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老榆树下的守望

边地星 2025-04-23 15:35:09

题记:祖父的一生平凡简单,却用脊梁撑起了一个家族的星空。那双布满沟壑的手以犁铧为笔、大地为纸,镌刻出最质朴的生命哲学。祖父虽然远去,音容永留心间,功德感召后人。今天孙女以追忆的视角,作文缅怀慈祥的祖父,是为祖父去世三十年之纪念!(孙女:巩俊环)

村口那棵老榆树又绿了,苍老的枝干上,每一片绿叶不乏生机与活力,阳光下闪着光,微风里依旧唱响岁月之歌。而三十年前,那个立于老榆树下拄着拐杖目送孙女负笈远行的老人家,早已化作村东头塬上松柏林里的一方青石。春风里对着老榆树,总觉得是祖父布满老茧的手,又轻轻抚过我的发梢。

巩姚保,我的祖父。一九一四年高原深秋的风,将祖父的啼哭吹进巩家门庭。祖父出身贫寒家庭,一生艰辛异常,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分田单干……挑水打柴、田间劳作,将毕生的精力倾注于抚养子女,教育成人,振兴门庭,奉献社会。

在农业合作社时期的工分簿上,祖父的名字永远排在头行。生产队长褪色的袖章至今收在箱底,红布上的针脚还带着祖母缝补的温度。乡亲们总说"队长巡田,连田垄边的稗草都哆嗦",可我记得那双丈量过万千土地的大手,把一朵小花插在孙女发间轻柔得像三月的风。包产到户那年,他摸着分到的独角牛喃喃:"庄稼人就得把根扎进土里",从此那方七分薄田里,每个土坷垃都被他捏碎成齑粉,每苗庄稼都被他侍弄得精神抖擞,蓬勃生长,收获颇丰。

祖父成家早,祖母吕小女,比祖父大两岁,共同育有两儿一女。可惜没等我享受祖母温暖的怀抱,百般的疼爱,她就早早离开了我们。留在记忆里的,是祖父宽宽的肩膀,粗糙的大手。

有祖父陪伴的童年是甜蜜的是自由的。清晨酣睡时,悄悄塞入枕头底下一颗脆梨;晌午顶着烈日,跟在祖父身后抱回家红皮大南瓜;黄昏田埂边驮着我慢悠悠踱步的老驴,夕阳下披着霞衣载着我回家的驴车.......难忘啊,追蝴蝶逮蚂蚱,难忘啊,摘豆角打旱烟叶,难忘啊背莜麦碾场......

难忘的岁月,祖父不仅教会我辨认谷苗与狗尾草等各种植物,还带我和哥哥们参与了全套农活的全过程。他常说"庄稼不会骗人,你喂它多少汗珠子,它就还你多少金穗子"。是的,从祖父身上我们学会坚持、坚韧、诚实与乐观。

孙女长大了,年迈的祖父日渐苍老。可每一次远行,他总是拄着拐杖站在村口老树下默默,佝偻的身影渐渐模糊,却在我每个思乡的梦里愈发清晰。一九九五年正月十三日,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纸窗时,劳作一辈子的慈爱的祖父,走过八十二载春秋后,安详合上布满岁月褶皱的眼睑。带走了一世的风雨,一生的疲惫。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

祖父的一生平凡简单,却用脊梁撑起了一个家族的星空。那双布满沟壑的手以犁铧为笔、大地为纸,镌刻出最质朴的生命哲学。在集体与田垄间,他活成一座移动的丰碑——公字当头的岁月里,将公平铸进每粒分粮的谷穗;单干承包的年代中,把匠心揉进每寸深耕的土壤。最动人的卓越,莫过于在烟火尘埃里守护纯粹:塞进孙女枕下的何止是清甜的梨子,更是将爱意化作晨露的细腻;田间逮蚂蚱的草茎串起的何尝是童趣,分明是用土地的温度煨热了生命的启蒙。

当他拄拐凝望村口蜿蜒的土路,苍老眼眸中流转的,是比诗篇更厚重的传承——教我们读懂麦苗拔节里的坚韧,风雨来临时相携的暖意,以及把最深的爱,都藏进不言不语的耕耘里。老农民终与黄土同眠,可他种在儿孙心田的种子,早已长成亭亭如盖的春天。

春风又一次绿了村口那棵老榆树,留在树皮上的沟壑更深了,像极祖父临终前额间的皱纹。恍惚间又见那个戴着草帽的老农,在夕阳里把铁耙深深楔进土地……

0 阅读:3
边地星

边地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