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汤圆,“盖盖煮和开盖煮”区别大,很多人不懂,难怪口感不一样

魏家乐呢 2025-02-12 15:59:26

元宵节来了,大家都在忙着吃汤圆,可是谁知道这背后有啥讲究呢?其实吧,煮汤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里面有门道呢。

煮汤圆的时候,水温可得掌握好啊。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就得是那种刚刚冒泡的样子,大概七八十度左右吧。这么做呢,是为了让汤圆里外一起熟,要不然皮都烂了馅还是生的,那多糟心啊。我记得小时候看我奶奶煮汤圆,她总是用手试水温,说是感觉对了才行。现在想想,这哪是在煮汤圆啊,简直就是在跟水温打太极。

不过话说回来,这温水下锅的道理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想啊,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做事情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慢吞吞的,得掌握好节奏。就像煮汤圆一样,火候到了,自然就圆满了。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们老祖宗就是从煮汤圆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啊?

说起来,我有个朋友特别爱吃汤圆,但是每次自己煮都煮不好。有一次我去他家,看他煮汤圆,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水都开锅了还在往里扔汤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皮烂馅生就是馅都跑出来了。我看不下去了,就跟他说了这个温水下锅的方法。你猜怎么着?他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说汤圆煮得可好了,连他妈都夸他有出息了。

煮汤圆还有个秘诀,就是开盖煮皮,闭盖煮馅。这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也没那么玄乎。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盖锅盖,等汤圆浮起来了再盖上。为啥呢?因为一开始就盖上,汤圆皮容易煮烂,就跟蒸笼里的包子似的,软塌塌的。

我有个邻居,是个北方大姐,煮饺子可厉害了。有一次我俩聊天,她说煮汤圆跟煮饺子差不多。我一听就来劲了,问她有啥诀窍。她说啊,就是这个开盖闭盖的事儿。她还说,这么做不光是为了煮得好,还能让汤圆更有嚼劲。我一听,心想这不就是咱们南方人说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看我妈煮汤圆。她总是站在锅边,眼睛盯着锅里,手里拿着锅盖,时不时地盖一下又揭开。那阵势,就跟指挥交响乐似的,煞是认真。现在想想,她哪是在煮汤圆啊,分明是在演奏一汤圆交响

不过话说回来,这开盖闭盖的道理,放到生活中也挺有意思的。有时候做事情需要开放,有时候又需要收敛。就像人际交往,该敞开心扉的时候就敞开,该保持距离的时候就保持距离。这么一想,煮个汤圆还真是门学问呢。

煮汤圆还有个关键点,就是要点水。不是随便点点就行了,得有讲究。一般来说,要点两次水。第一次是刚下锅的时候,第二次是汤圆快熟的时候。这么做呢,是为了让汤圆煮得更均匀,也能防止煮糊了。

我有个同事,特别爱钻研厨艺。有一次他跟我说,他发现点水还有个窍门,就是用温水点。为啥呢?因为用冷水点的话,温度变化太大,容易把汤圆煮裂了。我一听,心想这哥们儿是不是太较真了。不过后来我试了试,还真有点道理。

说起点水,我就想起小时候看我爷爷煮汤圆。他总是拿个小碗,在锅边舀一点水,然后慢慢地倒进去。那动作,优雅得跟泡功夫茶似的。我那时候还纳闷呢,煮个汤圆至于这么讲究吗?现在想想,这哪是在煮汤圆啊,简直就是在进汤圆

不过话说回来,这点水的道理,放到生活中也挺有意思。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就像学习新技能,一开始可能觉得难,但是慢慢来,一点一点地积累,最后也能成为高手。这么一想,煮汤圆还真是能悟出不少人生哲理呢。

说起汤圆,最有意思的就是馅料了。南北方的差异可大了。北方人喜欢甜馅的,什么黑芝麻、花生、豆沙的都有。南方人呢,口味就重一些,连咸馅的都有,什么肉馅、虾仁的,听着就让人直流口水。

我有个朋友是广东人,他跟我说他们那边有种叫咸水角的东西,其实就是咸馅的汤圆。我一听就乐了,心想这不就是把汤圆和饺子给结合起来了吗?后来我去广东玩,真的尝了一下,还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说起馅料,我就想起小时候跟奶奶一起包汤圆的场景。她总是会准备各种馅料,有甜的有咸的,让我们自己选。我记得有一次,我特别调皮,把甜馅和咸馅混在一起包了个汤圆。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味道简直了,又甜又咸,怪得很。不过奶奶没有批评我,反而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有甜有咸,才算完整过话说回来,这汤圆馅料的多样性,其实也反映了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就像汤圆一样,有人喜欢甜的,有人喜欢咸的,但不管喜欢哪种,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那就是最好的。

说到底,汤圆为啥这么受欢迎呢?还不是因为它圆溜溜的样子,象征着团圆美满嘛。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就是希望来年能够团团圆圆的。

我有个远房亲戚,常年在外打工。有一年元宵节,他特意请了假回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汤圆,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他后来跟我说,就是为了这一口汤圆,这一刻的团圆,再辛苦也值得。

说起团圆,我就想起小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汤圆一边聊天。大人们聊着工作和生活,我们小孩子就在一旁听着,虽然听不太懂,但是那种温馨的氛围,至今还记忆犹新。

不过话说回来,这团圆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在于心灵的契合。就像汤圆一样,外表圆润,内里丰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表面的和谐固然重要,但内心的理解和包容更为关键。这么一想,吃个汤圆还真是能悟出不少人生道理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汤圆也在悄悄地变化着。现在超市里到处都能买到速冻汤圆,方便是方便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是少了那份亲手包汤圆的乐趣,也可能是少了那份期待的心情吧。

我有个同事特别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有一次他跟我说,他在网上买了个汤圆机,说是可以自动包汤圆。我一听就乐了,心想这汤圆机难道还能把我奶奶的手艺给学去了?后来他真的买了一个,用了几次就闲置了。他说,还是手工包的汤圆有感觉。

说起汤圆的变化,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过元宵节的情景。那时候村里人会聚在一起包汤圆,边包边聊天,热闹得很。现在呢,大家都忙,能聚在一起吃顿饭就不错了,更别说一起包汤圆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形式变了,但汤圆所代表的团圆意义并没有变。无论是速冻的还是手工的,只要全家人能在一起吃,那就是最好的。这么一想,其实我们应该珍惜的,不是汤圆本身,而是吃汤圆时那份团聚的温暖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