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NGO,是如何向全世界输出“颜色革命”的?

鸽子评国际 2023-03-05 22:06:03

说到NGO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所谓NGO,直译过来为“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活跃于西方政治文化与社会制度下的社会组织,不仅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属性,还能在国家治理与对外战略等环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NGO?美国的NGO与政府之间,维持着什么样的关系?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NGO能起到什么作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深夜的美国白宫

1)什么是NGO?

1)NGO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NGO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的公民组织,由面向任务或兴趣相同的人们推动,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或发挥人道主义的作用。

展开来说,NGO可以向政府反映民众关心的问题,监督政策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提供专门知识和数据分析,充当早期预警机制,帮助监督和执行国际协议。

当然,一些围绕环境、健康或教育等具体问题组织起来的NGO,与联合国系统各办事处与相关机构的关系,会因目标、地点和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为联合国下属机构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世界著名的NGO之一

2)为什么会出现NGO?

西方主流学界认为,社会起始于一个由国家和市场组成的二元结构,政府与私营部门是组成国家和市场的主要行为体。

具体而言,“国家的建立,源于民众在平等自由基础上通过选举组成政府”。

在自由市场,以企业为首的私营部门,核心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政府有着自己的权力边界,主要负责维护自由竞争的机制与社会正常运转,充当着为社会服务的“守夜人”角色。

为了弥补私营部门“局限于逐利”和政府部门“局限于守夜”而丧失的部分社会功能,一些普通民众通过自愿方式,建立了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隶属于私营部门的“第三方组织”——这便是最早的NGO。

同样作为联合国的下属机构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也是世界著名的NGO之一

3)NGO能做什么?

西方学界认为,当下的NGO,原则上可以发挥以下两种作用。

首先,一些NGO会以“鼓励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将民众的需求传达给政府,并为一些政策的制订提供建议,旨在为民众谋求更多的福祉。

其次,一些NGO具备补充政府和市场缺失的社会功能,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具体而言,“权力不足”的政府常因预算不足和能力有限等原因,很难完全承担所有社会职能——这样的现状,很容易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

于是,这些具备“稳定器”属性的NGO,会通过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等方式,有效填补政府和市场失灵造成的漏洞,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由此可见,NGO不仅在西方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一些特定语境下,NGO还会被称为“公民社会组织”。

成立于1913年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是全球最“年长”的NGO之一

2)美国NGO的基本特征

1)美国NGO概况

数据显示,美国境内的NGO多达近200万个,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齐全,几乎涵盖了人类所有的活动领域,还与很多国际性的NGO保持着密切联系。

一些老牌的美国NGO,更是有着长达百年的历史,比如成立于1911年的卡耐基基金会与成立于1913年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由于历史运作时期漫长,美国的NGO有着工作体系完备、运行机制完善、聘用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高、分工协作顺畅、技能技巧熟练、操作经验丰富等特点,甚至发展出了相应的评级体系。

简单地说,这一评级体系将“日常管理开支占总预算的占比”视为判定其运作好坏的标准。

简单地说,低于10%的被视为运行良好,“理想的NGO,应该将85%以上的预算投入到具体项目中”。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也是美国知名NGO之一

2)美国NGO与政府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美国NGO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一些由美国政府主导的服务项目,通常会以外包的形式向社会开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NGO会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申请。一旦成功,他们便与政府建立了契约合作关系,并得到大笔项目启动资金。

在NGO的收入来源中,政府拨款的占比是最高的,其规模远大于会费收入、产品和服务售卖和私人捐助。

以最具知名度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为例,该基金会的主要收入,就是来自国会通过国务院下发的年度预算拨款。因为与政府关系过于密切,该基金会一度有着“第二中央情报局”的“美誉”。

至于其余的收入,主要是以高盛公司、福特汽车、波音公司、花旗集团等知名企业的“赞助费”。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官网

为了维护和促进双方的合作关系,确保其与美国对外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很多政府官员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这些NGO内部,担任高级职务。

比如美国第64任国务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担任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子机构——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NDI)的主席。

因此,一些西方政治学者甚至用“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一词,来形容这些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密的社会组织。

奥尔布赖特,捷克裔美国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乔治敦大学埃德蒙·A·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教授

3)美国NGO在海外的资源与优势

由于历史悠久和经验丰富,美国NGO积累了丰富的海外资源。

当美国政府意欲在海外开展一些合作项目时,这些机构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在项目的启动和运营等环节,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这些NGO有以下几大优势。

1)具备丰富的海外知识

在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这些NGO会派遣大量的专业人员,也就是所谓的“田野工作者”,前往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仅对当地的气候、地理、风俗习惯、交通状况、宗教禁忌等情况了如指掌,还懂得如何同当地人打交道,甚至可以打通警察、媒体和外事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

