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为何深陷贫困泥潭?种茶大国肯尼亚就是“恶性循环”的典型。殖民历史遗留的单一经济结构、国际市场定价权缺失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把肯尼亚牢牢圈住,陷入“产茶多、收益少”的怪圈。
一说肯尼亚,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应该是浩浩荡荡的动物大迁徙。可人家还有另一个隐藏身份,茶叶大国。
二十多年来,肯尼亚一直跟斯里兰卡、印度、中国抢全球茶叶出口第一的宝座,还时不时真能坐上头把交椅。2019年,茶叶出口给肯尼亚赚的钱,占了全国出口总额的近两成,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支柱产业。
但你说奇怪不奇怪,肯尼亚自然条件这么好,茶叶种得风生水起,咋还是个穷国呢?肯尼亚是个天然的大茶园,国土面积快赶上咱们青海了,季风带来降水,地势西高东低,高地连片,是茶叶最喜欢的地方了。温度也适中,不冷不热,最高温也就二十来度,最低温也有十来度。
可这么好的地儿,早年间却让英国人给霸占了。1890年,英国佬大摇大摆地来了,插个旗、攥着拳,就说这是他们的殖民地。那时候,英国已经靠着从中国偷来的种茶技术,成了全球茶叶的新霸主。
他们一看肯尼亚这地儿,眼睛都亮了。然后,英国佬就开始了他们的“抢地大战”。他们搞了个土地法,说肯尼亚所有的地都是他们的,土著们得配合他们“消除蛮夷之风”。
于是,他们把抢来的地分给新来的白人,还规定白人可以租大块的地,租金还便宜,可以分好多年还。这一下子,好多欧洲人都蜂拥而至,抢占良田。
土著们呢?只能被赶到保留地,或者给白人当佃农、打工仔。白人说是给肯尼亚人划了保留地,但条件那叫一个差,人均就2亩多地。这还不算完,英国人还让保留地的土著缴人头税。
没办法,很多黑人只能出去给白人打工。到了1934年,英国人更是毫无底线,修改法律,直接宣布保留地的土地也能被征用。
这下可好,到处开矿占地,大批肯尼亚人被撵出了家门。马赛族,当初可是厉害的猎人,专门从狮子嘴里抢食,赤手空拳也抵不过枪炮,被英国人治得服服帖帖。
肯尼亚独立前,农业都掌握在西方殖民者手里。就拿茶叶来说,英国政府不让开辟新茶园,因为当时斯里兰卡和印度的茶叶产量足够英国人卖,而他们更缺咖啡、剑麻这些经济作物,就要求肯尼亚先种这些。
他们还规定土著不能种茶,只能采茶,所有经济作物都禁止私自种植,只能种点玉米当口粮。所以肯尼亚守着好环境,茶叶产量也上不去。
二战爆发后,英国和德国在北非干仗,缺钱又缺人,就盯上了东非殖民地肯尼亚。英国先画了个大饼,说只要大家多出力多缴税,等打赢了,就改善黑人待遇。
然后,肯尼亚在二战期间被英国疯狂吸血,税收暴涨,还有人被忽悠去英军服役,结果战后英国人忘得一干二净,继续掠夺。
肯尼亚人忍无可忍,爆发了大规模起义,却被英国全力镇压,死了三万人,关了十五万人。直到八年后,1963年,肯尼亚才在美苏斗争空隙下独立。
独立后的肯尼亚想土改,但因为是和平独立,所以土改力度不够,小农得到的土地少得可怜。不过,肯尼亚人还是努力发展茶产业,小农茶园面积和产量都与日俱增。肯尼亚红碎茶品质还超过了斯里兰卡和印度茶,成了茶叶出口第一大国。
但你知道吗?肯尼亚人其实并没赢。他们只是种了茶,最挣钱的包装、贸易、零售都在英国人手里。肯尼亚人卖一公斤红茶才挣两三美元,而立顿卖一公斤就折合两百多块。你说这肯尼亚人种茶,是不是就像白打工一样?
