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打下长安的唯一结局就是被包饺子?子午谷奇谋就是吹魏延的?

近史风云录啊 2025-02-13 16:14:47

所谓的武侯看人比不上先主也是好笑,刘备用人失误可比诸葛亮多太多了,你不会不知道吧?用张飞守徐州,丢徐州,用关羽守荆州,丢荆州,用刘封孟达,一个不救关羽,一个直接叛变,用糜芳,傅士仁,直接献城。陈群最开始效力刘备,结果不听陈群,想杀蒋琬,被诸葛亮劝住,开始不用庞统,被诸葛亮鲁肃劝了才用,而诸葛亮说诸葛亮不会用人的理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马谡。

魏延打下长安的唯一结局就是先被曹魏中央禁军加上地方军至少10万人以上包饺子,并且援军还会不停增加,诸葛亮如果敢去长安和魏延汇合,会被郭淮断掉后路,到时候稍不注意三国提前结束。

当时诸葛亮的战略根本不是一战功成,想要一战覆灭曹魏也根本不可能,子午奇谋自然P都不是,当时的战略目的是封锁曹魏西出的道路,同时抢到养马地,一帮人地图也不看,就天天臆想什么子午奇谋突袭就能灭曹,比纸上谈兵还离谱,至少纸上谈兵的人也是熟读军书的

长安在被董卓霍霍了之后人口大量损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稀少经济凋敝,直到前秦才有所恢复,在三国时代根本配不上经济中心。此外无论是洛阳还是邺城,魏国的政治中心在关东。

但是从攻下长安来看,首先是政治意义重大,能极大打击魏军士气和战斗意志,其次长安作为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攻占之后摧毁对魏国有多大影响不用赘诉。至于反扑,不用担心,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道理不明白乎?

子午谷奇谋不是为了占领长安,而是利用攻打长安为主力占取雍凉三郡拖时间,魏国主力全在三边关中根本没有多少军队,回援长安最近的主力就是雍凉军团,就像现在都说上面马谡守街亭是为了让蜀国大军有可以撤退的后路,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给诸葛亮攻占西城盘活全局争取时间。

5000人哪怕一万人攻大城成功率实在不高,而且赌的成分太高,要赌夏侯楙听他魏延来了往东北逃,人家要是不逃呢?万一夏侯楙身边有个有才无名的手下,劝他闭城死守等援军呢?而且战争是动态的,不能从简单的几点就判定这计策一定成功或失败,我性格是保守型我支持诸葛亮的计划,但我不能武断的说子午谷奇谋一定行还是不行,只是对我来说我不想冒损失魏延和五千兵的风险。

并且好像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事情的关键其实是如何能够成功,援军最多三五天,不管你是走哪条路,你手上只有5000人,也不管对面是强是弱,他都只有一个选择 严防死守,不管是长安还是潼关,都不可能拿得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没有办法迈出的第一步,你怎么实行全部计划 。

子午谷奇谋首先这是奇袭,如若按照计划般子午谷没有守军,可能兵临城下了都未必能反应过来,长安守将怯而无谋,这样没本事靠家世上位的人无论是弃城而逃还是疏忽职守都是历朝历代常见的事,而且魏延是宿将了没把握的事他能提?人家武侯都没说行不通只是太险了怕意外频出,他自己出陇右是万全之策。

跟魏延是不是大将没有关系,子午谷他也没走过,长安他更没有打过,他只是在尝试这个想法,但是具体情况他并不知道,比如对方对这条道路的掌握程度,他就不清楚,曹真的想法就是反向,想用一样的方法反向偷袭汉中,他们是都以为对方不知道,而不是自己有没有把握,最终的结果是他这个实战派走了一半路遇大雨,损失惨重,最后迫不得已撤退,他不是没把握的事情能提,而是他根本就不能把握 。

魏延那个计策根本就无法实施,道路崎岖不平难走,几千人就算过去了还不够魏国塞牙缝,诸葛亮北伐打得确实也可以,但确实是逆天道行事,天时,地利,人和基本都不占优势,失败是注定的,但诸葛亮真的没得黑,确实是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一生为匡扶汉室尽心尽力,只可惜生不逢时。

当时魏国远强于蜀汉,邓艾哪怕送掉了都影响不了大局,而魏延那个计划本来就极难实现甚至实现不了,失败了不仅损兵,还会死掉魏延这种蜀汉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将,这俩就不是一回事

那有没有想过子午谷奇谋本来就是假的,唯一记载的只有魏书,那么不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了解前线情况的大将魏延,会提出这么扯淡的计策了吗?我们都都觉得不靠谱,那么怎么会魏延觉得行?

打杖自古是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都不具备,蜀国的人又不都是傻子,如果真的可行的话早就去实践了,也不会在这里聊来聊去,而且就只剩一个北伐军打光了什么都不剩,就只能彻彻底底的待在四川,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有谁愿意去冒这个险吗?

魏延提出子午谷的时候魏帝没有率领魏军到长安,其次由于魏蜀两年没有交兵所以雍凉军团主力就是魏帝带过去的五万人组成的。而不是全部驻扎在长安,雍凉军团是第一次北伐时期魏国才组建的。

三国志并没有提到子午谷,魏延只说有条小路,并不清楚他要走哪条小路,要打什么地方,只是有史书说是子午谷,如今学者们多认为是。首先魏延无法保证子午谷没有防备,其次几千兵打长安属实可笑,拿下也守不住。这个计策要诸葛本人孤注一掷,全军走子午谷,要么大好开局,要么蜀汉直接亡国,没有任

0 阅读:2
近史风云录啊

近史风云录啊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