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那会儿和朋友聊天才知道,原来每家每户煮汤圆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人说汤圆皮容易裂开不好吃,有人说煮汤圆总是煮不好,我家里人告诉我其实这真的有技巧的。
我发现超市里的汤圆品种实在太多了,各种各样的包装和口味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不知道怎么挑选,买回去的汤圆很可能就不好吃。
那天我特意问了一下超市里的工作人员,她说汤圆最重要的就是看生产日期,因为时间太久的汤圆会结冰霜,皮会变得特别干。
选汤圆的包装也有讲究,最好是那种带塑料托盘的,这样汤圆不会粘在一起,煮的时候也不容易破。
我之前总是买那种散装的汤圆,确实便宜但是经常会发现很多汤圆都粘在一起,煮的时候经常会破。
现在市面上的汤圆口味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从传统的芝麻花生到现在的榴莲巧克力,甚至还有抹茶味的。
不过我觉得还是传统口味更有年味,特别是那种黑芝麻馅的,咬一口满嘴香。
对了,有次我看到一个特别奇怪的汤圆,叫酸奶味的,感觉这个创新有点过头了。
以前我总觉得煮汤圆很简单,就是把水烧开扔进去就完事了,结果每次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后来跟我奶奶学了正确的方法,原来要先用冷水泡一下,这样可以让汤圆皮吸水,煮出来不容易破。
煮汤圆的时候还要注意火候,水开了以后要打两次冷水,这样汤圆才能煮得均匀。
有时候煮汤圆会粘锅底,其实用勺子轻轻推一推就好了,但是不能用力太大。
我觉得煮汤圆最难掌握的就是火候,煮太久皮会软塌塌的,煮少了又不熟。
汤圆煮好了最好马上吃,放久了会变得很软,而且馅也会变硬。
煮汤圆的水也不能倒掉,可以当汤喝,特别是加点糖或者桂花蜜。
上次我试着放了点红糖,没想到味道特别好,现在每次煮汤圆都会这样。
前几天跟北方的朋友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那边不叫汤圆叫元宵,而且做法也完全不一样。
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面团包馅,北方的元宵是用糯米粉一层层裹上去的。
所以北方的元宵皮会厚一些,吃起来也会比较硬,但是很多人就喜欢这种口感。
我们这边的汤圆皮薄馅多,咬一口汤汁就会流出来,这可能就是南北方人口味的区别吧。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同样是过节吃的东西,南北方会发展出不同的做法。
现在很多北方人也开始接受南方的汤圆了,毕竟超市里卖的大多都是这种。
其实两种都有各自的特色,就像南北方的饮食文化一样,都很有意思。
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分不清汤圆和元宵的区别了,可能慢慢这些差异就会淡化。
说起元宵节,其实不光是吃汤圆,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
以前元宵节的时候,街上到处都是花灯,小孩子们提着灯笼到处跑,现在这种场景少了。
不过现在很多公园和景区会办灯会,虽然形式变了,但是过节的气氛还在。
猜灯谜是很多人喜欢的活动,特别是那种有奖品的,虽然奖品不值钱但是很有意思。
现在很多地方还会放孔明灯,虽然有些地方因为安全问题禁止了,但是确实很漂亮。
我家那边元宵节还会有舞龙舞狮,声音很大很热闹,小时候特别喜欢看。
现在城市里的元宵节庆祝活动越来越现代化了,但是传统的东西还是在的。
有时候觉得,节日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形式,而是那种团圆热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