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年,53名倭寇奔袭千里,80天经3省杀伤4000余明军,结局如何

寻墨阁 2024-11-25 22:17:3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555年,倭寇来了,53人,数千里,80天,明军节节败退,四千人倒下。

这一支小队伍,为何能掀起如此波澜?他们如何成功突袭,如何一路攻到南京城下,又如何被全歼?

倭寇登陆,风起云涌

1555年6月7日,53名倭寇登上浙江的上虞海岸,像一群猛虎冲进羊群。

没有太多装饰,干脆利落地下了船,一路风驰电掣直奔绍兴。

不是什么大军团,只有53人,彼此之间也谈不上什么深厚友谊,只是出于利益的捆绑。

每人都带着海风的味道,衣服湿漉漉,弓箭,刀具,齐整,也不说话,彼此交换眼神,像狼群出洞一样沉默地向内陆掠去。

这支小队伍,目标明确,就是搞事。

袭击沿途的村庄,快速突袭,洗劫一空,绍兴,富庶之地,很快成了他们的目标。

夜色中,火光骤起,百姓四散奔逃,哭喊声此起彼伏。

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出动的防守力量,根本不足以应对这些,训练有素的倭寇,倭寇们就像暗夜中的幽灵,杀戮,掠夺,进发。

沿途所见,明军防御松散,士兵毫无战意。

倭寇们大喜,觉得眼前的明军,就是一群待宰的肥羊,没什么大策略,想到哪儿打到哪儿。

明军一时间应对不及,甚至连追击都很少,士兵们只想着如何保住性命。

倭寇肆无忌惮,迅速向内陆渗透,像一股无法阻挡的山洪暴发,沿途所过之地,烟火冲天。

深入安徽,明军狼狈应战

倭寇登陆之后一路北上,迅速进入了安徽境内。

对于明军而言,这股敌人的速度与凶狠,完全出乎他们的想象。

倭寇到了绩溪和旌德,这些地方的城墙和守军,平日里连训练都不曾好好进行,城墙上看不到什么防御设备,士兵们也只是些养尊处优的平庸之辈。

对他们来说,打仗只是形式上的事,是从来没有真正准备过的挑战。

歙县的战斗,成了明军狼狈应战的代表。

当地官员听到倭寇来袭的消息,立刻开始召集地方上的士兵,街头巷尾,锣鼓声不停,急促而慌乱。

士兵们被匆忙聚集在城门口,连阵型也没有排好,便被命令上了城墙。

脸上满是慌乱,有的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穿好战甲,有些人连武器都没有带齐,士兵们彼此对望,目光中带着无助和恐惧。

倭寇来的速度太快,甚至比消息的传递还要迅速。

才刚刚拉响警报,倭寇的尖啸声已经从城墙下传来。歙县城头,指挥官高声喊着让士兵们准备迎战,话音未落,一阵尖锐的箭雨便覆盖了城头。

箭矢在阳光下闪烁,带着死亡的气息,没有任何预兆,阵型本就不齐整的明军,顿时被打散了。

士兵们几乎没有任何战斗意志。

面对突如其来的箭雨,他们大多数选择了逃跑,有人跪在地上求饶,有人干脆跳下了城墙。

城门口原本就不足百人的守军,被倭寇的箭雨吓得七零八落,城墙上只剩下寥寥几人,或是吓得瘫软在地,或是手忙脚乱地射出零星几箭。

倭寇见状,发出一阵刺耳的笑声,随即继续进攻,行动极其迅捷,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像是注定要做成什么事的死士,迅速地攻破了歙县城门,蜂拥而入。

城内的百姓更是手足无措,有些人拿起家中的锄头、菜刀,试图抵抗,面对这些凶残的侵略者,反抗毫无意义。

火光中,哭喊声此起彼伏,整个歙县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旌德的局势与歙县别无二致。

当地的守军毫无准备,当倭寇攻来时,城中根本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士兵们甚至连怎么守城都不知道。

内心的恐惧不断蔓延,指挥官的命令。像是在耳边的苍蝇嗡嗡作响,根本无法起到振奋士气的作用。

旌德的城门。被轻而易举地攻破,倭寇们像潮水一样涌入,进行肆虐。

官员们四处奔逃,百姓们四散而逃,旌德的街巷变成了修罗场,鲜血染红了地面。

倭寇们不知疲倦,带着贪婪的笑容,火光中他们的影子显得格外狰狞。

旌德的惨状,便是当时明军在倭寇面前的缩影——狼狈,溃散,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

南京城下,危机四伏

倭寇的进展,比想象中要顺利得多,已经劫掠了浙江,和安徽的数个县城,士气越发高涨,甚至开始对更远的目标动心思。

他们决定北上,继续扩大战果,南京,作为明朝的南都,防守的重地,自然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下一个猎物。

