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抗抑郁药,改善抑郁焦虑,镇静催眠,还能改善勃起功能

老孙的笔记本 2025-03-31 15:36:49

今天孙药师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个一专多能的抗抑郁药就是曲唑酮。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持续性低落、长期睡眠障碍、悲观等,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多存在较强的自杀倾向,因此,早期积极有效治疗重度抑郁症极为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证实,抑郁症严重程度与人体胆碱能、去甲肾上腺素能等具有密切相关,胆碱能和其受体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其受体减少均能够加重抑郁症严重程度。

曲唑酮是人工合成的新型三唑吡啶类抗抑郁药,属5-羟色胺 (5-HT) 受体阻滞药和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和轻微的肌肉松弛作用。曲唑酮能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并阻滞5-HT1受体;还能阻滞中枢α1受体,但不影响中枢多巴胺的再摄取。与其它抗抑郁药不同, 它不抑制外周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而通过阻滞突触α2受体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此外,它还能阻滞突触后5-HT2A受体,其代谢产物具有激动5-HT1A、5-HT1B、5-HT1C及5-HT1D等受体的作用。曲唑酮目前临床上采用片剂,口服易吸收,蛋白结合率为89%~95%, 在肝脏代谢,t1/2为5~9h (活性代谢产物为4~14h) ,每天服药一次,用药依从性好。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物和抗抑郁药等。经典抗焦虑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由于具有成瘾、耐受和呼吸抑制等问题,不宜长期使用,使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国外,抗抑郁药被作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在治疗焦虑障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曲唑酮是一种广谱的抗抑郁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选择性地抑制神经突触的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并阻断组胺H1受体,具有抗抑郁、抗焦虑、镇静催眠等多重作用,长期使用无潜在的依赖性。曲唑酮不但用于治疗抑郁障碍,而且被广泛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曲唑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作用机制可能和对S-HT1A受体的激动作用有关,与丁螺环酮的抗焦虑作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病人常诉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晨起时心境恶劣等。曲唑酮是三唑吡啶类衍生物,选择性阻断5-HT再摄取,对5-HT2受体有中等强度的拮抗作用,临床常用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曲唑酮能显著增加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慢波睡眠时间,显著降低觉醒时间、REM睡眠及S2时间,抑郁症状改善,自我评价睡眠质量好转。由于REM睡眠潜伏期治疗前后无差异,进一步支持REM睡眠异常抑郁症性失眠的特征性改变,睡眠好转考虑与睡眠维持率提高有关。另研究发现,曲唑酮延长REM睡眠潜伏期,S1时间亦显著延长,认为抗抑郁药降低REM睡眠可能是它们改善睡眠的一个重要机制。曲唑酮显著增加慢波睡眠时间,国外有类似报道,但抗抑郁药对慢波睡眠作用是复杂的,作用于5-HT2A/2C受体阻断剂增加慢波睡眠,5-HT再摄取抑制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降低慢波睡眠时间或无改变。曲唑酮为镇静性抗抑郁药,治疗后病人抑郁症状改善,主观睡眠质量好转。

性功能障碍时抑郁症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大概50%的女性抑郁症患者与40%的男性抑郁症患者均会出现性功能障碍的现象,且经过相应的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性功能障碍会逐渐得到改善。对于抑郁障碍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的原因,或与其神经内分泌失调及心血管系统功能出现紊乱有关。抑郁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出现功能性紊乱,导致患者体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儿茶酚胺、内啡肽的释放水平出现紊乱。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自主神经功能亢奋,从而发生性功能障碍,并且患者会因抑郁的反复发作导致性功能障碍加重,此时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反应也随之降低,且具有症状残留的抑郁症患者更易引发性功能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曲唑酮是一种三唑吡啶类化合物,经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曲唑酮的代谢产物能促使老鼠阴茎勃起,提高阴茎海绵体神经的激动性能,同时有效降低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抑制外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帮助阴茎血管床得以松弛,提高其勃起及射精的功能。

0 阅读:1
老孙的笔记本

老孙的笔记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