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秦岭:周原之殇

日月来了历史 2024-03-20 02:12:11

周原遗址国保碑(国二)

百度周原博物馆词条显示的开放时间

秦岭游学止步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租车小哥已在停车场等候,倒过行包,握别学友,径驱扶风。自信如此,缘于度娘的信誓旦旦。然而大跌眼镜,翌日周一,周原博物馆闭馆。与保安沟通时有某科长经过,他感觉很搞笑,说全宝鸡都周一闭馆呀。我说没错,全世界都周一闭馆呢。可是,请看你们的百度词条。科长很专注地拍下我的手机截屏,说你在周边转转吧。从不幻想谁会对我法外开恩,遗憾的是此刻咨询,度娘依旧死鱼嘴硬不改口。

周原博物馆

周二一早,保安还是那个保安。不同的是九点整,电动加手动哗啦啦铁门开,博物馆开馆了。周原博物馆就在扶风召陈,原址恰是先周居民生活栖居地的大型考古发掘现场。其设计理念让我很容易就联想到洛阳的古墓博物馆,地面建筑不过虚张声势,所有展陈功能都在地下。其下沉格局又让我联想起三门峡陕县一带的地坑院,那里恰是周召分陕而治的界碑所在地,窑洞式建筑冬暖夏凉的特色不仅节能环保,其温湿度或许更有助于文物保护。

周原博物馆《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周原遗址考古成果展》背景墙

《大雅》说,“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如此膏腴之地,位在关中西部,北依岐山,南临渭水,大致涵盖今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大部。《诗》说周人先祖“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其率族定居于岐山之阳“周”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作为周人发展史上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太王“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于是有周。随后即周王季历、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演绎足本西周史。

周原遗址分布及三处代表性宫殿建筑群示意图

周原盛于商末至周末,核心区在歧山、扶风交界30平方公里范围内。作为“龙兴之地”,立国后仍称“周”,以别于旧都镐京“宗周”和新营王城“成周”。经考古勘察,周王室岐邑城、宗庙、宫殿、墓葬、府库及青铜铭文、甲骨文文书档案横空出世。其西北部今歧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为宫殿和宗庙区。东南部今扶风齐镇、庄白和齐家黄堆乡云塘村为国人居住区,即冶铜、烧陶、刻骨、琢玉手工作坊区。西南部今歧山京当乡贺家村、礼村为墓葬区。

周原遗址不同时段贵族家族分布图

公元前771年,西戎、犬戎和申侯伐周,杀幽王于骊山下,致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获封诸侯,并受岐山以西之地。自此,周原成为秦、戎必争之地,连年刀兵相见、城毁垣颓。贵族纷纷仓皇外逃,留下诸多青铜窖藏。3000年前这座繁华都邑,遂湮没于漫漫黄土和野蒿榛芜之中。直至西汉宣帝刘询神爵三年(前58)“美阳(今扶风法门镇)得(尸臣)鼎”,成为周原出土文物的最早史证,自此青铜重器惊艳问世历代不绝于书。

西周祖丁尊,1976年云塘墓20:2出土

西周夷伯簋,1981年强家墓1:5出土

西周夷伯簋,1981年强家墓1:6出土

西周伯几父簋,1981年强家墓1:7出土

西周刖人守门鼎,1976年庄白一号窖藏出土

西周兴簋,1976年庄白一号窖藏:47出土

西周兴钟,1976年庄白一号窖藏出土

西周四璜玉组配,1981年强家墓1:113出土

1890年,扶风任家村窖藏出土毛公鼎、大小克鼎和卫鼎等120件。毛公鼎铭文497字,记共和元年(前841)以镐京为中心爆发国人暴动事,现藏台北故宫。大克鼎现藏上博。1957年,歧山京当乡董家村窖藏出土37件,其卫鼎、卫盉铭文出现西周中期土地交易地契。1974年,扶风庄白村窖藏出土103件,其墙盘铭文284字,贯穿文、武、成、康、昭、穆诸王世系,现藏宝鸡青铜馆。歧山礼村出土有大小盂鼎、南宫编钟。大盂鼎现藏国博。

扶风召陈西周建筑基址

扶风召陈西周建筑基址

西周瓦当,1979年扶风召陈遗址T24:7出土

周原考古始于上世纪40年代,先后发现多处宫殿、墓葬、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刻字甲骨和板瓦、筒瓦、瓦当、陶水管道、陶窑等。从其发掘情况看,当时社会至少分布凤雏、召陈、云塘-齐镇三大建筑群,分别始建于西周早期、中期和中晚期之际,皆废弃于西周晚期。扶风召陈建筑群遗址,与博物馆相依傍。1976年发掘以来,揭露遗址面积6375平米,清理15座上下两层建筑基址,其布局无中轴对称。

岐山凤雏甲组建筑基址所在地凤雏村

岐山凤雏甲组建筑基址房屋布局

西周瓷罍1992年扶风法门镇黄堆村25号墓出土

导航未显示凤雏甲组建筑基址,辗转至岐山凤雏村,村警说早就挖完回填种庄稼了。该高台建筑基址或为高等级贵族的大型宫室或宗庙,房基坐北朝南,规模近1500平米。中轴线上有影壁、门道、前堂、过廊和后室,两侧各1间门房、8间厢房,以回廊相连,形成东西对称、前后两进的封闭式院落。结合其铜器铸造,可发现大型建筑亦遵循同理,即早期凤雏建筑群秉承商代建筑特征,中期召陈体现周文化特征,推测凤雏设计者族属为商人。

周原博物馆(门锁文创)

《管子》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周人之后,唐宋建都伐尽岐陇之材,东坡称其“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宋以金石学证经补史,欧阳修《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所录钟鼎彝器多出周原。晚清民国时,周原尤得“青铜之乡”美名,陆续惊世之毛公鼎、大盂鼎、大克鼎、史墙盘、㝬簋、折觥等,铭文字数相当于《尚书》各篇周书之总和。今之所见,却是凝滞了的周原。

0 阅读:0

日月来了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