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类无品”到“树立标杆”,蟹太太如何搅动行业?

财经早餐 2024-09-09 07:02:58

最近,全网的视野都聚焦在两大带货主播——辛巴和小杨哥身上。两位主播因两家直播间大闸蟹价格不一致,起了纠纷。但实际上两个直播间卖的大闸蟹规格有所不同。

小杨哥带货的产品是公3两、母2两、4对装,售价为298元一箱,第二箱0元,相当于149元一箱 ;辛巴带货的产品是公4两、母3两、4对装,238元一箱,拍三送一共4箱再送一箱冰红茶,相当于178.5元一箱。辛巴和小杨哥直播间的价格相差并不大。

不过,借着这场头部主播互撕,许多人也关注到了被带货的品牌——蟹太太。

今天,就聊聊大闸蟹产业和备受关注的蟹太太。而在深入探讨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中华民族悠久的蟹文化,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蟹产业如何走到今天。

中华民族的蟹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周易》曰“为鳖,为蟹,为蠃(通螺),为蚌,为龟”;《荀子·劝学篇》曰“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成了中国人对蟹的原初印象。

有了先民对螃蟹的认真观察,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就是理所当然。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上海地区崧泽文化的遗址里,发现大量的蟹壳,有学者推断,这是古人类吃蟹遗留下来的“厨余垃圾”。

到宋代,吃蟹之风臻至鼎盛。“蟹肥无复羡鱼虾”,“不食螃蟹辜负腹”,“古来把酒持螯者,便作风流一世人”,观宋代诗文可知,螃蟹已经成为一道常见的美食。

华东名蟹甲天下,江苏名蟹甲华东

及至当代,蟹文化和蟹产业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我国蟹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跨越了数千年,从早期的自然捕捞发展到现代的规模化养殖。20世纪60至80年代,人工蟹育苗技术的突破为蟹养殖探索与起步奠定了基础,虽然初期规模有限,但为后续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进入90年代,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蟹养殖产量迅猛增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殖模式。

海蟹姑且不论,仅从大闸蟹(中华绒螯蟹)来看,近几年,全国的大闸蟹产量稳定在70至80万吨,根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其中六成以上产自长三角。

江苏、湖北、安徽是全国河蟹产量最大的前三个省。2022年,光是江苏一个省的产量就达到37.4万吨,占到全国产量的45.9%。

市场公认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兴化大闸蟹、洪泽湖大闸蟹为上品。这些上品大闸蟹,基本都分布在江苏省。

江苏大闸蟹也凭借其卓越的产量和品质,成为了全国蟹产业的领头羊。

有类无品的行业生态

尽管苏蟹在市场上独领风骚,但整个大闸蟹行业多年来仍呈现“小散乱”的格局,这一行业格局引发了四大乱象:

一是没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线上销售有标大发小现象,损害消费者利益,易引发纠纷。

二是没有统一的品质标准,销售上不能按级定价,易发生低价恶性竞争,部分销售品牌低价发售低劣商品。

三是没有相应的等级标准,无法做到优质优价。

四是有类无品,盲目追求产地,导致“洗澡蟹”“过水蟹”大量存在。由于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对产地的追求,在同等条件下,知名产区大闸蟹的市场价格可能达到其他产区大闸蟹的2~3倍,为养殖户和商家提供了造假的动机。这一点,也最为消费者诟病。

有类无品的行业生态,倒逼整个大闸蟹行业走上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在大闸蟹行业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过程中,一批创牌企业逐渐冒头,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市场的关注,像蟹太太、蟹状元、苏蟹阁等,其中蟹太太的发展最为迅猛。

“火出圈”的蟹太太会否有点“冤”

蟹太太现在“被迫”这么火,颇有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意味。

2017年,是大闸蟹增长的爆发期。由南都和京东推出的《中国大闸蟹市场消费报告》显示,2017年1月-8月,大闸蟹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比增长近500%,达到近三年来同期销售额的最大值。其中北京地区上半年大闸蟹销售额同比增长801%,广西同比增长859%。

踩着品类爆发的风口,2018年,蟹太太横空出世。之所以取名“蟹太太”,源自联合创始人权辉的经历:权辉接连两次创业失败,在内心无法承受时,太太的一句“回家吃饭吧”把他从崩溃边缘拽了回来。“蟹太太”名字的由来,既有感谢太太一路走来的支持,也有感谢天下所有囿于家庭,为爱洗手做羹汤的太太们的默默付出之意。

围绕“蟹太太”的争议,主要聚焦在“被行业协会除名”和曾被查出“缺斤短两”上。

不过,全国各类大闸蟹行业协会的数量众多,成立门槛比较低,十几家企业联合就能成立一个大闸蟹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否具有公信力,需要看行业协会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相较于“被行业协会除名”,蟹太太却是唯一登陆CCTV黄金广告时段的大闸蟹品牌,还荣登了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在“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上斩获“最佳口感奖”和“金蟹奖”两大奖项,第5次获得了“金蟹奖”,收获了各界认可。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行业协会”究竟是谁的“行业协会”?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聚焦蟹太太创立7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蟹太太为实现大闸蟹产品标准化付出了大量心血。

大闸蟹在捆扎、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始终存在死亡率偏高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蟹太太自主研发了2000平方米的恒温扎蟹间,扎蟹间温度在18℃-23℃,扎完的蟹可以直接放入冷库,避免暴晒。

仅此一项,就将死蟹率从行业平均水平5%-8%,降低到1%-2%。除恒温扎蟹间外,蟹太太还开发了恒温分装车间,可以将螃蟹按不同重量进行自动化分拣,自动扎蟹机也将投入使用,提高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同时,蟹太太也向市场公开承诺,“足斤足两,死蟹包赔”。

据蟹太太官网,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者体验,打消消费者对螃蟹品质、规格的疑虑,蟹太太甚至为包括黑金礼盒在内的部分产品配备公平秤、蒸蟹水、蟹三件、蟹醋等配件。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蟹太太2023年售出120万盒大闸蟹,其中被投诉至工商部门并包赔的600余起,约万分之五,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因此,有理由相信,以“打造国内大闸蟹标杆品牌”为品牌使命的蟹太太,被查出“缺斤短两”是偶发事件,是管理上的疏漏,大家更应看到蟹太太,为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增强消费者满意度所做的努力。

结语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和检验。

近日,因头部主播辛巴与三只羊之间的纠纷,蟹太太受到了市场各方超规格的关注。

蟹太太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得以充分暴露。这些不足,对于志在实现“从产地品牌过渡到企业品牌”的蟹太太来说,都是值得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需要看到,一家优秀企业的成长,对于其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对于所在地的经济、就业和社会福祉都有着巨大的益处,苏州的蟹太太也不例外。同时,蟹太太等大闸蟹品牌的出现和发展,也有力推动了大闸蟹行业标准化,促进了产品品质的提升。

蟹太太之于大闸蟹,就像佳沛之于奇异果,佳沃之于蓝莓,褚橙之于甜橙。

公众的每一次审视都是行业成长的催化剂。不过,对于蟹太太这样致力于实现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搅局者”,行业的升级者,大家应当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让问题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期待中国能有更多的蟹太太,在农业的不同领域,推动产业标准化,打破信息差,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品质均一、价格合理、售后一流的农产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 阅读:25
财经早餐

财经早餐

美好的一天,从财经早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