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与蛇的传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究竟是哪个“象”

小卒话史 2024-07-12 10:49:31

文|小卒话史

今年是甲辰“龙”年。十二生肖中,龙与蛇是一对比较特殊的存在,他们两个互为补充,体现我们中国人的人生经验:刚柔相济。

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刚柔相济是人们的一种处世智慧。在社会层面,若说龙代表权威,代表法律和规范,那么蛇则代表人情和道德,这种权威融合道德、人情,我们社会才具有温情和弹性。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社会和谐的体现。

龙,是华夏子孙的图腾,是不存在的物种,蛇虽然存在,但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很神秘,因此龙和蛇的故事显得非比寻常。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能兴云吐雾,但有的龙作恶多端,而蛇又叫“小龙”,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又叫龙的传人?

龙跟蛇的外形非常像,但二者不是一类,只是关系特别紧密。

传说中蛇要能活500年,那么它就是龙的初级形态,叫“蛟”。蛟龙就是水里的龙,没有长成的小龙。蛇活1000年,长出一只角,就叫“虬”(qiu)。虬龙再长500年,就真正长成了龙,头上两只角,一般叫苍龙、青龙、黄龙。如果龙再生长修炼1000年,则叫应龙。当初跟大禹治水那个就叫应龙,它战功赫赫,曾经帮助皇帝斩杀了蚩尤。应龙长有翅膀,也是顶级的龙。

龙是蛇的高级形态。龙本身不存在,但它却汇集了人们的各种想象于一身,鱼的鳞,老鹰的爪子,狗的鼻子,狮子的鬃毛,老虎的牙齿等等。之所以把这些特征都迁移到龙的身上,因为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强权的代表。

上古时期讲究图腾,熊、虎、鹰、狼等等都有可能是不同的部落图腾崇拜的对象。民族渐趋融合后,帝王诞生。皇家也有崇拜,但皇帝的图腾肯定区别部落,显得更高级更神圣,最终集采众长于一身,龙的形象就出现了。

这种不是具象的物种,世上不存在。因为世上万物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正因不存在显得至尊无上,独一无二。这是早期皇权意识和图腾的结合产物。龙因此就跟皇权对等,龙代表至高无上,无人能克。华夏民族都是龙的传人,这也是我们值得骄傲自豪的一件事,他的虚无缥缈,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

龙后来就是天子,代表权力。明太祖朱元璋夜晚做梦,梦到乌龙盘玉柱。朱元璋就问大臣刘伯温是何故。刘伯温告诉朱元璋,到后宫把各位皇子集中到一起,看哪个皇子不跟你亲近,喜欢到柱子跟前玩耍,那位皇子就是将来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当晚就把孩子们聚拢到一起,结果四皇子朱棣跟自己较疏远,就在那盘龙柱附近溜达。说朱棣就是北海中的五爪金龙(后来评书戏文里的传唱内容)。后来我们知道,朱棣果然做了大明王朝一代帝王,封帝就在北平府。因为朱棣是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篡位,朱元璋和朱允炆建都在南京,到朱棣时迁都北京。

朱棣成了金龙转世,他把北京城建成了“三头八臂哪吒城”,哪吒的形状。

后来,龙的传说不仅仅局限于皇室、朝廷,在民间也慢慢延伸开来。各地都建有龙王庙,供奉龙王爷,他是管水的。在神话传说中,哪吒跟龙王爷有仇,因为哪吒把东海龙王敖广的三太子敖丙剥皮抽筋。所以北京城两条龙,即龙公、龙母,听说朱棣要把北京城修成哪吒形状,他们坚决不允许。两人化妆成老头老太太,把北京城所有的水装进两个大水篓子,顺西直门把水推走了。

朱棣这边有个人称“妖僧”姚广孝的和尚军师,此人能掐会算,他说这还了得,因为他知道朱棣爱洗澡,没水怎么能行。此时军营里有个小将名叫高亮,直言自己可将水追回。姚广孝说可以,见着水篓就用枪给它刺穿,顺西直门抓紧往回跑,也别管后面多大动静,总之别回头瞧。

高亮听了军师的叮嘱,提枪赶紧追赶。当看见龙公、龙母后,高亮亮银枪一捅,水篓瞬间被刺开,转身就跑。龙公龙母气急败坏,把水篓都打开,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都去追这个高亮。眼看到了西直门城楼低下,高亮抬头一看,姚广孝正陪着朱棣在城楼上观望。高亮闻背后水声呼啸忍不住看了一眼,结果坏了,水没顶梁,丧了苍生,高亮被淹死了。朱棣很心疼这个勇敢的小将,最后盖了高亮庙建了高亮桥,以示祭奠。今西直门外的高亮桥,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危机时刻,姚广孝立即下城楼做法,一番念咒之后,制住了两条恶龙。一条被压在北京城底下,一条被压在潭柘寺底下。经此一劫,北京城缺了水,只有一年北京城发了水,就是“火烧潭柘寺”,那条龙放出来了,结果被压北京城下的龙也被救出,两条龙开始兴云吐雨。这个传说最后被民间编成了戏文传唱至今。

总之,拜龙王爷就是因为龙王爷管水的,百姓希望风调雨顺,所以建了龙王庙。但有些是恶龙,总是为祸人间,所以也有倒霉的龙。《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敖广、北海龙王敖顺、南海龙王敖润、西海龙王敖钦四条龙都是“受气包”。在百姓面前他们耀武扬威,但是在玉帝或孙悟空跟前,怂得不像样。

