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晟出生在一个四线城市,83年的他,如今已是41岁了,作为一个典型的80后独生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妻子是南方人,也是独生女,两人结婚后决定留在,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和双方家里的支持,总算安了个家,目前有一个孩子,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日子总算稳定了下来。
和很多在外打拼的独生子女一样,张晟夫妇一年当中也是回不了几次家,双方父母都已过花甲之年,身体状态不太好,虽然有退休金,但身边没有其他人照顾,只能是老两口之间相互扶持,张晟也想过,能不能一块生活养老,但三个家庭分散在不同的三个地方,条件有限,很难实现。
2024年春节返回上班没多久,张晟就接到了家的电话,说父亲不小心摔了一跤,希望他能回家看看,张晟心里明白,老人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这么说的,回到家后才知道,才知道父亲已经躺在床上一个多月了,作为独生子女,不得已只能靠自己照顾,但工作尚食事情又不能耽误,毕竟也是打工,没过多长时间,单位就催回去上班,无奈,张晟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是否愿意去住养老院,毕竟那里有同龄人作伴,又有专人照顾,设施齐全。这样自己还可以安心一些。但老人仍表示自己能够照顾,张晟心里清楚,不到万不得已,老人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养老,临走时,老人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看能不能以后每个月回来一次看望就行,张晟心里无比的心酸。
像张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众多独生子女家庭中。这就是现实中,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和其父母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初选择只生一个,也是为了响应每个家庭“只生一个好”的决定。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作为首批响应政策的家庭,他们忍痛放弃了生育二胎的机会,也是无奈之举。如今,自己的孩子面对4-2-1的家庭结构(四位祖辈、两位父母、一位子女),一边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一边是日益年迈且可能需要长期护理的父母,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即使他们愿意倾尽全力,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常常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间隙中,妥善安排和处理四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就医陪护以及精神慰藉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了摆在80后独生子女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
父母们在回顾过去时,可能会思考是否因为只生一个孩子而导致了今天养老压力巨大,但他们更关注的不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选择,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减轻子女的负担。
现实中,80后的独生子女,已经开始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努力摸索一条兼顾工作、家庭和养老的可行路径。包括请家政服务、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甚至考虑暂时放下工作回到家乡陪伴父母。尽管如此,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新的困扰与牺牲。
我们不妨也探讨一下独生子女在父母养老问题上的一些解决想法:
除了一些传统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外,当前还有三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正在流行:
第一种互助式养老:独生子女可以通过邻里、朋友、同事间形成一种“准兄弟姐妹”的联系,共同承担起照看老人的责任。他们之间达成协议互相照应,形成了小型的互助养老群体,大大降低了独自在家的风险。邻里间的互助、亲戚朋友间的相互关照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第二积极型养老,养老更应该注重过程,应该鼓励父母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社交生活,减少孤独感。
第三合租型养老,集中养老是一种将多个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以集体合作、互相帮助的方式进行养老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不仅共享居住空间,还通过共同参与日常生活和活动来实现相互支持与照顾。
合租性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