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孩子,只需要一个方法就够了

兰妈谈育儿 2024-05-27 20:14:54

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说:

这个世界上最薄凉的关系就是:“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你对他好时总觉得还不够好,一旦有一件事情没有顺从心意,那就会忘记你过去对他的所有好,唯独只记得你当前没有满足这件事的所有不好

其实,亲子关系也是一样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还要尽早干涉引导,否则等到孩子形成习惯后,可真的是养出一个“白眼狼”了

外婆的一个好友,叫王奶奶,一生要强能干,是典型的为了子女和家庭而活

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庄稼,回到家里又辛劳地操持着整个家

也大概是年轻时候太过劳累的原因吧,以至于王奶奶的后半辈子总是被病魔缠身

明知道自己身体不如从前,还是佝偻着身躯为子女们无私奉献

就拿每年上山掰春笋来说

知道自己的几个孩子喜欢吃笋,王奶奶每年都会给他们准备很多,有晒干的、有腌制的,还有专门送到家里的新鲜竹笋

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奶奶的身体是大不如从前,去年进山掰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奶奶今年一根竹笋都没有替儿女们准备

想着往年都有许多,而今年却静悄悄地,王奶奶的二女儿不止一次打电话表示想要吃春笋

而小儿子呢,更是直接对着王奶奶开始埋冤说:

“人家父母整天都知道想着自己的儿女,有什么好东西也想着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你们,整天闲在家里也不知道去山里多整些竹笋回来”

王奶奶本想解释,可再看看儿子那不停数落以前各种不好的架势,她觉得没必要了

一方面,她认为解释就是掩饰

另一方面,王奶奶也觉得,看不到你身上好的人,说再多也无非是多费口舌

而看到王奶奶如今的窘迫,我也突然意识到:不想孩子将来成为“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薄凉性格,那一定要趁早管教

那身为家长我们该如何管教呢?兰妈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满足孩子”变成“被孩子需求”

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01

“等一等”

凡事不要急着满足

我们爱孩子也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凡事不要急着满足

听朋友讲过一个16岁少女的故事,女孩叫露露,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姑娘

从小到大,她的父母总是犹如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头顶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小时候不会吃饭、不会刷牙、穿不好衣服,这些都是老妈亲力亲为,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

读幼儿园时学校安排的手工作业太难了,妈妈担心把她累到,也在网上现学现用,熬夜做出让孩子满意的作品

到了读小学时跟同学的关系相处得紧张,为了不让她吃亏,妈妈便直接出马,到学校找到同学并亲自聊一聊

生活上更如此,但凡是她想要东西,那不管是什么、需要多少钱、又或者距离有多远,妈妈都像超人一样轻松就能满足

可孩子在成长,要求也越来越多,妈妈的直升机式满足,也总有一天会燃油耗尽

就在16岁那年,她想要在生日那天收到一部新手机,并且还是价值一个月工资的名牌手机

妈妈听到后,犹豫了,再加上手头紧便直接拒绝

没想到,被拒绝后,露露气急败坏,直接推了妈妈一下

一个重心不稳,妈妈从台阶上摔下去,头部着地还受了伤

看着妈妈头缠纱布,还忙里忙外地准备各种好吃的,露露的心里非但没有愧疚,反而还尖酸刻薄地把食物丢掉

然后质问妈妈:“你不是说家里没钱吗?那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买的?不想给我买手机就直说,我就没见过像你这么抠门的妈妈”

那一刻,妈妈眼含泪水,她多么希望费尽心思做营养餐、省吃俭用只为女儿的”好”,能被看到

可惜的是,一直生活在养尊处优环境下的露露,她只知道:“妈妈满足我,就是爱我,拒绝我,就是不爱我”

这就是典型的“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孩子,其原因就是被满足惯了

如果孩子从小锦衣玉食,说什么家长都着急满足,那日积月累的习惯下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着一切

他们也会习以为常地觉得:“这些都是我应得的”

一旦某一次没有被满足了,那心中的失落与不安,都会化作对父母的怨恨

以至于就形成了孩子那“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心理

可见,孩子并非天生薄凉,而是从小习惯了“被满足”生活,突然被拒绝,也会一时间难以接受罢了

不想孩子成为“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薄凉心理,那一定要从小开始预防

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等一等”,凡事不要着急满足

比如,孩子想喝水,等一等,问问孩子想干什么,明确表达想要喝水之后,再引导孩子如何才能快速喝到水

又或者,孩子想要礼物,也等一等,告诉孩子礼物只有特殊节日时用来制造惊喜的,然后悄悄在某个特别的日子布置仪式感

02

“憋一憋”

让孩子主动找你

没有天生薄凉的孩子,只有后天得到太多被惯坏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那就是他过去得到的太多了

单亲妈妈向向,为了弥补女儿从小没有爸爸的遗憾,对孩子可谓是百般疼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满足女儿的各种要求

