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首任空军司令员,62岁晋升中将,91年直升机失事后被免职

红色先驱 2024-07-17 19:22:57

侯书军,19岁参军入党,后被选派入东北航校学习,1951年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驾机参加空战数十次,先后击落两架敌机,开创了中国空军第一次夜间击落美机的先例,荣立一等功。

如此身披战功,侯书军的前途原本是十分顺遂的,1987年,他被任命为成都军区首任空军司令员,一年后即被授予了空军中将军衔。

不过1991年发生的一起直升机空难事件,却令他的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

那么,从一名飞行员做到空军司令员,侯书军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1991年的直升机空难事件又是怎么回事呢?

1926年,侯书军出生于山东文登。

1945年,19岁的侯书军毅然参军入党,加入了八路军。

同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央即决定创办航校。

考虑到当时日军的许多航空器材大多遗留在东北,中央特派遣一批航空干部赴东北,搜集航空器材,筹建航校。

1946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即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人民空军自此开始了“艰苦创业”。

而侯书军就是当时八路军第一批被选派到东北航校的120名官兵之一。

侯书军后来回忆起来当年的选拔流程,远比现在简单得多,主要就是靠一面锣和一面鼓,要求大家听到锣声就伸右脚,听到鼓声就伸左脚,以此测验每个人的快速反应能力。

侯书军(左一)

侯书军当时通过了这项考验,不过因为体重还不足60公斤,被教官担心肺活量不够,于是将他安排去学习机务。

1948年10月,侯书军作为东北老航校第一批机务员顺利毕业。

1949年3月,因为表现突出,侯书军和其他几名机务员又被选入航校第二期飞行班学习。

侯书军后来回忆,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艰苦,“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因为航校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起步建设的,学员训练使用的飞机破烂不堪,是搜集侵华日军遗弃的几十架残破飞机修复而来,“飞机的蒙皮上打满了各式各样的补丁,发动机需要用木柴烧火预热”;机上没有救生伞,飞行人员就坐在内装稻草的布垫子上飞行;没有安全带,飞行员就在腰上拴一根绳子;没有汽油作燃料,就用酒精代替;缺少螺旋桨,就两架飞机合用;飞机轮胎没气,没有冷气瓶充气,就用打气筒代替。

除却这些,训练场跑道也是弹坑累累,营房、机库残垣断壁,机场设施残缺不全……

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到1949年7月,东北老航校共培养出各类航空技术人员560名,为建立人民空军准备了骨干。

侯书军所在的第二期飞行班于1949年底举行毕业考试,班上16人,淘汰4人,其余12人,6人飞轰炸机,6人飞战斗机。

侯书军便是6人飞战斗机组中的一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同年底,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成立。

1951年,25岁的侯书军和战友们在从航校毕业后,很快便迎来了出国作战第一仗,作为第一批志愿军飞行员飞抵朝鲜战场。

彼时,侯书军和战友们的平均飞行时间在200小时左右,对于刚刚装备的米格-15战斗机的飞行时间甚至不超20个小时。

而他们所面对的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却是在上千小时,且几乎都参加过二战,作战经验丰富。

“初期可以说是打得相当艰苦,我们吃了很多亏,(面对美军),我们就像擂台上小孩子与大人打拳击。只有趁他不注意,才能踹他两脚”这是侯书军忆及当年入朝作战的真实心理写照。

当时,年轻的人民空军还不具备夜间作战的能力,只能靠地面高射炮部队对付美国空军的夜间轰炸。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1951年底,人民空军派出4名飞行员,到友军学习夜间飞行,耗时一年,成功培养出28名掌握夜间飞行及在简单气象条件下作战技能的飞行员。

侯书军正是其中一员。

1953年年初,人民志愿军空军组建两个夜航大队,分别是空2师4团拉-11型歼击机夜航大队以及空4师10团米格-15比斯歼击机夜航大队。

3月,时任空4师10团副团长的侯书军兼任米格-15比斯歼击机夜航大队大队长,率部进驻大东沟机场。

夜航大队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击侵入中国境内和窜犯清川江以北地区的美国轰炸机和战斗机,保卫鸭绿江沿线的重要目标。

4月16日,在经过短暂的夜航飞行训练后,夜航大队正式担负战斗值班。

这时,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依旧是悬殊的,侯书军当时率领的夜航大队尽管已经将主力战机从原先的米格-15战机更换为其改型米格-15比斯战机,较之从前,增大了发动机的推力和改进了电子设备,但是其依旧没有安装机载雷达,不具备夜间空中搜索的能力。

相反,美国空军夜间作战部队当时装备的是F-94喷气式夜间截击机,机上不仅装有火力强大的20毫米的航炮,还装有截击雷达,夜间能在几公里外发现目标。

如此,当我空军夜间作战部队遇到美军,相当于是“蒙着双眼”和一个拥有超强视力的敌人作战。

5月10日,中美空军夜间作战部队第1次交锋,由于敌机装有雷达,率先发现我机,瞬间抢占有利高度,我方一架飞机被击伤。

5月28日夜,中美空军在朝鲜半岛上空再次交锋,志愿军空军的一架飞机机翼上被美军打了4个窟窿,所幸没有击中要害,人机平安回航。

这样几次交锋下来,美军更狂妄吹嘘:F—94是当代最新式的喷气式全天候歼击机,志愿军没有任何飞机能对付它。

恰在美军异常狂妄之际,5月29日夜,中美空军在朝鲜北部上空遭遇。第2天,美国空军却无奈宣布:一架F—94飞机夜间出航后没有返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5月29日白天,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所通报:今夜可能有敌机到朝鲜北部上空活动。

