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进行体检时,有时会发现血糖水平轻度升高,但血糖水平并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作“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即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受损(IGT)阶段,是正常血糖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据2016年中国糖尿病前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经达到35.7%,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而这类人群每年糖尿病的转化率约为10%。
关于“糖尿病前期”,你了解多少?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情况。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可逆性状态,如果在此阶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两种类型。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5.6-6.9mmol/L之间,且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正常;糖耐量受损是指空腹血糖正常,但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
通常来讲,如果你有以下情况,那么你就有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BMI超过25,腰围超过90厘米,长时间久坐不动,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等。如果你发现这些症状,建议你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高血糖:潜藏人体的“健康杀手”容易导致器官受损: 高血糖会对眼睛、肾脏、神经系统等器官造成损伤,进而导致不可逆的健康问题。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高血糖可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血管受损甚至塞血管,而且还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液循环疾病的风险。
影响免疫力: 长期高血糖会对人体免疫力造成影响,使得人体抵抗力变弱,甚至会诱发感染、炎症等疾病。
身体代谢紊乱: 高血糖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容易造成身体代谢紊乱,最终导致代谢性疾病的产生,如肥胖、糖尿病等。
“糖尿病前期”不容忽视:这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1. 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胰岛素的分泌也会减少,这使得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2. 肥胖人群: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的人体内脂肪过多,这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 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群: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他们的基因可能决定了他们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使其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4. 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应该尽快就医。医生会对您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医生建议:掌握4点,有效降低血糖水平1、控制饮食
尽量少食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适量控制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建议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
2、坚持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降低血糖水平。例如散步、骑行、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约为30分钟的运动即可。
3、规律用药
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按时吃药、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同时注意自己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
4、养成科学生活习惯
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例如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等。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
总之,高血糖是一个影响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从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控制血糖水平。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让健康成为我们生活的最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