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谜之撤退?美学者感慨,毛泽东的十六字战术名垂千古

平凡人生重复 2024-03-29 12:05:09

伟人的军事思想有一条十六个字的战术精髓,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游击战都是我国革命事业的生命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游击战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终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铁三角”苏联、中国、朝鲜三个国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几个侵略者联盟,打倒了霸权,美国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也不禁感慨:“中国有一个无法被打败的国家,因为他们有一个伟大的军队,和一个伟大的领袖!”

打,还是不打

在朝鲜战争打响前,美国人严重低估了中国人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他们曾一度认为,中国没有能力、也不会派兵参战。但是他们失策了,半年后,美国举行了一个解除麦克阿瑟的听证会,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显然需要为美国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找一个背锅的人,那就是麦克阿瑟。布雷德利认为,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不该打的战争。

很显然,当时没有人认为中国能打赢不可一世的美军,但结果美军有史以来第一次折翼而归,输给了一个在他们看来比他们弱小很多很多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所有的美国人都想找到一个答案。

也许当这些美国人去拜读一下伟人的《论持久战》,会发现,中国人到底是怎打仗的?

在志愿军出征之前,党中央对于如何打这场仗,如何以下克上,做了很多的研究讨论。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毛主席给出了一个作战方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并且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在第一场战役中,必须取胜。

为了第一战能够出奇制胜,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征调4个军和3个炮兵师,组建了东北边防军。

对于朝鲜战争的发展趋势,中央作了三个预测,首先是在正面战场将敌人击溃;其次是打一场持久战,也许是5年,也许是10年,或者更久,我们必须做好这种准备,美国人想打多久,我们就陪他们打多久;第三种,也是伟人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那就是在朝鲜坚持和敌人相持,逼迫美国开启谈判。

中国的战争哲学是一部学习史,就像伟人说的那样:“战争时期,战争就是学习。”毛主席年轻时只当过半年的兵,但是他带兵打仗的经典案例数不胜数,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个阶段,世界各国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下不断推陈出新,不能抱着旧的东西不放。

就拿“论持久战”来说,这套战术理论,已经远远不是当年打游击那一套,随着我军不断地学习进步,这个战术已经进化得非常全面,包括在战场上获取信息,部队的调动,到对整个局势的把控,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朝鲜战场上,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状况,美军发动这么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其次是美联军虽然装备先进,但是他们的部队士气和凝聚力都没有我们高,在近战、夜战中体现出来的战斗力不强等等。

人海战术?

伟人喜欢学习,也善于总结。通过无数场战役,他总结出一条非常适合我军的理论,那就是用“零敲牛皮糖”的方式来对付敌军,“多打小规模的歼灭战”。另外,志愿军在朝鲜还创造了一个以坑道为脉络的防御体系,用长达数千公里的坑道,建立起一套联络、交通体系,也可以有效地对付敌人的机械化部队的冲击。

论持久战中关于游击战术的阐述,主要在于及时掌握战场的动态,抓细节,抓关节枢纽,以灵活性和机动性创造战机,并且适时地从防御作战转为在运动战,打了美联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把美联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后,我们又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不断地增加我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

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在他的自传中谈及美军对于战场战争的态度,是这样说的。他说大多数从朝鲜回去的美国军人,从来不会在外人以及家人面前谈及在朝鲜的经历,他们甚至不愿意听别人讲起朝鲜战争,很显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回忆。

站在国家层面,这确实是一场非常特别的战争。因为美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强的海陆空立体作战能力,而中国则处于最原始的阶段,双方的实力对比相差不止一个等级,所以就连美国官方,都不愿意留下太多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录。

但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的意义无疑是非凡的。虽然从战争的角度来说,双方只能算是打了个平手,甚至中朝双方的伤亡明显比美联军要高,但考虑到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以及这场战争对于新中国树立自己在亚洲军事强国的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志愿军在这场战争中只是依靠人海战术赢了美国,但事实绝对不是这样。

在美军的眼中,志愿军的战术执行力和他们的纪律性,是历史罕见的,是非凡的。

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也对朝鲜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志愿军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在战前就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计划和措施。比如在战争的初期,志愿军只会在晚上徒步转移,整整20万人的大军,愣是没有留下任何的行军痕迹,这简直就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正是得益于这样无懈可击的战术执行力,他们在美军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渡过鸭绿江,出现在中央战场,打了美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1997年,美国西点军校来到中国交流,他们提出了一个耿耿于怀40多年的问题,当年他们用7个营的兵力进攻高地,但是志愿军仅仅用了两个连的兵力,硬是把这个高地给守了下来,显然,那些说志愿军靠人海战术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战略层面的“持久战”

英国的皇家大学军事研究学会认为,朝鲜战争是美军最好的学习素材,这支堪称人类史上最先进、无敌的军队,从此走下神坛,长远来看,这对美军不是坏事,他们更好地学会了如何打仗,就是通过和志愿军的交手。

过去网络上普遍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的陆军天下第一,这并不是我们自嗨。北约的总司令,英国人霍利克曾经说过,他和苏联、美军、德军的陆军都打过大规模的战争,但他认为,最强的就是中国的陆军。  

曾被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视为“导师”的美国著名军事家福克斯·康纳说过,战争有“三不”准则,一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开战;二是没有友军的情况下,不要开战;三是不要打持久战。可朝鲜战争打完后,康纳对于军事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这个“三不”理论非常经典,但很显然,后面两条都不适用于中国军队,所以他才会说“永远不要与中国开战”。

西方国家认为不应该打持久战,而伟人认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且,他的军事理论中持久战是我们的立足根本,这就是因为,他老人家看透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本质,他们和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着利益上的根本冲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战争的尽头,就是我们足够强大,对方不敢来打,但在此之前,每一场战争,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该撤,在《论持久战》中都有明确的思路。

在教员的思想理论中,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是为了更好地结束这场战争,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朝鲜战争进行到后期,如何撤军,什么时候撤军,成了谈判的主题,这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问题。为了确保谈判取得胜利,中方表态,可以先实现停战,至于如何撤军,可以开启另一场谈判来解决,在这样的基调下,停战谈判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李承晚。教员对此早有防范,为了让南朝鲜彻底“死心”,他提出将停战谈判推迟半个月。然后我们利用这短时间,给予南朝鲜军队一个致命一击。于是志愿军在金城战役中,歼灭了南朝鲜5万人的军队,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军一致袖手旁观,这就是教员的高瞻远瞩,他摸清了美国人的底线,也为我们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危险并没有解除,因为美军还没有撤军,所以在1954年4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各方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经过接近2个月的谈判,双方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先接近南朝鲜大选的问题,然后双方依次撤军,走到这一步,朝鲜半岛,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和平。为这个胜利的果实,我们等待了太久,也付出了太多!

0 阅读:0

平凡人生重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