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考试中最难的一部分——论文。论文对于那些在前两科考试中得分不高的考生来说,简直就像是走在冰面上一样,每次备考时都感到非常焦虑。有时甚至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通过。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备考论文过程中的经验和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高考的论文,通过我的学习、备考和实际考试总结,我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思想上要坚持原则、备考时要踏实稳健、考试时要掌握全局。接下来我将详细展开这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正本清源:
何谓思想上正本清源?看过我总纲篇的考友们应该知道,我非常喜欢先从战略上进行一些剖析和规划,从统一思想认识做起。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用于指导自己后续的备考和临场。个人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绝对是备考中最难的一科,也是不确定性最强的一科。无论考前如何准备,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打包票一定能考过,这也就是“薛定谔论文”定律的意思;
2、虽然论文很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只要是考试,就有章法和套路在里面;经过悉心准备,一定可以通过,要对自己有信心;
3、高项的论文虽然是重点考察考生在日常工作中的亲身经历,但并不代表你做的项目多就能过,也不代表你没做过项目就考不过。都需要进行系统科学备考和严谨地发挥;
4、论文的准备时机一定要合适,不能早也不能晚;太早了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准备,太晚了时间不够没有足够的实践无法应付考试强度。个人理解最合适的时机应该是:在已经大致掌握了“了如指掌图”【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的知识框架后,启动论文准备(时间上最迟应该是11月底,明年5月考试)。
5、目前高级论文考试的趋势是:没有摘要,只有一个论题。因此这个论题很可能是关于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内的内容(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建议按照十大知识领域的内容进行准备,不必关注其他方面(如果考到一些配置、变更管理等内容),那么准备这部分的人肯定不多,只需要基本的准备即可,不必花太多精力在其他方面;
6、十大知识领域内容非常庞大,从子过程到itto量都不小。考生精力有限,建议对这些论题进行阶梯式准备,不要贪多求全,否则得不偿失。建议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第一层级:很可能会被考到的内容(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老师们可能预测的一两个知识领域),要对子过程和itto了如指掌,能够举一反三;
2)第二层级:可能会被考到的内容,要清楚所有子过程,了解itto的特色案例,能够进行文章串联;
3)第三层级:近年来已经考过的内容(比如干系人管理、质量管理),只需熟悉子过程,挑选一个itto进行准备即可。一定要有所侧重,记住精力有限。
7、不要死记硬背范文!不要死记硬背范文!重要的事情说三百遍都不为过。看到某个没做过项目的人背范文通过并不代表就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毕竟还有很多人背范文却没有通过。一定要注意,考场上的论文是需要二次加工和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像默写高中诗词那样简单。务必牢记;
8、论文有一些“高压线”,一定要避免触碰:字数不够或太多、文字潦草、离题、缺少子过程(这个问题最为致命!)、雷同严重。后面会有详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案;
9、论文和案例选择其实有些类似,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并非一定因为有一点小错误就不及格,而是综合考量。所以对于一些考生纠结的itto定义写错了?或者itto串接子过程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一定就会不通过,所以不必太过于纠结这些问题;
10、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还是在考试后可能感到沮丧,都要勇敢地把试考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即使没有通过,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现在疫情已经结束,再没有任何理由了,努力拼搏,勇敢走进考场完成考试,战胜自我,不做逃兵。
(二)稳扎稳打备考:
论文备考是一个漫长、艰巨和系统的任务。要有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接下来我将通过备考的两大环节和两大要点来系统阐述备考的整个过程:
1、 两大环节:静态储备和动态储备。
这是我总结的。静态储备主要指在整个论文准备过程中需要准备的不随题目变化而变化的知识;动态储备则是根据论文题目的变化进行临场修正和内容丰富。
1)静态储备:包括十大知识领域相关内容、论文基本设定(项目选取)、开头结尾、各章节段落划分。
(1)十大知识领域
