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青曾说:
“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几根感情的支柱对父母的、对信仰的、对理想的、对知友和爱情的。无论哪一根断了,都要心痛的。”
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根感情支柱都是父母给的,支撑在我们心底,伴随我们一生。
人到中年,再苦再难,也要为父母做这3件事,别留遗憾!
01帮父母买一套舒适的小房子当我们人到中年,父母也已年迈。人老了,还是愿意自己住,一方面,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另一方面,自己住,自在。
主持人窦文涛在《圆桌派》中讲过自己的父亲,他说,有次,父亲到他家住了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父亲一直坚持自己手洗衣服。他就让父亲不要洗了,说要把父亲的衣服和自己的衣服,一起放到洗衣机里洗就行了。可父亲怎么也不愿意。最终,父亲说:“我知道,你们嫌我们老年人身上有味!”
窦文涛说父亲的这句话,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很受触动。
有人讨论过老年人的自尊问题,我们常说“老小孩”,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互换了,我们越来也强大,父母越来也弱小。我们越来越理直气壮,父母在我们面前越来越不敢说话了。
不得不承认代沟的存在,求同存异,就让空间来解决吧。帮父母买一套舒适的小房子,父母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可能很多子女认为父母老了,不在自己身边,自己不放心,认为和父母同住,才能好好孝顺父母,但请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吧。
我在高中时代有幸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她那时已经五十多岁了,是国家特级教师。有次,讲到父母,老师很感慨,眼泛泪花地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我妈妈住上有暖气的房子。”
年少的我,很不解,心想:“为什么做不到呢?老师这么厉害了,这么一点小事怎么可能做不到?让自己遗憾呢!”
如今,35岁的我,早已知道了答案。
所以,我就想:再苦再难,也要帮父母买一套有暖气的房子。
02常带父母体检人老了,最大的痛苦来自于病痛。
作为子女,可以不用给父母买多少好吃的、好用的,但要有心常带父母去体检。
就像神医扁鹊的故事:
扁鹊曾经跟一个国王讨论医术,扁鹊还有两个哥哥,也都是大夫,国王就问扁鹊,你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说是大哥。
国王说:“你大哥我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名声。”扁鹊说:“我大哥治病的医术很高,他看到您,您还没有发病、还没有症状的时候,他就能让您的病不发作。您还没有病的时候,他就能预防您生病。”
“那二哥呢?”国王又问。扁鹊说:“我二哥医术比我高明,大哥第一,二哥第二。您刚刚有病,还是小病的时候,还没有演变成大病,二哥他就把您的小病治好了。所以世间的人,都以为大哥不会治病,二哥比大哥强,能治点小病。其实,我大哥是最高明的——治于未病。你还没有病的时候,就不准你生病,最高明了。”
扁鹊又说:“最不行的是我,我是您这个病已经很明显了,我才给您治。”
现在的医疗条件,能让我们帮父母在病还没有发作起来的时候,就发现,先治愈,减少父母的疼痛,延长父母的生命,多好。
03每周打一个电话那年,春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到了多少老人的心坎里啊!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如今,“常回家看看”早已入法。但哪个父母会抱怨不经常回家的孩子违法呢?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有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善事,以孝顺为最善。一个人有没有做到孝顺,要看他内心是不是想孝顺,而不是看他怎么做的。如果非要让父母吃好穿好,才算孝子,那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就没有孝子了。
“原心不原迹”啊,即便再忙,真的没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每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总还是能够做到的!
有多少老人想念孩子,却连一个电话也不敢轻易给孩子打,怕打过去孩子正忙着,不方便接,打扰到孩子。
又有多少老人接到子女的电话,高兴得像个孩子。即便很多老人和孩子之间可聊的话题已经少得可怜,但听听孩子的声音,心里就觉得暖暖的。
晓角心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啊!
谁年轻时没和父母争吵过呢?人的独立就是从挑战父母开始的啊!无论年轻时和父母有过怎样的争吵,人到中年,都要好好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帮父母买一套舒适的小房子,常带父母体检,每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尽孝不用多么的感天动地,心里有父母,尽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