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毛主席和同学“穷游”到一寺院打秋风,方丈留下2个预言,没想到成真了

知一大人 2024-08-11 17:04:13

1915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流传出一份《征友启事》。

这则启事文采飞扬,惊雷激荡,很多人看后抚手鼓掌,却又议论纷纷。

因为这则启事下面,留下的署名是:二十八画生。

“二十八画生”是谁?

原来他就是毛泽东,这个名字的繁体字刚好是28画。

众人这才想起,在一师范内,有一位青年,身材颀长,面目俊朗。

每日清晨,总见他在水井旁汲水冲凉,即使冬天也不间断。

那时候的毛泽东就在文章里写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而且他把这种信念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

当时,一师范的老师杨昌济有三位得意门生,他们志趣相投,经常一起谈论时事。

这三人就是:毛泽东、蔡和森与萧子升。

他们被称为“湘江三友”。

在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邀请好朋友萧子升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人畅想着踏遍湖湘大地。

但刚到湘江边,就遇见了问题。

这两位年轻学生,只想着“穷游”,没人背着几件衣服就出发。

可是,囊中羞涩啊。

当时要乘船过湘江,两人没钱,也只好厚着脸皮上了船。

好在船家见两人是读书人,为人又谦和,最终也没追讨船钱。

过了湘江,接下来的日子更是不好过。

这俩大小伙子,本想着靠一膀子力气赚点饭钱,但在当时,苦力活也很难找。

根本吃不饱,而且两人因为没钱住宿,经常露宿在河滩陋屋。

后来机灵的毛泽东转念一想,自己是学生,可以靠着写对联一些钱。

就这样,两人一边游玩一边靠着给别人写对联赚一些生活费,竟然走过了很多地方。

直到有一天,两人到了一处古寺。

彼时的寺院,可以借宿,而且可以“打秋风”,这可让两位学子高兴不已。

只是在寺院中,吃过斋饭,住持听说来了两位读书的年轻人,于是前来探看。

没想到,刚一见面,住持就紧紧盯住毛主席。

他细细打量,最后不经意说道:“男生女相,贵不可言,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旁边的萧子升看着住持,连连问:“老师父,你看我呢?”

老和尚这才细看萧子升,随后又留下一个“预言”:“施主慧根在身,与佛门缘分不浅。”

听到这2个“预言”,年轻的毛泽东和萧子升微微一笑,两人不再言语。

谁能想到,就是这2个预言,最后竟然成真了。

年轻的毛泽东和萧子升是交情极深的同学好友,后来他们和蔡和森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

据说,当时萧子升取的名字是:“新民会”,这个名字来源于《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而毛主席取的名字是“新学会”。

当时两人在蔡和森屋里,相互解释着自己所取名字的含义。

蔡和森笑笑:“那就合起来好了。”

于是,就有了“新民学会”。

如今在湖南长沙,还有着“新民学会旧址”。

曾经一起玩耍时,毛泽东给萧子升取了外号叫:萧菩萨。

由此可见,萧子升应该是生性温和,待人和善。

但这世上有一种人,外表温和,但内在却极是坚韧,轻易不肯改变主意。

萧子升就是这样的人。

毛泽东和萧子升虽然志趣相投,但在一些选择上,却出现了分歧。

后来的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之路,而萧子升却选择了改良主义。

两人曾有过多次长谈。

甚至在萧子升后来的书里,他还提到:

在长沙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与毛泽东躺在一张床上,他们一直谈到早晨。

毛泽东说:"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三四十年,共产党就能改变中国!"

萧子升觉得这是痴人说梦。

从此之后,这两位好朋友渐行渐远。

毛主席循着自己的志向,不到30年,他就带领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

而萧子升,一直流落在国外,他去了几次法国。

当时李石曾在法国办了个中国国际图书馆,萧子升是馆长。

这个图书馆在1951年搬到乌拉圭,萧子升也跟着去了。

1955年,中国有一支文艺团前往乌拉圭。在出发之前,毛主席特地把团长找来,认真嘱咐道:

“你到乌拉圭之后,设法联系一个叫萧子升的中国人,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希望他能回来。”

遗憾的是,当时的萧子升拒绝见面,而且坚决表示不回国。

他晚年一直守着图书馆,也真像是当年老和尚所说:“慧根在身,与青灯有缘。”

1976年,毛主席去世,不到三个月,萧子升在乌拉圭也去世了。

他临终前留下遗嘱:

“死后骨灰和萧夫人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或许在临终前,萧子升也会想起当年,他和一个叫润之的青年,一起在湖湘大地上走过。

1 阅读:308

知一大人

简介:答非所问,其实已经是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