论文归根结底是文章,好的文章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真情实感。因此,在备考选择和案例的过程中,要重点学习十大知识领域和五大过程组,理解相关概念,背诵和复述核心定义,体会通用案例,为论文提供素材和理论基础。
针对备考图表,我的准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2~3月份备考前:完成精讲听课,掌握基本概念;
b)3月份~4月份:开始记忆子过程、重点itto的理解和记忆,准备案例;
c)5月份开始:对于重点论文题目,早晚默写整个子过程和itto(精确),对于二批次的题目,默述子过程,记忆重点和特色的itto,对于其余知识领域,默述子过程,熟悉itto,直到考试。一定要踏实稳健,不要急于求成,确保自己有充分扎实的理论基础。
(2)论文基本设定:
根据精讲老师的课程安排,尽快开始论文准备。首先要明确以下基本设定:
论文字数:2200字~2400字(一般字数,可2500或多一点,注意不要超过稿纸,整个稿纸格数约3124个格子)
基本框架:无摘要、无标题+开头+过渡段+子过程+结尾
各段落字数分布:开头(450字)、过渡段(150字)、子过程(1400~1600字)、结尾200字
选取项目基本要求:
a) 项目名称 :双引号引出,有某省、某行业、某集团(切记不要点出具体的省市及企业名称,最好写成集团【规模大些】),另外项目一定要尽量选取带有一定行业属性的(比如制造业、建筑业等等),切忌选取烂大街那种OA平台啊、移动办公之类的,过于泛泛,容易雷同;
b)项目类型:不选教育、军工、涉密、学生实习项目。对于迭代和升级项目写成一期(新开发)项目;
c)项目工期:9~15个月;
d) 上线时间 :考试月前推6~8个月(要有充足的运行周期);
e)发起时间:上线前10个月左右(比较符合项目规模和大型项目特点)。
f)项目预算:400~1200万元(可选取600~800万元,切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小了容易造成阅卷人觉得项目体现不出能力,过大了,会显得言过其实(注意不要把过多的硬件预算考虑进去,这里主要是指开发的预算);
g)组织架构:采用 项目型 (确保对于项目组和项目具有实际控制权,否则的话后面很多论述不好开展);
h)承担角色:项目经理(不管实际是不是,都得是)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择项目是备考论文的首要任务。因为在后期很可能不会更换项目,所有的论文准备都是围绕备考项目展开的。因此,在前期一定要慎重、细致地选择项目(最好和自己的行业相关,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属性),并收集尽可能多的项目资料(合同、各类文档、系统介绍及宣传手册等),确保所选项目具有独特特色,资料充分。【对于已经做过的考生这一点可以不必担心,对于没有经验的同学很可能需要找认识的专业人士指导一下,最好不要购买范文,因为容易造成雷同,如果已经报了培训班的同学可以让老师帮忙看一下】
(2)开头结尾
开头: 主要论述项目发起的背景、基本信息、功能作用的详细介绍、技术架构选型等描述。在这里我以之前看到的一篇范例来解读一下(如果有引用侵权请联系我调整,是几年前的范围管理的)
a)项目发起背景(黄色底色):当前行业环境对项目提出了哪些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新系统将解决哪些问题;
b)基本信息(绿色底色):项目发起方、承接方,投资额、工期、组织架构等基本信息(确保信息准确,避免矛盾);
c)核心功能(紫色底色):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
d)作用详述(红色底色):系统的重要作用,可以适当进行描述;
e)系统结构(灰色底色):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语言、网络结构、测试工具等内容【确保技术内容准确,避免出现明显不匹配的情况】
结尾:项目完成的结果、取得的作用和效果,总结论点,描述1、2个不足之处,并说明解决方法,最终对未来学习和发展予以展望。
a)项目完成情况及成绩(黄色底色):描述项目上线的时间,以及上线后的反馈、作用、经济效益和管理提升等。确保描述为成功的情况,即使实际上并未成功也要描述为成功。
b)项目完成后的心得体会(绿色底色):注意与项目领域相关,避免泛泛而谈。
c)项目不足(紫色底色):描述非原则性错误,并说明已经进行纠正完善。
d)未来打算(红色底色):描述未来的规划,可以以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为例。
开头结尾需要提前准备好固定内容。在选取了合适的项目的基础上,要确保内容与题目的知识领域相贴合。剩下就是熟练、熟练、再熟练。考前要做到15分钟开头,8分钟结尾。文字书写流畅整洁。
(3)各章节段落划分:
过渡段150字,如有未涉及到子过程的论点可200字左右。
章节划分以子过程为维度,每个子过程尽量均分,确保整体论文结构的合理性,切忌前面写了一大堆,后面该到点题的时候地方不够了。确保在行文开始时就规划好。
2)动态储备:过渡段和正文各子过程的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
在熟悉了写作框架之后,可以根据题目进行内容的自动调整,称之为动态储备。
1)过渡段
过渡段主要是对开头和正文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整体的行文更加连贯,读起来不会突兀。可以采用传统式和点题式两种模式进行准备。
(1)承上(黄色底色):根据正文背景的介绍,简述1、2个理由,来证明该知识领域的管理很重要(句型:由于……所以某知识领域的管理很重要。可以达到……的效果)
(2)启下(绿色底色):承接之前的承上,引出叙述的子过程和论点(句型:因此本文将从A、B、C等子过程,来阐述1、2、3等论点。具体如下:)
(3)如果遇到以下两种情况,需要重点在过渡段内进行补充说明:
a)放到任何子过程叙述都不合适(如对于XX的看法)
