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版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意味着小学科学实验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也意味着国家对中小学科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小学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问题以及它的应对措施。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实施有待规范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缺乏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教学指导意见,很多学校的科学实验材料都不全面。这也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用口述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导致实验教学程序、过程存在不规范之处。兼职的实验教师,难以兼顾教学与实验工作。实验室、实验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2.学生对实验目的性不明确
小学生处于喜欢好动玩闹的年纪,到了实验室后,仅仅会对实验器材感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不明确,也不能理解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等等。在实验过程中抱着玩的心态,很难掌握科学实验的知识点。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强化管理,提高实验教学保障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育额的意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指导力度,促进实验教学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完善小学实验室建设和装备配置,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2.规范教学实施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各地通用教材根据实验教学目录,明确实验教学内容要求和评价要求,规范实验教学程序和实施策略,普及实验器材维护、现代实验技术知识,指导学校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好实验课。
3.加强培训,提升实验教师能力素养
科学核定实验教师工作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实验教师教学热情。
4.明确科学实验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目的教育,改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认知,明确实验的目的。
5.加强技术创新
加强实验装备和实验教学中现代技术应用,发挥新技术即时、灵敏、可视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加强实验教学精品课程资源库等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缓解实验教学师资短缺的问题。鼓励农村学校教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