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扩张并非地级市中心城区的专属,县城亦可如此。
在驻马店市的下辖县中,谁的县城建成规模最大?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如果论哪个县在拉开城区框架方面的力度最“猛”,那么新蔡县必然在列。
何为城区扩张的框架?
与建成区的标准不同,框架无需包含已建好的居住、商业、公共区域等城市化设施。只要当地将某片区域作为城区的扩张用地,并修建好城市标准的道路、划好各个待开发的地块,就可简单地、初步地形成阶段性的扩张框架。
拉开城区的扩张框架,新蔡县有多“猛”?
一、在城区以西、西南两大区域“批量式”修建道路,且打造出了相对完善的路网
在相对“空白”的区域造城,新修城市道路及管网自然是重要前提。与驻马店其他县城的扩张方式不同,新蔡县在新建道路这件事上堪称“批量式”操作,几乎是将城区待扩张区域内所规划的道路集中建设完成。
可能有网友会说,哪个县的城区扩张不是同时修若干条路,怎么新蔡县城就“批量”了?
之所以用“批量式”形容,一是因为新建的道路数量确实足够多;二是因为这些道路已经组合成了相对完善的城市道路网,包括但不限于月亮湾大道、今是大道、开元大道南段、西湖大道、西湖内环路、南湖大道、汝河大道、秋实路、学苑路、崇文路、尚体路、问津路、芝铭路等十余条道路均在县城以西、西南方向分布。道路数量、里程、路网完善程度已经超过了县城的老城部分。
紫色部分为县城外扩区域的新建道路
二、由新建道路围合而成的待开发区域几乎等同于现阶段的新蔡县城规模,若全部开发建设完成,就等于“再造一座新蔡城”
既然新修建的道路足够多,就意味着被道路围合成的区域也相对较大、区域内被路网“分割”的地块也足够多。
虽然在实际场景中很难直观感受未开发区域的规模,但从卫星影像图来看,这一大片区域的规模几乎等同于新蔡县城现阶段的规模,若这一区域全部实现城市化,就等于再造一座新蔡城。
反观驻马店其他的县城虽然都有自己扩张的新城,但基本没有新建太多的道路,也就不存在待开发区域接近甚至大于既有县城的情况。
城区扩张的框架搭建的如此之“猛”,新蔡县短时间内能“填满”框架内的地块,实现城区面积翻倍吗?
就现阶段的客观情况而言,着实不容易
不论是地级市的城区还是县城,拉开一座新区、新城的框架只需修建城市道路,但要丰富内部的设施就需要将各个地块填满。
而要在各个地块内开发建设,就需要将地块出让,以此实现居住空间、产业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的综合布局。
但现阶段土地交易市场、房地产市场的低谷期使得土地出让情况极不理想,土地出让金的大幅下滑直接放缓了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例如县级的大型公共场馆无法尽快修建、居住区无法大规模建造并实现聚集、城市绿地不容易新增或升级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