b)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论点(比如两个或几个知识领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比如22年上半年的干系人,题目提出了关于 干系人管理 同沟通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就需要在过渡段内进行重点阐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子题目有类似的问题,而全文没有在过渡段内进行专项说明,那么整体的分数是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2)子过程正文段:
子过程正文段,虽然子过程的内容不同,但是整体的结构也是比较类似的。对于每个子过程的正文段,主要的核心要求是:论述每个子过程,比如所有子过程及主要的输入、工具、输出1至2个,并视题目要求在合适的子过程中,对于论点进行详细展开描述(尤其是对于题目重点提出的子过程内itto的内容),一定要重点阐述。这里我以人力资源为例来详细说明一下对于重点论题我个人的备考方法,简而言之是三个层面:搭结构框架、索引关键字及句型、进行情景串联。具体方法是三步骤结合使用:
正文的结构框架,可以看成是文章整体的骨骼脉络。也是逐级分层的,主要分为三级:子过程级框架、子过程内部框架、ITTO实例化框架:
a)第一级:子过程级框架:
最基本的将正文根据子过程进行分解(最好标记清楚每段的字数,防止遗忘)。这个对于每个知识领域都是要烂熟于胸,不能有错的。
b)子过程内部框架:
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为例:
首先,将这个子过程的输入、工具和技术、输出以关键字的方式列明出来(比如输入可以包括组织过程资产和事业环境因素),并将有一定内容的输出进行分解(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接下来列子过程正文的框架:子过程正文框架通常采用:首句(定义子过程概念)+过渡句(对于此子过程重要性的理解)+代表itto的实例论述+结尾(由输出点出了整个子过程的重要性)。
首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是识别和记录项目角色、职责、所需技能、报告关系,并编制人员配备管理计划的过程。【句型:XX管理是通过XXX,来XX的过程】
小过渡:通过编制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可以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有效性。
结尾:将以上几部分内容均编入到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中。此份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为后续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提供了指南和方向。【句型:该过程为XX提供了XX】
以上所有的句型,都可以用来作为每个子过程开头结尾的形式。
c)ITTO实例化框架:
这也就是正文里的重中之重了,论文是否能够成功也重点在这个部分的内容了。在这里呢,大家主要可以在准备项目和知识领域的时候,标记出自己准备举例的关键字和情景,到时一旦题目出现,可以结合题目很快套入,防止出现大脑空白:比如:
输入【句型】:“参照”、“依据”、“查阅”、“对……操作”来引出;
工具【句型】:“使用”、“运用”、“实施”、“采用等动词”引出;
输出【句型】:“制定了”、“得到了”、“生成了”引出。
比如在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内,我准备写以下itto(仅关键字):
输入:活动资源需求、 项目管理计划 ;
工具:组织图及职责描述、 组织理论 、人际交往;
输出:人力资源管理计划(项目组织图和人员配备管理计划)
确定这些内容后,进行情景化串联:根据资源需求,利用组织理论和人际交往确定人员配备管理计划,包括招募、遣散、培训需求等。
<例> 按照项目资源需求,图纸签章加密子系统采用了较新的技术,因此需要与其他项目经理进行谈判,争取该项资源。对于各子系统的测试和联调工作,需要测试组长带领几名测试人员进行集中调试,因此决定通过学校招募一些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来承担此项工作。另外,由于本次系统开发与地产全生命周期活动密切相关,业务垂直度较深,因此在项目前期设定了开发和测试人员的培训计划。
通过项目管理计划,利用责任分配矩阵形成项目组织图,明确人员。
<例> 通过组织图和职位描述,确定了各个角色的职责。采用了RACI责任分配矩阵,根据各个系统开发的任务设定了需求组长、设计组长、开发组长、测试组长等角色,并对各个角色设定了岗位职责。通过对角色、职能的描述,已初步形成了责任分配矩阵。将各个分工作为矩阵表的列,将角色作为行,而交叉点则是该角色在对应活动的职责。具体职责包括:A代表负责、R代表实施、C代表咨询、I代表知会。以需求设计为例,需求组长负责整体的收集需求、需求分析和需求确认工作;开发组长负责程序开发、接口开发以及单元测试工作;测试组长负责编制测试计划和编写测试用例工作。
以上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子过程,其余的三个子过程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2、论文准备有两个关键要点:始终紧扣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根据上述静态和动态维度的资料准备,如果时间得当,会发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备考感觉十分充分,而且越到后面越有动力。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时刻提醒自己在论文准备过程中的两个要点【这里是根据论文评分标准的感悟】。
1)紧扣主题(切合题意,占30%):
老师押中了知识领域,开始奋笔疾书,却没注意有几个子问题,要明确强调哪些itto。最终饮恨考场。无数个案例都教育我们,无论我们对一个知识领域准备的有多充分,我们也都要在现场上做到: 谨慎审题、时刻点题、结尾扣题。
