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得知刘志丹等将被处决,毛主席大怒: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

品味红梦史说 2025-01-25 05:27:31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前言

1935年,红军部队抵达陕北,可毛主席却从负责迎接的小同志口中听到一个坏消息。

本来要迎接毛主席部队的,应是刘志丹同志,可此时的他别说出面迎接了,就连性命都岌岌可危。

伟人得知来龙去脉,眉头紧锁,随后立马下达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随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杀头不能像割韭菜那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

刘志丹究竟经历了什么,竟会从军队领导沦落至性命不保?

1

刘志丹这段艰难经历,从红军部队抵达陕北后,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国民党反动派为长征途中的红军部队设下了层层围追堵截,尤其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力量,屡次陷入“围剿”危机。

1935年9月18日,红15军团决定围攻甘泉,经过激战,瓦窑堡守敌落荒而逃,红军部队在劳山一战中取得胜利。

当刘志丹准备趁热打铁,指挥北线作战时,却听闻了被自己被列入抓捕名单。

节骨眼上出事,战事怎么办?

刘志丹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偏向虎山行”!

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决然前往瓦窑堡,可不成想还没向陕甘晋省委陈述意见,自己就被押入大牢。

原来进入初秋,在北方局的支持下,陕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内部兴起了“肃反运动”,为何刘志丹会在此次行动中遭遇危机?

一方面是因为其在革命根据地内部的威望,另一方面则是北方局驻陕北代表团为了巩固地位的错误举动。

刘志丹

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能够创建并发展壮大,刘志丹功不可没,可这份功劳在所谓的“错误”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一夜之间,刘志丹便被扣上了“一贯右倾”和“反革命”的帽子。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陕北革命根据地被“清算”的干部就达到了200余人,甚至包括刘志丹在内。高岗、张秀山等高层干部也受到牵连,不幸入狱。

高岗

刘志丹此事似乎步入穷途末路,逢凶化吉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的到来,成为此次事件的关键转折点。

主席前往陕北革命根据地前,并不知道刘志丹等同志的遭遇,而是因为一份报纸。

毛主席从这份报纸上得知,原来在陕北地区,竟然有相当一部分苏区和红军部队。

在陕北大地上,革命力量依然存在,依旧传播,虽然形势危急,但主席仍旧一锤定音:

“民族危机在一天天加深,我们必须行动,完成北上抗日的计划。”

随后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首先去陕北,那里有刘志丹同志带领的红军。”

主席看着地图,从他们所在的地方前往刘志丹所在的革命根据地,只有七八百里的路程。

刘志丹

主席的一番话点燃了同志们的斗志,七八百里地的路程,听起来简单,现在要是坐上高铁,或许一个小时就能到。

可当时的情况我们难以想象,主席率领部队抵达吴起镇后,一边要对付尾追的敌人,一边又要时刻了解陕甘根据地的具体情况。

2

为了能更为深入的了解当地情况,主席找到了赤安县游击队长——张明科,在了解情况时,毛主席意外得知,这位游击队长参加革命居然是受到了刘志丹的影响。

一说起刘志丹,伟人顿时来了兴致,接着问道:

“刘志丹同志现在在哪里活动?”

说到这,张明科面色沉重,几度哽咽:“十月初被关押起来了。”

主席面露惊愕,可问及原因,张明科连连摇头。

“那谁清楚具体情况呢?”

张明科想了半天,最后向主席推荐了一人——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

龚逢春

见到龚逢春,主席才了解了肃反运动的来龙去脉,看到毛主席的反应,张明科和龚逢春二人顿时看到了希望,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压根就不是“反革命”!

此事引起党中央的重视,随后派贾拓夫带领一行人前往甘泉县打探消息,主席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贾拓夫了解到真实情况后致电毛主席,刘志丹等人确实遭到了错误批判并且被逮捕。

贾拓夫与习仲勋等

事态紧急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毛主席立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

党内大多都是明事理的同志,但在这件事上,主席并没点到为止,而是明确了态度,“陕北肃反搞错了,要纠正,要立即释放刘志丹!”

红28军军长刘志丹

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革命干部身上,刘志丹等人该有多寒心啊!

伟人百感交集,感慨道:

“杀人不能像割韭菜一样,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

刘志丹等同志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白眼,遭受了多少不公正待遇,但总算等到了拨开云雾见光明的那天!

11月7日,刘志丹恢复了自由身,可数十天的遭遇,会不会打消了这位革命战士的斗志?

事实证明,刘志丹并未受到肃反运动的影响,在被关押的日子里,支撑他活下去的便是革命事业,他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刘志丹和赤卫队员

3

出狱后的刘志丹,不久便被委以重任投入到工作当中,之前的遭遇,他只字未提。

毛主席和周总理来到瓦窑堡后,一同接见了刘志丹。

见面后,主席安慰道:

“你和陕北的同志们受苦了!陕北这片地方是有革命传统的,你们在这里搞得很不错……”

听了毛主席一番话,刘志丹感动万分,“中央来了,一切都好办了!”

刘志丹代表那些重获清白的干部,向党中央表达了感谢。

可看到毛主席在数九寒天还穿着一双单鞋,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后让妻子赶制了一双棉鞋,接着说道:

“毛主席要带着我们脚踏千山万水,指挥千军万马创建新中国呢!这双棉窝窝鞋,底子要厚,帮子要深。”

刘志丹始终牢记肩上的使命,在见到毛主席前,他便和伟人、彭老总联名发表《告陕甘苏区工农劳苦群众书》。

不仅揭露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调集重兵“围剿”陕甘根据地的罪行,还号召参军参战,抗日救国。

后续他又在黄河沿岸考察地形、水况,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军事地图,在日后东征期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红28军组建期间,他献言献策,队伍逐渐发展壮大,甚至在日后还成为陕北红军的主要力量。

1936年春,刘志丹率领部队参加东征战役,从黄河西岸出发,从南大道北,东渡黄河后又从北大道南,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4月13日,毛主席致电刘志丹:

“二十八军有相机消灭三交镇、转角、辛关、义牒一带之敌,恢复黄河交通之任务。”

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红28军曾在此战斗过

一决胜负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刘志丹望着战士们身上单薄、褴褛的衣服,望着战士们陈旧的枪支,心中五味杂陈,

“同志们,我们越往南走,离中央红军越近,一定要打好这场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晋西中阳三交镇,刘志丹坐镇战斗前线,可战场上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刘志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外刘志丹牺牲的地方

结语

“瓦子川、大梢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大兵练好千千万。穷人听了心喜欢,地主老财吓破胆。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

党中央为刘志丹等战士修建了烈士陵园,毛主席悲痛不已,题词赞誉其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总理赞其“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刘志丹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谨以此文向刘志丹同志致以崇高敬意。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开国将军回忆刘志丹牺牲的最后时刻:子弹从左胸部穿过 2014.10.24

2.张晓飞.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J].党建,2021,(02):65-66.

0 阅读:0
品味红梦史说

品味红梦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