30日凌晨2时左右,侯书军与领航主任宋亚民即接到空4师指挥所命令,要他们二人驾驶米格-15比斯双机起飞,到安州地区上空拦截敌机。

当时,侯书军刚跨进座舱,原计划升空到战区执行游猎任务,接到紧急起飞命令后,当即快速启动飞机,滑入跑道。

与此同时,另一边,宋亚民也完成了起飞准备。

2时零5分、零6分,两架米格-15比斯直插夜空,地面立即关闭了跑道灯。

侯书军、宋亚民驾机翱翔在茫茫夜空,除了点点星光可见,周遭一片漆黑。

他们打开机上萤光灯,校正指挥所指给的航向,检查各种仪表,确定无误后,随即关灯,凭着感觉,一面升高,一面飞向战区。

用侯书军后来的话说,当时“飞行全靠‘感觉’,油门多大、速度多少,都是看平常训练的肌肉记忆”。

夜空漆黑,一片寂静,侯书军坐在驾驶舱内,只能听到无线电里不时传来地面指挥所传往战区的各种数据。

侯书军一面向地面报告自己的飞行状态、位置,一面检查自己的飞行高度、航向,为避免敌机发现,又不断变换方向和高度作机动飞行。

等到他飞到朝鲜定州上空时,耳机里便传来了地面指挥所的通报:“敌机两架,在永柔、顺川之间活动。”

接到通报,侯书军操纵驾驶杆,一面上升到6000米的高度,一面向敌机方向机警地搜索前进。

为便于工作,侯书军放松了背带,瞪大双眼,左右远近,不放过一点可疑处,当飞到顺川以南上空时,他忽然发现一团光点从自己飞机左后方一闪而过。

他当即急速左转弯追赶,但一眨眼光点不见了,舱外依然漆黑如墨。

于是他又继续沿之前的方向飞行,突然,又一团光出现在了他目视范围的正前方。

这团光与周围星光有点儿不同,个头稍大,微微发红。

侯书军估计那是敌机发出的光,便赶紧跟踪追击。

等到近了一些,侯书军即发现,那团光会随着视角的变化而时隐时现,凭借此一点,侯书军果敢判断,那就是敌机的尾焰。

作出判断后,侯书军不再迟疑,当即加大油门,朝着闪光点追了上去。

侯书军后来回忆起来,那是自己首次在夜空发现了敌机,内心是又高兴又紧张,生怕一不小心就半途而废,跟丢了目标,于是更加全神贯注,一门心思盯着那团忽明忽灭的光点。结果因为紧张过度,有那么一刹那,都要分不清星星与光点了。他赶紧稳住机头,晃了晃脑袋,松驰了一下神经,眨了眨眼睛,才又将那光点捕捉到。

等到那团光点越来越亮,越来越大,由碗口大变成了脸盘大,侯书军知道,自己已经抵近了攻击敌机的最佳距离。

又凭借个人“感觉”,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有利的攻击地位。

于是,他立即解除航炮保险,瞄准了敌机机尾的喷火口,扣下了炮钮。

那一霎那,炮弹如火龙般席卷敌机,夜空中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白光,直令侯书军的双眼“失明”。

而尽管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但侯书军心中就是笃定,敌机被击中了。

他便熟练地拉起机头,在空中作了180度的拐弯开始返航。

等到他返回机场,就见地面同志们个个向他招手致意。

第二天,我方在价川发现了敌机残骸,正是被侯书军成功击中的那架美军号称无可匹敌的F—94战斗机。

志愿军空军部队为侯书军举行了庆祝大会。

侯书军就此开创了志愿军空军第一次夜间击落美机的战例,在无机上雷达,无地面探照灯照射的情况下,用目视发现目标,用直接瞄准击落敌机,堪称无人匹敌的绝招。

自此之后,原本肆无忌惮,狂妄吹嘘的“美军飞机夜间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地出来了”。

侯书军因此荣立一等功。

1953年9月9日,空4师解除第一线作战任务。

侯书军从朝鲜战场回国,任空4师团长,后又被组织上安排前往苏联红旗空军学院深造。

1959年,侯书军毕业回国,晋升为空军中校,先后担任空军副师长、师长、空8军副军长,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等职。

1979年,侯书军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于战前被调任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

1983年,侯书军任福州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

两年后,1985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与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合并,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空军,自此担负西南地区的作战任务、日常战备和各项保障工作。

同年,侯书军被调往成都,负责组建成都军区空军。

1987年,成都军区空军部队入藏,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高原地区最大规模的一次空运。

同年,侯书军出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成都军区首任空军司令员。

1988年,侯书军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被授予解放奖章。

不过就在3年后,一起突然事件的发生令他被免职。

1991年6月16日,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在西藏阿里地区视察工作时,因乘坐的黑鹰直升机失事殉职。

虽然这是一场谁都不愿见的意外,但作为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的侯书军难辞其咎,要付领导责任,就这样退了下来,军旅生涯止步于此,同年正式离休。

此后,侯书军过起了深居简出,简单低调的退休生活,读书看报、写日记、记笔记、做简报是他最大的爱好,也是他从当飞行员起,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坚持下来的一个习惯,借此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而当被问及过往尤其是抗美援朝时的赫赫战功时,侯书军只道:“整个空军,参加抗美援朝的,还健在的老战士不多啦。我们算是幸存者吧。”

素材来源:

[1]周艳芝,王彦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筹建纪实[J].文史精华,2005,(11):53-56.

[2]韩明阳.“东北老航校”领航班始末[J].航空史研究,1998,(02):42-45.

[3]王国平.侯书军:长空翱翔,首创夜航击落美机战绩 四川日报 20201027

[4]盛星辉.首次夜间击落敌机的侯书军[J].航空史研究,1997,(01):11-13.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0 阅读:152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