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泪眼问,谁知死别苦?念故人,一念肝肠断一寸。
《克斯维尔的明天》中说:
“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兰亭集序》里写:“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不认可“齐彭殇”“一生死”,即活了八百岁岁的彭祖和夭折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人的生与死是齐一的。
他最后只能喊一声“悲夫”饮酒痛苦,而“齐彭殇”“一生死”正是庄子对待死亡的态度,他是看透了生死的。
有人说,人的一切恐惧都来自死亡带来的虚无感,那么其实反过来也就是,看破了死亡,就有了面对一切恐惧的勇气。
《庄子》用两个故事,让你拥有面对死亡的勇气。
01庄子将死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就是说,庄子要死了,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这些弟子没有真正懂得老师啊!
因为庄子说,“这天与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和世间万物就是我的陪葬,(你们将我随便扔在野外)这就够了啊!为什么还要多要呢?”
弟子说:“我们怕老鹰什么的猛禽把你的尸体吃掉。”
庄子回答;“不是被天上的鸟吃掉,就是被下面的蚂蚁等虫子吃掉,有什么区别呢?你把鸟的食物夺给蚂蚁,也太偏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看破死亡,首先就是不要执着于物。
王充曾在批判有鬼论的时候问:“如果人死后可以成为鬼,但为什么鬼都穿着衣服呢?衣服也会死吗?”朱自清说:“我们赤条条地来,转眼也将赤条条地去了。”人正这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多少守财奴最后看着自己的金子要被别人分走而死不瞑目,多少帝王将相丰厚的陪葬,没能带到地下享用,只是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文物!
对物的不执着,最后一步,就是对自己肉体淡然,因为说白了,人死后,肉体不过也是一堆物,那么又有什么可挂念的呢?所以也不用“入土为安”,更不用厚葬,那不过是不能带走的物罢了。
因为无所执着物,就无所畏惧失去物,自然就能安然面对死亡。
然而,人可以不执着物,那人如何面对情呢?
02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朋友惠子去吊唁她,可却看见庄子岔开腿坐在地上,“!!!”地敲着一个破盆在唱歌。
惠子看不下去了,说:“你老婆一辈子陪你生活,照顾你,她没了,你不哭就算了,竟然在这里敲盆唱歌,太过分了!”
庄子回答:“不是这样,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我想,人开始的时候,本来也没有生命,甚至连身体也没有,甚至连组成身体的物质也没有。就是天地间物质不断变化,我们才有了形体,才有了生命,现在继续变化,又变化成了没有生命的物质,这和春夏秋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的老婆回到了天地之间,在广阔的世界中休息了,我‘嗷嗷嗷’地哭,不是想不明白吗?所以我就不哭了,(唱个歌送送她)。”
多么精彩啊!不管是活了八百年的彭祖,还是庄子的妻子,都不过是物质的自然变化罢了。多少皇帝王侯,让人高呼万岁,寻丹问药以求不死,死后让人们哭哭啼啼,这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是多么可笑呢?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
1951年,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曾对毛主席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访问,我感到中国人民非常需要你,你不能离开他们而去,你至少应该活到84岁。你们中医中药很神奇,应该发明一种药,让你能够长生不老。”
毛泽东说:“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秦始皇都没有找到。放心吧,我如果去见马克思,中国照样转,地球照样转。”
1963年,毛主席曾对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说道:
“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之后,开个庆祝会,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你要穿得漂亮一些,高高兴兴上台讲话。你就说,今天这个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如果不死人,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多么伟大的人啊,因为其伟大而豁达,因为其豁达而更加伟大!
《养生主》里说“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正该来时,人就应时而生;正该去时,人就顺理而死。安心适时而顺应变化,哀乐的情绪便不能侵人心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总会因为离别而伤心,但如果沉溺于情绪,不能明白这是自然的变化,就是自我的折磨了。只有能够顺应不可变的规律,就能认识到人在世界的位置,那么死亡就不过是回归罢了。
晓角心语:庄子两个故事,教会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人从世间的万物变化而来,与世间的万物一起生活,死后又回归于万物,不增不减。历经沉浮,返还故里,又怎么能不高歌相送呢?
清明雨纷纷,滋润草长万物,何处送故人,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杯酒歌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