一言概之,他们全面掌握了能在当地“办成事”所需的知识和人脉,是高度职业化的“万事通”。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正向在 孟加拉#避难的罗兴亚难民提供粮食援助

2)具备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深度储备

这些NGO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原本就比较专业的工作人员,在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后,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

换言之,这些机构积累了一大批涵盖几乎所有事务领域且分工明确的专业人才。

具体而言,NGO总部积累了项目策划、预算编制、账目管理、情况汇报、与“一线”项目实施者沟通协调的专家;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区域,培养了大批负责设备调试、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培训指导、撰写报告、与当地各种势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专家。

另外,这些机构还能通过阶段性关注重点的变化,对人才库进行动态调节,完成人才库的自我迭代和升级。

美国“福特基金会”官网

3)能搭建较为完善的人脉关系网络

基于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很多NGO一直与政府和社会公众保持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比如一些基金会和慈善组织为了募集资金,需要掌握与公众、政府和媒体沟通和公关的精细技巧。

因此,当这些NGO在海外运作项目时,通常会将这套“方法论”搬运到项目所在地,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当地政府、媒体、党派、军队、工会、学生组织、基层组织、部落、民间组织、社会名流甚至草根民众建立起良好关系,从而建立一张关系复杂的人脉网络。

乔治·索罗斯,美国企业家、投资家、慈善家、索罗斯基金会创始人,以试图阻止乔治·布什的再次当选总统而闻名

4)设立有较多的海外办事机构

基于便利项目开展的目的,很多NGO在境外设立了数量众多的永久性分支机构。

比如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莫桑比克境内,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美国NGO 的影子。

这些海外办事机构,主要以向目标国家的工会、党派、学生俱乐部及其他民间组织提供资金等方式,推动或监督一些涉外项目的运作。

比如索罗斯基金会在欧洲、亚洲、拉美和非洲都设有机构,覆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外,一些NGO还会在项目所在地设立临时项目办公室,开展类似的活动。

国际NGO“绿色和平”官网页面

4)美国NGO承担的主要职能

简单地说,美国NGO主要通过“项目运作”与“发起运动”等两种方式,起到“政府助手”的作用。

“项目运作”主要着眼于单个战术行动,运营机制比较简单;“发起运动”要比前者复杂得多,中间会涉及一系列运作技巧和复杂目标。

1)项目运作:在对外援助中充当助手

美国的对外援助主要有三类机构参与,即政府部门、企业和NGO。在具体的任务分工环节:

政府负责与受援国谈判并提供宏观指导,并在人才培训、资金担保、风险预警和意外处置等环节给予支持;企业主要负责提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技术上的支持;NGO会派出大批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评估和调研,撰写总结报告和提出建议。

乔治·索罗斯

二战结束后,NGO逐渐成为了美国对外援助的最得力助手。

除了常规的调研和评估工作之外,一些组织还会基于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领域具备的优势,为受援国提供资金与人才培训等领域的服务。

因此,政府会将一些援助项目全盘交给这些高度职业化的NGO完成,自己只提供宏观性的指导意见。

当然,很多NGO在境外开展工作时,普遍都会接受国务院下属国际开发署和驻当地国使领馆的指导。

比如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颜色革命时,索罗斯基金会就在美驻吉使馆的支持下,安排工作人员前往该国各地,特别是南部反对派势力较强的地区观察选举状况,撰写分析报告。

由此可见,美国的对外援助,一开始就具备“服务美国全球战略”的属性。

2005年3月,抗议者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冲击政府大楼

2)发起运动:政府“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中央情报局先后在越南、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策划了一系列秘密行动,旨在干预这些国家的最高选举。

“遗憾”的是,这些行为很快被逐一揭穿,沦为了国际性的丑闻和笑柄。不得已,美国只能探索更为“柔性”的方式“寻求突破”。

1983年,在里根总统的主导下,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成立。至此,包括民主基金会在内的很多美国NGO,开始接手原本由中央情报局承担的部分工作。

1981年7月,里根在电视上说明减税法案的计划

在今天看来,这些NGO可谓“成果颇丰”——“如今,国家民主基金会所做的许多事情,以前都由中央情报局秘密承担”。

它们不仅策划并成功颠覆了波兰共产党政府,还在巴拿马、阿尔巴尼亚、尼加拉瓜与斯洛伐克等国的最高选举中大动手脚,成功实现了“新生政权亲美”的目标。

另外,索罗斯基金会也卷入了很多中东欧国家的的选举和政权更迭行动。方式包括培训反对派、资助独立媒体、监督司法运作、邀请官员和学者到美国学习和考察等。

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及其子机构

5)NGO是如何推动 “颜色革命”的?

1)什么是“颜色革命”?

