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东坡肉不是苏东坡发明的!

大力道历史 2024-08-03 00:50:15

古代名人灿若繁星,但苏轼绝对能站在金字塔顶尖。因为太招人喜欢了,粉丝太多,所以围绕苏轼出现了很多段子。这些段子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

比如有故事说,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嫁给了苏轼的学生秦观。新婚夜苏小妹试探秦观学问,两人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特别有意思。

但是这个是假的,因为苏轼就没有妹妹。

苏轼兄妹六人,但是那个年代孩子夭折率太高了,苏轼的大姐、二姐、大哥全部早亡,三姐婚后一年也去世了。

所以苏轼的兄弟情全都给了苏辙,苏小妹不存在。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苏轼是美食家,虽然一直在贬谪,工资也不高了,好一点的羊肉已经吃不起了。但是苏轼一直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吃不起羊肉咱买羊骨头回来炖,用牙签挑点骨头缝里的肉吃也挺好。

但是骨头缝里面的肉毕竟太少了,也就够塞牙缝的,满足不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愿望。所以苏轼就把目光转到了便宜的猪肉上,还写了一篇《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大概意思是,把锅洗干净,少放点水,小火慢炖。不要着急,火候到了自然就好吃了。黄州的猪肉这么好,价格这么便宜。权贵之家不肯吃,贫穷人家不会做。我早上起来吃两碗,直接就饱了。

众人的理由是,因为苏东坡写过《猪肉颂》,所以他发明了东坡肉。

但这是没有逻辑的。

查了一下东坡肉的做法,说是要选半肥半瘦的猪肉,洗净之后切成小方块,用棉线捆好。然后在砂锅底部刷油,铺一层香葱和姜块,肉皮朝下码好,再加入黄酒、生抽、冰糖,开始炖。开锅后转小火慢炖,一个小时后把肉翻过来再煲15分钟。

这就已经挺繁琐了,还有更精细的。为了增加口感,有人还会放上绍兴的黄酒、大枣、冰糖白糖,还得先焯水沥干,这样才能做出“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入口软而不烂,肥而不腻”的经典美食东坡肉。

所以,想做出一盘东坡肉,不容易。而苏轼那篇《猪肉颂》,没有涉及到具体做法。他就说要“刷锅放水小火慢炖”,这也太笼统了。按照他这么做,恐怕只会得到蒸肉。

并且,苏轼虽然爱吃,但厨艺确实不敢恭维。他曾经用大麦煮粥,可是舂米不干净,大麦皮多有残留,煮出来的粥特别硬,都拉嗓子。孩子说,这是“嚼虱子”。

他还用蜂蜜酿酒,但是没有掌握好发酵时间,导致“饮者则暴下”。 别人的饭菜是“吃过的人都说好”,苏轼的酒是“喝过的人全都拉肚子”。

苏轼做菜唯一成功的记录是做了一条鱼,当年苏轼在杭州做官,学生秦观的弟弟前去拜访,苏轼特别高兴,挽起袖子亲自下厨做鱼。秦观的弟弟吃完后竖起大拇指,说“此羹超然有高韵,非世俗庖人所能仿佛。”

这句话虽然有彩虹屁嫌疑,但是苏轼在做鱼方面,是有心得的。

他写过一篇《煮鱼法》:

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或鲤鱼治斫,冷水下。入盐于堂法,以菘菜笔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掩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桔皮片,乃食。

大意是用新鲜鲫鱼或者鲤鱼,鱼身两侧用刀划开,冷水下锅。锅里放盐,加入菜心、葱白,不可以翻动。煮到半熟时按照比例加入姜、萝卜汁、酒。马上就要熟了,再加点桔子片。

这才是一道合格的菜谱,能证明确实会做鱼。《猪肉颂》证明不了会做东坡肉。

还有,大家想一下,苏轼这么出名,煮粥失败被记载下来了,酿酒失败被记载下来了,就是做了一条鱼,书籍中也有记录。如果他真的发明出东坡肉,以苏轼的名气,以他什么事情都得写点东西昭告天下的性格,东坡肉在北宋就应该流行了。

但是,北宋的食谱中没有东坡肉,类似的菜品都没有。直到1909年出版一本书叫《成都通览》,这本书中首次提到东坡肉和这道菜的简单做法。

由此可以推断出,东坡肉应该是清朝出现的。

所以,东坡肉是碰瓷的。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凉粉、东坡饼、东坡羹等美食,推测苏轼吃过的可能性也不大。

0 阅读:0

大力道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