下说“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
你们这群小贼竟然敢劫持我们大将军,是不想活了么?我既然受命讨贼,就不会因为大将军被劫持而放你们离开。接着韩浩对着夏侯惇就开始哭:“大将军你不要怪我啊,国法就是这么规定的,今天我一定要杀了他们”。
幸好韩浩演技好,这么一说吕布的手下就慌了,最后这几个人全都被杀,夏侯惇也被救了下来。曹操知道此事后还对韩浩说“卿此可为万世法”。从此在曹魏阵营,攻击劫持者不用顾忌人质。
正史中夏侯惇被劫持后毫无亮点,被射中眼睛后同样毫无亮点。书上说他被吕布打败,眼睛还被射瞎,从此被称为“盲夏侯”。他对外貌极其看重,特别讨厌这个称呼。自己照镜子的时候也经常生气,镜子不知道摔碎了多少个。种种表现与演义小说中判若两人。
夏侯惇与吕布打仗从来没赢过,之后他参加的战争,基本也都是失败的。
建安三年,吕布打刘备,夏侯惇去救刘备,但是被吕布的手下打败了。
建安七年,夏侯惇与刘备打起来了,刘备在博望坡放火烧了屯兵的地方后撤退,夏侯惇要去追。同行的李典不同意,但是夏侯惇一定要去,后来中了刘备的埋伏,还是李典去把他救出来的。
建安十一年,曹操派他去征剿河东叛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估计结果也不咋地。
之后他还参加了几次战争,史书上寥寥几笔连胜负都没写,估计是太小了完全不值得记录。总之一路看下来,夏侯惇就没打过胜仗。在几乎天天都打仗的三国,身为武将竟然没打过胜仗,但是官职步步高升,最后还成了大将军。
曹操绝对不昏庸,夏侯惇这样的战功还能一路升官,曹操看中的可能是夏侯这个姓氏,还有他的赤胆忠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