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刺杀晋文公获特赦,慷慨大度,为称霸诸侯打下坚实基础

李大爷侃世界 2024-08-01 03:59:18

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战国五霸之一。他一向谦恭下士,17岁时便纳交了几乎朝中所有的知名人士。43岁时,由于其父王晋献公过于宠爱骊姬,而骊姬又一心想让她亲生儿子奚齐继承王位,所以,其父便听信了谗言,逼死了太子申生,并阴谋杀害比奚齐年长的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得知后,分别逃到狄国和梁国去避难。

重耳在狄国前后避难12年。此间,晋献公曾派武夫寺人披(又名寺人勃鞮)对他行刺。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了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担心重耳回国抢夺君位,也看中了寺人披,并派他行刺重耳。寺人披第一次行刺时,是专门跑到国外,秘密跟踪重耳到了蒲城,在重耳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抓住他一只衣袖,拔剑而刺。幸亏重耳急急一躲,闪开了利剑。寺人披没刺到重耳的肉体,却刺掉了他一只衣袖。待再挥剑而刺时,重耳已逃之大吉。寺人披第二次行刺,尚未得手,已被重耳获得了情报,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重耳怕国内再来人追杀,就告辞了狄国国君,去卫国隐蔽。但卫国国君卫文公拒绝接待,他便连忙逃往齐国。齐国国君齐桓公倒十分仗义,不但让他安居齐国,还待他甚厚,并将本家的一位美女齐姜嫁给他作夫人。可惜数年后齐桓公病逝,他的五位公子为争夺君位把国家闹得大乱。重耳在随从人员和夫人的精心安排下,又来到了曹国。可恨的是曹国国君曹共公是位只贪图吃喝玩乐的人,他周围的大臣也多是趋炎附势之辈,对落难的重耳不愿理睬。于是,重耳在曹国仅仅住了一夜,便动身投奔宋国。然而宋国国君宋襄公正医治他在泓水之战中的腿伤,无精力帮他回国执政。他不得已又到了楚国。此时,晋惠公已死,其子公子圉继承了王位,即晋怀公。晋怀公同样害怕他威胁自己的君位,也千方百计谋杀他。但晋怀公原在秦国当人质时,为夺得君位,曾瞒着秦穆公偷偷溜回晋国。秦穆公对此恨之入骨,骂他为“背义之贼”,还说“天不佑之”。鉴此,秦穆公想到了重耳,并决计让重耳取代公子圍。当他得知重耳现在楚国时,就派特使马不停蹄地赶到楚国,说服了楚王,将重耳迎回秦国,并派大军送他回晋,杀了晋怀公,做了国君,即晋文公。这时,他已经63岁了。

晋文公即位后,忆及当初,自然对寺人披恨之入骨,而寺人披抚今追昔,也难免担惊受怕。而更为惶惶不可终日者,倒是吕甥、卻芮等人。吕甥、卻芮,均系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三朝元老,每次行刺晋文公,他们都是具体的谋划者和实施者。眼看着晋文公死里逃生又手握生杀大权,一个个提心吊胆,惟恐重耳秋后算帐。为免万一,他们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准备在晋文公专心致志批阅公文时,在他房间放火,尔后趁众人救火之机,乘乱杀之。具体负责杀晋文公的,又确定为寺人披。

晋文公正想缉捕寺人披之际,寺人披主动找上门来,要求面见晋文公。晋文公大动肝火,即派心腹责骂他,而后处死他。心腹一见寺人披,就怒气冲冲地说:“你两次追杀晋文公,人们记忆犹新。献公本来令你过一夜再去行刺,你却当晚就出发。惠公令你三天后去行刺,你又次日夜间去动手。如此迫不及待,可见你狼子野心!而晋文公苦尽甘来,正想与你清算,你却自投罗网,还有何话可说?”没想到寺人披面不改色,沉静地答道:“我是位普通人。以前,献公、惠公令我行刺,那是国君的命令,我不能不从。既然遵从,就理当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妥,这是我行刺并提前动作的用意所在。我想,文公应将此视为一位臣子对国君的忠诚,而不宜另有疑义”。接着,寺人披又引经据典:“从前,管仲为了公子纠继承王位,曾箭射齐桓公。

桓公即位后,不但不杀管仲,还拜他为相,称他为仲父。这就是桓公大度、贤明的表现。晋文公也应当体谅臣子的苦衷。何况,无论过去和目前,反对文公者岂止在下一人?若惩治,若杀害,能有完么?”心腹一听,似感有理,便将此禀报给了晋文公。晋文公随即接见了寺人披,寺人披便将吕甥、邵芮之徒的阴谋和盘托出。晋文公鉴于多方面的原因,即请秦穆公出马,帮助平定了吕、卻之乱。此后,在朝堂又谈及了寺人披。不少人认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参与刺杀晋文公,罪恶不赦,理当杀掉,以防后患。而晋文公却认为他是君子有过,改而当谅,不但未处死他,还重用了他。世人闻之,争相传颂文公大度,投诚者、进谏者接踵而来。文公广采群臣高见,很快就弥补了动乱创伤,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他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用人之道》

点个关注,发现更多历史趣闻!

0 阅读:1

李大爷侃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