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和妻子吵架后,他喝一口热茶,对着桌底说:“快出来吧”,结果让他大惊失色

知一大人 2024-08-01 17:43:15

1864年,“晚清重臣”张之洞跟妻子大吵一架。

他气呼呼地坐下,端起桌上的一杯热茶,一饮而尽。

随后,张之洞随后对着桌子底下说道:“快出来吧,装什么装!”

没想到,桌底下并无动静。

张之洞俯身查看,却吓得浑身发抖,他立刻跑进书房,给自己的堂兄写信求救。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01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他跟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中兴四大名臣”。

这四人之中,曾国藩留下有名的的“曾国藩家书”,而张之洞也留下了自己的“三不争”信条:

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之人争闲气。

从这则人生信条中,就能看出,张之洞是一个很睿智的人。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人生很短,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与旁人相争。

如果真的要争,那么就跟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辨析见解,而不是与那些目光短浅之人争论对错。

02

俗人(普通人)重利,所以不与俗人争利。

《大学》里说: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家里有一车四马的人,就不要去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家里就不要饲养牛羊了……

这就是不与俗人争利,因为你有自己要做的事,不要拘泥于眼前的一星半点好处。

03

文人重名,所以不与文人争名。

据说当年,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梁启超前来拜访,他递上拜帖。

没想到,张之洞看到拜贴后,哈哈一笑,原来是梁启超的拜贴落款是::“愚弟梁启超顿首”。

张之洞思索一番,随后提笔写出一句上联,让人传给梁启超。

梁启超打开一看,纸上写的是: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作为文人,梁启超知道张之洞这是在考校自己,于是他很快对出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看到梁启超如此才思敏捷,张之洞很高兴地接见了他。

而这个故事很快就流传开来。

这就属于“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样的故事宣传,自然是张之洞对梁启超的抬爱。

03

不与无谓之人争闲气,就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了。

据说做官之后,张之洞就养成了一个口头禅,他习惯性会说:“我大清,我大清”。

这让满人大臣分外不满。

有一次,在慈禧面前,醇亲王载沣故意挑衅:“张大人,什么叫你大清,难道你是要谋反吗?”

这样的问话,狠 里 藏刀,一个回答不慎,可能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张之洞一愣,他随后就看着载沣,用平常的语气回答:“那也行,以后我就说:你大清。”

这样的回应,既给自己解围,消除了慈禧的疑心,也像一个巴掌,狠狠扇在了载沣脸上——

既然是你大清,为何现在这样倚赖汉人大臣呢!

04

从这些故事里就能看出,张之洞是一个直爽的人。

据说曾经在曾国藩府邸,有幕僚说起当时的“四大名臣”。

有人说:“左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帅仁慈,人不忍欺。”

在这里似乎遗落了张之洞。

其实要点评张之洞,有一个词很贴切:耿直暴戾。

当年,张之洞迎娶了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称为石氏。

石氏虽然是女人,但从小也曾上过家里的私塾,因此她嫁给张之洞之后,两人也算琴瑟和谐。

不久,两人生下了儿子。

张之洞自幼聪颖,他5岁入私塾读书,15岁就中了举人。

因此在张之洞心里,孩子一定要入私塾读书,越早越好。

但当时石氏不忍心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被送进学堂。

因此这对夫妇因为孩子读书的事发生了争吵。

张之洞脾性暴戾,眼见着妻子无论如何都说服不同,他一怒之下,对着石氏就踢了一脚,刚好踢在腹部。

娇弱石氏一下子被踢到桌底。

张之洞气呼呼地坐下喝一口热茶,还是恼羞成怒喊道:“快出来吧,装什么装。”

没想到,接连喊了好几声,桌底下并无回应。

张之洞赶紧俯身查看,一看之下,只让他感觉天旋地转,大惊失色。

原来,石氏已经没有了气息。

张之洞惊慌之下,赶紧跑进书房,写信给自己的堂兄求助。

在当时,石氏的父亲也是朝廷命官,如果得知自己女儿如此被害,定然会追究到底。

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当时在慈禧面前极为得宠,因此张之洞慌忙求救。

后来,在堂兄的安排下,石家人虽然愤恨不已,但也不想因此再让张之洞前途尽毁。

就这样,这件事被压了下来。

但张之洞并没有遮掩自己的过错。

他给堂兄写的求情信,后来被收录在《张之洞家书》之中,这说明,张之洞对自己的过错是敢于坦承的,只是,这也太暴力。

更遗憾的是,只因几句分歧,石氏却为此丧命。

05

愿这世间,人人都被温柔相待。

1 阅读:214
知一大人

知一大人

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