恶人自有恶人磨,有人求着龙,就有人降伏他。比如每年春天,很多人拜龙王爷,希望布施甘霖,等到秋天大丰收之后临近春节,人们开始耍龙灯,这是吉庆同时也是在龙身上撒撒气。

龙的故事由来已久,跟多事情跟龙都能扯上关系,也喜欢拿龙说事。有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suān ní)、赑屃(bì xì)、狴犴(bì àn)、负屃(fùxì)、螭吻(chī wěn)。当然,这里的“九”是泛指,龙不止这些儿子,但主要以他们9个为代表。

这九个动物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作为人的某种秉性,例如狻猊,喜欢烟雾,很多佛座脚部装饰和香炉嘴,大都用它装饰,体现静守;再如赑屃,看上去像乌龟,其实不是,它代表刚健、持久、耐性,驮着大石碑。一般在刀剑柄上的叫睚眦,有个成语叫睚眦必报,它体现一种血性。

龙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其九子就落到人间,分守各项职责,以偿还父亲所欠孽债。

蛇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阴险、毒辣、狡诈、贪婪,有个成语叫画蛇添足,传说中蛇是有脚的,青蛙反而没有脚,不过它很勤劳。青蛙一边吃害虫,一边不忘把害虫给蛇吃。人们看不惯,经常指责蛇懒惰。因此蛇经常对人类展开报复,此时玉帝又派神仙下凡,把所有蛇类的腿砍掉,安到青蛙肚皮上。此后,青蛙变得更勤劳,蛇遭受惩戒后也变得勤劳起来,不过它开始痛恨起青蛙,开始捕食青蛙,所以青蛙看到蛇就跑。蛇也开始痛恨人类,《农夫与蛇》就是个例子,但玉帝也给蛇施法,每有一次伤人的念头,就脱一层皮。不死扒层皮,蛇每年都会蜕皮。

蛇不光只有缺点,它也有坚韧、柔韧的优点。白素贞在峨眉山修行千年,小青修行五百年。西湖边上游湖借伞,白蛇跟许仙喜结连理,端午节白素贞喝雄黄酒显出原型,白素贞仙山盗草营救许仙。后来为救夫君水漫金山,跟法海战斗到底,“法海不懂爱”将白娘子镇压雷峰塔。后来许仕林高中文曲星下凡,三拜雷峰塔,最后塔倒,状元郎见到母亲。《千年等一回》其实就在赞扬白娘子坚韧不拔、善良的品性。

有个成语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吃个老鼠野鸡啥的还行,吞头大象你试试,还不得噎死撑死,成语形容人的贪心,且不知天高地厚,并不是骂蛇,暗指人。

不过这个成语是以讹传讹,原来叫“人心不足蛇吞相”,“象”应作“相”。

跟《农夫与蛇》的故事背景差不多。一条小蛇快被冻僵了,被一个农夫救了。小蛇苏醒后对农夫感恩戴德,之后经常从山里抓野物给这个农夫,人与蛇的关系特别好。小蛇居住的边上有个山洞,里面长了一株灵芝仙草,很多人都想去摘,可小蛇渐渐长成大蛇后,谁也不敢靠近,只有这个农夫可以出入自由。当时皇帝的爱妃得了重疾,御医开出药方,要千年灵芝做药引子。皇帝知道洞里有,但碍于大蛇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张榜天下,说能采得灵芝者重赏财宝无数。

农夫心想自己穷了半生了,就在大蛇的眼皮子底下采了灵芝,这是大蛇默许的,这也是报恩。妃子病治好以后,皇帝没有食言,给了农夫很多金银财宝,这农夫一下子成了当地有钱的地主。

过段时间皇帝的妃子又犯病了,但太医说这次的药引子必须是大蛇的眼珠子才行。皇帝知道农夫跟蛇的关系,就打算让他再去。此时已是财主的农夫对皇帝说若办成此事当如何,皇帝承诺封他个一品宰相,官位世袭罔替,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财主找到大蛇,蛇有点犯难,毕竟要抠出眼珠子,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蛇最终还是忍痛取下眼珠给恩人。皇后病好了,农夫如愿做了一品宰相。

一段时间过后皇后病又犯了,太医说这次得用蛇心做药引子方可奏效。皇帝找来宰相,宰相又跟皇帝谈条件,皇帝直言事成可划江山社稷一半给他,跟自己平起平坐。宰相心里乐开了花。

农夫贪心暴露无遗,当农夫不满足,当财主不满足,当宰相依然不满足,又对半壁江山充满幻想。宰相找到大蛇,说如果能拿到你的心脏,我就可以当半个国王,你得帮我完成心愿。蛇此时已经看透了农夫本性,对宰相说:我把嘴张开,你自己进来摘心。

宰相利欲熏心,哪管许多,毫无防备就进去了。结果还没等宰相看个仔细,就被大蛇一口吞了。这就叫人心不足蛇吞“相”。

现如今,龙的形象更多地被赋予了文化认同、创新与进取、团结与合作的寓意。蛇的狡猾也是“舶来品”,源于《圣经》。在《圣经》中,蛇因引诱亚当和夏娃偷食智慧之果而被视为狡猾的代表。但换一个角度看,“狡猾”也可以看作是机智、智慧、聪明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寓意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可能有所不同,并且存在多种解释和观点。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2

小卒话史

简介:品读历史、分享历史,感悟不一样的历史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