小时候是零食玩具,长大后就是吃穿用度都是贵的、好的、牌子的…

就连女儿看到别人弹琴有气质,也二话不说买台钢琴,还报名昂贵的辅导班为其训练

可孩子,根本就是三天新鲜,弹琴也是为了好玩,一旦觉得累了、无趣了,也就彻底失去了学琴的热情

从幼儿园到高中,家里的吉他、钢琴、还有古筝,早已经不知道在何时沾满了灰尘

如此高质量生活条件,本以为女儿该满足、觉得幸福,不会觉得自己没有人爱了

但事实却是,你满足的时候那就是爱她,一旦有一次没有满足,那内心就会觉得“妈妈变了,她不再爱我了”

这就跟上面例子里的露露一样,就是属于习惯被满足后的落差心理

享受惯了被事事满足的生活,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更受不了自己想要东西被拒绝

记得老人常说:“胖孩子是被喂出来的,脾气坏的孩子也是带出来”,那贪得无厌、不知道满足的孩子也一样

我们爱孩子,但也要适当地“憋一憋”孩子

同为单亲妈妈的表姐,也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并且还把她女儿惯成“一次没满足,就只记得过去所有不好”的白眼狼性格

伤心之余,她开始学会放手,不再对孩子的事情亲力亲为、更不会安排得面面俱到

有好几次,学校的饭卡欠费了,表姐都憋着不主动交费

直到把孩子憋到没办法才打电话说:“妈妈,我饭卡没钱了,你能帮我交下费吗”

那一次,也是表姐第一次受到她女儿的好言好语相待

而这件事情过后,表姐也总结了经验,她告诉我:

对付“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孩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憋一憋她,等着他主动找你、需要你时,态度自然就会客客气气了”

仔细想想还真是如此,孩子经不起风吹雨打,那是我们把他们保护得太好,孩子只记得一时错也是满足得太多

想要破此局,那就要成为被孩子需求的父母,而不是满足者,才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协调、有爱一些

03

“磨一磨”

想要就自己争取

把孩子教育好,这是父母的能力与智慧,而做好这一点更需要做好“爱”、与“管”的把控

何为爱?爱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幸福与被爱的深刻情感

那何为管?管就是教导、约束、承担还有支持

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得出,聪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是凡事以孩子的感受为先

我们爱孩子,想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但比起物质上的拥有,孩子更需要的是得到这件东西的体验过程

就像孩子想要一个芭比娃娃

直接买给孩子只会让他们一时新鲜,说不准前一秒还欢喜得不行,下一秒到手后就平淡地移情别恋

有人说,这就是孩子贪得无厌,看着碗里想着锅里,不稀罕就是看上了其它东西

也有人说,孩子养尊处优惯了,就喜欢浪费,不知道珍惜

其实呀,贪得无厌也好、养尊处优也罢,这些都不过是表面现象

而孩子之所以前面得到、后面不珍惜,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终将会回归平淡”

就像我们对孩子百般顺从、事事满足一样,以前都是如此待遇,突然有一天不满足、拒绝要求,那孩子自然就被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打乱了思绪

一是不满、二是抵抗

想要避免这种稍有不顺心就抱怨、或极端思想,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成为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轻易满足、包括为孩子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一切,这些都是在纵容孩子的懒性

只有让孩子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东西,体验想要、争取、和拥有这个过程,那有了切身体会的来之不易感受后,孩子才能真正懂得何为拥有,也会发自内心地珍惜

记得兰妈女儿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玩贴纸,家里的贴纸也像是超市进货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她的房间送

本以为拥有“贴纸自由”后,女儿就能玩得过瘾,也能玩出更多有创新力的花样

可结果却是,再多贴纸到了她手上都是随便乱贴,家里的墙面、地板、衣柜、冰箱、桌椅、电视…

但凡是能贴的地方都无一幸免,就连家里的所有人都被贴纸包围了

看着十几张贴纸在她手上,不过三分钟就被贴完,我突然意识到:“不能再如此纵容下去了”

于是,我悄悄把剩余的贴纸都收起来,为了控制使用量,我还跟女儿约法三章:

第一,贴纸不是不可以玩,而是要换一种方法获得

第二,你每天早睡早起、主动刷牙洗脸、第一个先吃完饭,我就奖励你一个贴纸

第三,得到的贴纸不能随便往墙上、和地板乱贴,因为这是浪费行为

后来,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女儿乱贴的浪费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对手里后来获奖得到的贴纸也变得格外珍惜,每次把它们都整整齐齐地贴在学习桌上,还像是奖状一样被经常拿出来炫耀说:“这是我某某事做得好,妈妈奖励我的贴纸”

这就是体验、和动手参与的意义

孩子需要的也是在行动中把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在满足中品鉴这个东西好不好、那个东西我喜不喜欢

那么,关于管教“不记千般好,只记一时错”的孩子,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8 阅读:842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