倭寇的行动路线,选择得相当巧妙,先是越过一些重点防守的城市,专挑那些偏僻,富庶的小镇下手。

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明军的防备压力。

还能在不多花力气的情况下,劫掠到大量的物资补给。

江宁镇成了倭寇北上的第一站,也是他们逼近南京城的前哨站。

江宁镇的官兵,平日里也算是受过一些正规训练,依然显得不知所措。

指挥官试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调兵遣将,想要正面抵抗,倭寇的战术诡谲,采用了佯攻的方式,先是从侧翼发起进攻,明军立刻调集主力抵御,却不料中路受到突袭。

敌人的突然转向,让明军指挥官反应不及,阵型顿时大乱,士兵们在混乱中四散奔逃,队伍迅速崩溃。

倭寇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江宁镇,这让他们对南京充满了信心,不给明军更多的准备时间,乘胜追击,直逼南京城下。

南京的守军,总算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张时彻立即下令关闭城门,所有守军上城防守,城中一片紧张气氛。

城墙之上,士兵们表面上严阵以待,实际内心却七上八下。

并没有真正在战场上,面对过这样的敌人,心中的恐惧,让他们手脚冰凉。

倭寇在南京城下,不紧不慢地安营扎寨,摆出一副久攻不下,也不撤退的姿态。

他们知道南京城防森严,不易攻克,但也不打算轻易离去。

在城下,他们燃起篝火,肆意喧哗,甚至不时向城头放箭挑衅,给城内的守军,和百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南京城内,百姓们心惊胆战,担心倭寇破城后的屠杀。

为了稳住人心,张时彻让守军分发武器给百姓,命令大家自卫,这无疑更增添了城中的紧张感。

倭寇在南京城外盘桓了两天,始终未能找到突破口。

城头上的守军不敢轻举妄动,这些倭寇训练有素,若是贸然出城,只会白白送死。

倭寇们看攻城无望,便改变策略,继续四处劫掠,南下溧阳、宜兴,再次展开疯狂的劫掠行动。

沿途的村镇百姓无一幸免,倭寇过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村民们只能逃往深山老林,躲避倭寇的杀戮。

有些人躲藏不及,便被倭寇逮住,或是杀害,或是掳走作苦役。

溧阳、宜兴的地方官员们,根本没有力量,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这样的凶残敌人,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辖区被侵扰,却束手无策。

南京的危机还在延续,倭寇并没有真正撤离,而是不断在周围进行骚扰。

张时彻心急如焚,仅凭南京城的守军,要彻底击败这些倭寇并非易事,必须依靠更有经验的军队来应对。

就在此时,曹邦辅的名字,开始进入张时彻的耳中,这位有胆识的苏松巡抚,正在筹划着一场反击之战,准备将倭寇彻底围剿。

浒墅关围剿,生死一线

就在倭寇继续北上时,苏松巡抚曹邦辅出手了。

曹邦辅可不是普通的官员,精明强干,有胆有识,得知倭寇已经攻到南京城下,觉得不能再让他们猖狂下去了。

调集浒墅关的兵力,设下重重埋伏,准备一网打尽这股倭寇。

倭寇一路北上,已经开始有些松懈。

他们觉得明军也不过如此,兵力分散,士气低迷,不堪一击。

曹邦辅却早已摸清他们的路线,在浒墅关一带设下伏击。

倭寇进入伏击圈的那一刻,四周突然喊杀震天,曹邦辅亲自督战,明军弓箭手、刀盾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将倭寇包围得水泄不通。

这一次,明军士气高昂,士兵们知道胜券在握,纷纷冲杀上前。

倭寇虽顽强抵抗,寡不敌众,突围无门,有的咬牙拼死一战,有的试图逃走,四周的明军已经彻底围堵住他们。

混战之中,倭寇领头被乱箭射中,倒在地上,其余倭寇见状,更加慌乱,纷纷败退。

最终,浒墅关的战斗成了他们的绝命之地。

明军不留活口,53名倭寇全部伏诛,这场自浙江开始的疯狂劫掠,历经80天,横行数千里,终于在浒墅关划上了句号。

浒墅关的胜利,是明军的幸运,也是明朝体制积弊的映照。

防御松懈,士兵不战而溃,直到真正的狠角色出现,才不得不奋起一战。

倭寇虽灭,但留下的教训却长存,明朝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防御体系,海防与内陆防守,必须协同,这样的劫难不能再重演。

只可惜,这样的教训来得晚了一些,而这,也是明朝走向衰落的诸多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
寻墨阁

寻墨阁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