我在准备到后期的时候审题有一个习惯,就是将题目中提到的和itto相关的内容标记处理,把无法在子过程中形容的内容专门写在旁边的白纸上。从自己写开头的时候就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在行文中对于这些内容进行或明或隐地体现,要将自己从过渡段开始,到每一个itto,甚至结尾的(成功失败教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自己对于问出的子问题的理解。千万不要因为押准题目就忘乎所以,乐极生悲。
2)真情实感(实践性:20%):
在评分原则内有这样一条原则:有大量实践以及深入的专业级的水平与体会。这里也重点点出了,一定要尽量(注意是尽量!)写出和自己日常工作内容相关联的内容,可以能够让人代入和共情的。对于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人来说,关于项目的吐槽三天三夜都吐槽不完。对于没有项目经历或项目经历比较少的考友来说呢,我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备考资料内有一本,这里面引用了各个知识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大家可以拿出自己之前写记叙文的技巧,将相关案例进行演绎和借鉴,形成自己的案例情景库。
(三)临近考试时要掠先全局:
说到考试,不管之前练习多少次,最终实战还是最关键的。下午困意蒙胧,已经在迷迷糊糊中答完了案例,不管答得怎样,这时候也不用再翻书了(大多数考场也不允许),赶紧去洗手间,洗洗脸,准备迎接最后的挑战。
还记得22年上半年的考试,等待试卷时心里忐忑不安,试卷发下来后,发现整个试卷只有一个题目。当时真是吓了一大跳。所以在考场上要注意,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无论是之前准备过的还是没准备过的。因此在考场上要保持冷静,同时要统领全局:
1、写好开头
无论题目如何变化,之前准备的开头通常都可以继续使用。所以在看完题目后的两分钟内,一边默写开头,一边构思写作方向。确定知识领域是什么?有哪些子过程?有什么特殊的itto?题目中是否有奇怪的论点或工具?手不能停,要快速地将准备好的开头写在试卷上。一般来说450字的开头,15分钟内必须完成。这个过程既是构思,也是稳定心态;
2、列提纲
写好开头后,不要急于动笔。要在空白处按照子过程的顺序罗列出刚才构想的细节和关键词,并将需要阐明的论点列出来。将这些论点融入到自己准备写的子过程和过渡段中。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好的构思和清晰的提纲是取得论文通过的保证。同时要明确每段的字数,并在试卷上大致标记出来,以便后面书写时心中有数;
3、 写正文
在有了清晰的开头和提纲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正文了。首先按照规范写入论点,并逐个阐述每个子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过渡段还是在子过程的阐述中,都要和题目提出的论点尽可能接近。另外,子过程的顺序和完整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颠倒或缺失。对于已经准备好的题目,要稳扎稳打,将记忆清晰地反馈在纸上;对于没有准备到的题目,可以加入通用类的内容,以确保思路连贯和字数充足。在写正文时要避免胡思乱想,要跟着提纲一气呵成地写下去。如果写不下去,也不能胡思乱想,否则思路一断就很难继续。
4、写结尾
在考试即将结束前30分钟,要有意识地准备结尾。对于难以理清的部分或者细节,可以采用简洁的方式来表达。一定要在考试结束前20-25分钟启动结尾写作。尽管在这时可能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但要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结尾,不能草率应付,不能留下不完整的感觉。老师通常会重点关注开头、过渡段、子过程首句和结尾,所以结尾一定要认真写好。另外,近期的考试通常会涉及表格、图表等内容,在审题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这些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考试中的亮点。如果时间充裕且记忆准确,一定要在结尾补充上这部分内容。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可以看出在考场上要全局把握,按部就班地展现自己日常准备的知识。
(四)小tips
这些小tips对于论文备考和应试确实非常有用。首先,练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习惯了键盘的IT人士来说,需要花时间适应手写,并且保证字迹清晰舒适。其次,在写作中加入实例化的形容和现实工作中的事例,可以让论文更加真实生动。另外,运用名言古语等可以使过渡段更加生动有趣,避免论文显得枯燥。此外,行文流畅、说人话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过多背诵的痕迹。最重要的是,不要背范文,而是要活学活用,进行二次创作和加工,确保不雷同。综合来看,这些小tips可以帮助考生在论文备考和应试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在未来的备考中,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小tips,在写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真实性,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需要推荐靠谱PMP/软考/NPDP/CSPM/信创机构的同学可以关注我后台回复【推荐机构】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