所谓“颜色革命”,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发生在中亚、东欧和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地区的一系列政权更迭的事件。

由于每次“革命”都会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颜色革命”或“花朵革命”。

典型的“颜色革命”案例,主要有发生于1989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发生于2003年的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发生于2004年的乌克兰“栗子花革命(橙色革命)”、发生于2010年的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黄色革命)”和发生于2011年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等等。

纵观颜色革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民众会打出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的旗号,推翻现政权;建立的新政权均亲西方;政权更迭过程是烈度较低的“非暴力”方式。

布拉格之春

坦诚说,颜色革命的运行机制并不复杂。具体而言,即利用媒体制造舆论,煽动民众上街游行甚至发动街头革命,对政府施压迫使领导人下台,最终改变政治制度。

通常,美国政府会打着“让对外援助更有效率”的旗号,暗地改变受援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

在这样的“目标”要求下,一些NGO成为了美国推动受援国“颜色革命”的重要工具。

突尼斯动乱

2)美国NGO是如何“搞事情”的?

“颜色革命”的关键,在于“组织和动员民众参加游行示威或街头革命”。

在这一方面,NGO具有天然优势。因为在很多机构的运作理论中,就有一种被称为“教育倡导公众”的方法论——教育和影响民众的意识可以改变其行为,使其向着自己倡导的目标行动。

因此,它们利用掌握国际话语权的有利条件,打出“民主、自由、人权、环保”等口号,运用演讲、网络、报纸、传单、手册、地下电台、电视台、社交软件、自媒体等各种大众传媒工具,通过发表报告,举行研讨会、论坛、培训班等形式,将特定信息灌输给意见领袖及民众,“塑造”民众的意识观念,让民众产生思想混乱。

一旦大量民众上街,很快就会演变成反政府示威的群体性“革命”事件,政府承担的压力会成几何倍数的增加。

夜间冲击政府官邸的吉尔吉斯斯坦抗议者

为达成这一目的,这些NGO会组建一个制定整体计划的专业高效指挥部、筹措能及时向民众传输信息的通信手段和工具、组织能动员民众游行示威的骨干团队、控制能随时听令制造事态的媒体。

一旦“时机成熟”,它们就按照美国政府意图,在“合适的时机”启动机制,“按部就班”和“按图索骥”地发动一场又一场颜色革命。

郁金香革命

3)美国NGO的“工作机制”

在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之后,NGO总结出了一套成熟而极具破坏力的工作模式。

首先,它们不仅会向参与街头革命的骨干提供资金、物品上的支持,还会提供相应策略和技巧的培训服务,并要求他们煽动更多的不知情民众参与进来,进而发动更大规模、更强烈度的街头革命。

其次,为了更好“引导”民众,它们会利用社交媒体向民众传播一些具有极大欺骗和迷惑性的特定信息,比如现任领导人的腐败谣言。

对此,前国务卿蓬佩奥就曾指出:“我曾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门课程专门来教这些。”

第三,直接策划和指挥街头革命。它们利用高科技优势和“话语霸权”,充当“操盘手”,导演街头政治;在关键节点上,他们甚至直接动员和组织大量民众参与其中并承担“最高指挥官”的角色。

格鲁吉亚“玫瑰革命”

4)美国NGO的“战果”

利用“颜色革命”隐蔽性高、渗透力强、成本小而收益大等特点,美国NGO频繁对所谓“遭受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实施“人道主义干预”,推行所谓“保护责任主义”,进而制造、参与和推高目标国家的内乱,让美国找到武力或非武力干预借口,最终在当地扶植一个亲西方政权。

对此,在“玫瑰革命”中被推翻的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1928—2014)就曾在2003年向媒体愤怒地表示:“有一位大使告诉我,索罗斯为发动‘玫瑰革命’拿出了300万美元。”

在“玫瑰革命”中被推翻的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1928—2014)

实际上,索罗斯基金会一直都有着很强的存在感。

2004年,索罗斯基金会先后向乌克兰NGO和反对派资助了约6000万美元,用于“与选举有关”的各类项目,包括为大学生积极分子提供培训、为“独立”报刊和电台提供支持、为选举提供监督和民意调查;2005年,索罗斯基金会在吉尔吉斯斯坦故伎重演,迫使总统阿卡耶夫流亡国外。

一言概之,美国的对外援助从一开始就与意识形态对峙和和平演变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受援国改造成“民主国家”。

在这一进程中,NGO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度动荡不安的吉尔吉斯斯坦

6)尾声

总而言之,NGO不仅在美国国内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美国对外战略中——或者帮助实施对外援助,提升美国国际形象;或者卷入改变当地政权的进程当中与美国的对外战略一脉相承。

对此,伦敦大学名誉教授维克托·托马斯认为,“NGO是美国扩张的主要工具之一”。

但现实情况是,美国对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造”,不仅没有给当地人民带去他们期盼已久的稳定生活,反倒是引进了战乱、衰退和民生凋敝。

由此可见,运用不合理、非道义的卑鄙手段和行径来搞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为,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厌恶和唾弃。

0 阅读:79

鸽子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