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区是中国现有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面积30多平方千米的澳门特区居住着约70万人口,人口密度可是相当大。人多地少的澳门很早就开始问大海要土地,百余年来,原本的沧海变成了今天的都市。
以前的地理书都说澳门特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然而近几年的图片显示,路环和氹仔两个岛屿之间的海域已经变成新的陆地了,这片区域叫做“路氹城”。今天我们就简单领略一些路氹城的风光。
路氹城位于澳门的氹仔与路环之间,该地段本来是海面,称为外十字门的东部。1960年代建成路氹连贯公路后,西侧水流减缓,形成了红树林,而东面则一度出现牡蛎养殖场,到1980年代才结束。公路的建设改变了这片海域的景观,也给未来的填海计划埋下伏笔。
以前的澳门
20世纪晚期,因为澳门的土地不敷应用,澳门政府决定在该水域填海。这一块新填海得出来的地,就是今日的路氹城。该处原本规划为一新市镇,作为对邻近的联生工业村的后勤支援城区,而广珠铁路的澳门段,更一度以该处为落脚点。
后来经济不景气,使路氹城的发展受到拖延,知道新世纪,路氹城才又一次迎来发展机遇。2000年3月启用的莲花大桥,将路氹城和广东珠海的横琴岛连接,乃澳门通往中国内地的陆上通道之一。
莲花大桥
目前,有许多项目正在路氹城建设,包括澳门科技大学、澳门蛋(2005年东亚运动会场馆之一)、路氹金光大道等。其中以路氹金光大道规模最为庞大,计划兴建20间各具特色的酒店,总投资额约一千亿澳门元。此外,还有大量旅游接待设施在这一片区域落成,给广大游客的澳门之行提供更多选择。
澳门蛋
不难看出,路氹城的建设主要是回归以后进行的。2019年,澳门首条轻轨通车,途径路氹城。由此可见,路氹城受到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
澳门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填海造地的历史。澳门从1912年到现在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土地面积从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增长到2018年的32.8平方公里,增长率超过300%,可谓相当惊人。百年以来,澳门一直上演着沧海变都市的奇迹,几十年后再看澳门,可能我们都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