除了总体经济发展晚,就说采茶这一步骤,电视上那些美女衔着嫩芽,优雅得跟啥似的,那都是拍照的。真正的采茶,双手跟织毛衣似的飞快。
因为采茶工都是按斤算钱或者按时间算钱,采慢了,老板直接开骂,谁还雇慢悠悠的人。那些芽头,一斤干茶得几万个。
而且,这茶可不是采一次就算数了,隔三差五就得来一次,一采就是半天,挣得那点钱,还不够买瓶好酒的。肯干的都是那些从穷地方雇来的中年大姨,一天从早干到晚,能管吃住。本地人才不稀罕干这活儿,年轻人更是别提了。
算起来肯尼亚40%的茶叶产量,都在外国人手里攥着。那些大公司,高管都兼任着肯尼亚茶行业的高层,你说这钱,能全落在肯尼亚人手里吗?
而且他们95%的茶叶都出口了,国内市场才占那么一丁点儿。为啥?因为肯尼亚人自己喝不起。你想,一个国家要是光靠出口农产品,那能富吗?
肯尼亚出口那么多农产品,换来的工业制成品,贵得吓人。所以人家有贸易逆差,一年得好几十亿美元呢。你说这肯尼亚都这样了,那乌干达、坦桑尼亚这些国家,人均GDP才肯尼亚一半,那更是别提了。所以,发展工业,才是非洲脱贫致富的关键。
但你说这工业,哪儿那么好搞?得有钱!问题是钱从哪儿来?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过去那就是孤岛,文明进程慢得跟蜗牛似的。大多数非洲国家的语言,过去连文字都没有,只有口语。教育没有积淀,又谈何发展经济呢?
现在非洲想发展,找西方援助?那更是坑。你得先满足人家各种条件,然后人家跨国公司再进去捞一笔。你说这非洲,要钱没钱,要文化没文化,想发展工业,难得很。
再加上想发展得有个好环境,再怎么拼搏也抵不过老天赏的饭呀。提到非洲,那基本上是大块的干旱土地、极少的降水。近几年全球变暖让干旱、水灾这些天灾越来越多,茶树都快被烤干了,茶农们百万收入眼看就要泡汤。
最近几年他们也有各种尝试,比如用滴灌技术给茶树“喝点滴”,节水又高效,专家还给茶农们上课教技术。可惜,基础设施太烂,钱也不够,这好技术只能小范围用用,眼睁睁看着。
所以,咱们中国喜欢在非洲搞基建,那就是为了帮他们一把,让他们能往上走走,脱离这个恶性循环。这里面的交情,重的很,比口头上两句关心更加实在呀!
文献来源:
2016-06-14 16:14:29来源:海外网,带你了解肯尼亚红茶
2024-11-11 19:12 来源:新华社新闻,瞭望 | 肯尼亚的“土地委屈”
深蓝
感觉有点为黑而黑,前面说风调雨顺的,然后种点茶也挣不了几个钱,后面又说干旱,百万收入又要泡汤,你这唱的哪一出?
岳云 回复 02-10 18:27
一个大洲横竖上千公里,跨几十个纬度,多种地形地貌时节气候哪里奇怪了?作者不奇怪但你有些奇怪。
岳云 回复 02-10 18:08
我没去过非洲,没这意思,你也没意思。[抠鼻]
未来的我在过去
最主要还是人的思想有问题[得瑟]
用户10xxx27 回复 02-10 06:50
为什么不提利比里亚,人种与制度有很大问题。
戒酒
你写的什么乱七八糟东西,东拼西凑的文章
八百年
经济单一,过度依附西方。一制裁没有替代国就完蛋
风之利刃
非洲有旱季和雨季,总降水不少,但分布不均匀。
那1年夏天
肯尼亚可能是黑非洲中最亲近欧美的
用户10xxx35
小编,你说的这个情况不止肯尼亚,其实第三世界国家很多是这样,欧美等国把持着国际贸易主体,赚走了大批的利润。当然,一个国家有主权以后,可以通过改革开放逐渐改变自己,慢慢使自己强盛起来,也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站住脚,中国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的路是走对了。当然,妄想一夜致富的那种,不是做梦就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