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年前的新春,苏东坡写出一幅“最美书法”,北京故宫禁止展出

三余书社啥 2025-01-28 19:08:33

春节是中华的传统节日,此时阖家团圆,一片热闹、祥和的氛围,令人无限愉悦,这样舒心的氛围,不仅感染了现代人,也激活古代书法家的灵感,很多传世名帖,写于除夕之时,艺术氛围浓厚,我们欣赏900年前的新春佳节,“大文豪”苏东坡写的《新岁展庆帖》,堪为宋代“最美书法”。

此贴是与陈慥和李常,约定上元相会之事,具体成书时间,后人进行诸多考证,《东坡集》是写给陈慥的16封书札,卷五十《岐亭五首序》里面,曾记载元丰三年5月,贬谪黄州与陈慥相见的事情,其中记载“明年复往见之,……凡余在黄四年,三往见季常,而季常七来见余……”。

恰好这句诗记载的内容,与《新岁展庆帖》的内容和背景吻合,宋傅藻《东坡记年表》也记载,苏轼“元丰四年辛酉在黄州,正月二十日往岐亭”,由此可以推断,此帖写于元丰四年(1081年)的正月,我们欣赏书法时,大多青睐“不经意之作”,比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等等。

包括书法名家的手札和信件,深得后世青睐,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创作时的状态有关,古代的奉赦之作,主要献给帝王观赏,笔画必须匀称精到,不能出现丝毫的纰漏,行笔受到约束,无法展现自然、轻松的状态,而这些手札写在灵感迸发之际,所撰写的作品,笔笔由心而发,最能展现真实情感。

每个线条融入自我情感,内层意蕴深厚,尤其是“尚意”的宋代,对于书法个性以及自由感,更是看重,就像苏轼《石苍舒醉墨堂》曾说:“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亦言:“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苏轼反对刻意追求法度,书法应该呈现自然、真实的情感,与内心情谊结合,而非枯燥的技法堆叠,因此他撰写这封信件,内心全是对于友人的急切询问,用笔十分从容洒脱,奠定此帖的艺术基调,相比唐人的精严势态,这种风格更加引人入胜,经得住细细琢磨和品味。

全卷采用行楷写成,字体自然流畅、姿态横生,体势开阔舒展,尽显骏健遒逸、豪爽干练的气魄,蕴含浓厚的艺术妙趣,董其昌卷尾题跋,称赞曰:“唯此二帖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目前《新岁展庆帖》存于北京故宫,因太过珍贵,原稿目前禁止展出,见过的人寥寥无几。

您对苏轼的《新岁展庆帖》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28
三余书社啥

三余书社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