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我的鸭子!”
1948年,朱德元帅在经过一处芦苇荡的时候,有两只鸭子从他的面前走了过去,看到这种情况后,朱德也来了兴趣,掏出自己的枪后,对着鸭子开了两枪。
正当朱德开心的时候,却突然有一名妇女跑了过来,指着朱德手中的鸭子喊道:“你们是谁,为什么要随便杀我的鸭子?”
两只鸭子引发的碰瓷事件朱德和警卫员在听到女人的声音后一脸的错愕。看着妇女来到两人的身边,拿起鸭子破口大骂,朱德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家养的鸭子。
在战场上驰骋一方的朱德将军,此时却没有丝毫的脾气,对着妇女道歉:“老乡,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还以为是野鸭子,才打着玩的。”
听到这话后,妇女更加生气了,便对着朱德说道:“既然这样,那你们赔给我钱吧,一只鸭子20元,两只就是40。”说完妇女就朝着朱德伸出了手。
听到鸭子的价格时,警卫员和朱德都吓了一跳,要知道,在当时的那个年代里,40元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这妇女分明是在狮子大开口。
听到这话的警卫员反应过来,这妇女是在讹人,正打算开口争辩。朱德及时的将警卫员拉了回来,从衣服中掏出40元,交给了妇女。
这名妇女可能是也没有想到,面前的这个人如此的大方,一时间也愣在了原地。之后朱德又再三的对这位妇女道歉,并拿着鸭子离开了。
第二天,这名妇女拿着40块钱去集市上时,发现街上十分热闹,便向人打听有什么事情。街上的百姓告诉她,是朱老总来看百姓了。
妇女听到这个情况后,也想去看看这位爱民如子,打仗十分英勇的朱老总。可当她好不容易看到朱老总的样子时,顿时愣在了原地。
原来人人敬爱的朱老总,竟然是昨天给自己钱的那个人。想到这里,妇女的心中十分羞愧。据说妇女之后有想过将钱还给朱德,但朱德却拒绝了。
这就是朱德,一个爱民如子,将百姓放在心上的好共产党干部!
朱德老总之所以如此贴近群众,和他年轻时期的生活也有很大关系。
朱德出生在一个十分平常的农民家庭中,父亲是一名农民,母亲则是典型的家庭妇女。每天天不亮,目前就会起床做全家的饭。除此之外,每天还要种地,洗衣服,喂猪等。
朱德就这样在母亲的影响下,很小的时候就参与到了家中的事务当中。也正是这样的环境,养成了朱德吃苦耐劳的品性,以及为百姓着想的思想。
在父母的帮助下,朱德走进了学堂当中,学习到了新的思想。在老师的教育下,朱德开始关注成千上万的农民。并且这时的他看到,百姓的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幸福。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德便下定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后来的朱德成功的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以及抗日战争中,朱德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自己的战术和威严,让敌人闻风丧胆,也让士兵服从命令。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战场是十分严肃的人,面对百姓时,却是一副十分和蔼的面孔。
朱德曾经在井冈山附近了解情况时,听说了一名叫做丁长根的铁匠。经常为红军打铁,儿子也是红军中的一员,无论是身份还是贡献,都称得上是一位老红军。
于是朱德就想着去见一见这位老铁匠,可当他看到丁长根的时候,老人正躺在床上,衣不蔽体,就连一个保暖的被子都没有。根据邻居说道,原来是儿子去参加红军时,将家中唯一的一条裤子穿走了。
了解到情况后的朱德十分痛心,立马叫人去部队拿来了自己的裤子给了老人。老人接过裤子后感动不已。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德对百姓如此的爱戴。
1929年,朱德来领部队来到广东省的一个乡镇中,当时的百姓深受国民党的蒙骗,对红军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部队所到之处,没有一个人欢迎,所有百姓全都闭门不出。
看到这种情况后,一些战士也抱怨起来,明明自己是来解放他们的,这些人却不领情。对此,朱德劝诫战士们:“百姓越怕我们,我们就越要为他们做好事,让他们切身的感受到,慢慢的就明白了。”
之后朱德便经常跑到附近的农民家中挑水砍柴,对方还以为他就是普通的士兵,后来等部队离开的时候,人们才知道这个经常为百姓服务的竟然是红军的领导。从这之后,当地的百姓才彻底明白,红军所说的为百姓服务是什么意思,便纷纷拥护起了红军。
对待百姓,朱老总总是平易近人,总想着对百姓好一点,可对待自己的时候,朱德却要严格好多,这样的品质也成为了很多人的榜样。
相信很多人听到朱德扁担的故事。当时要守住井冈山,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要加强训练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储备粮食。可是井冈山上的存粮很少,所以士兵们需要将食物带到井冈山上。
从山上到山下足足有50多公里,山路十分陡峭,有的士兵用箩筐,有的用口袋,甚至有的人将自己的裤子脱下来,装上两裤腿搭在肩上。
这时的朱德已经40多岁了,但还是和士兵们一起去,他穿着草鞋,挑着满满一担米,就朝着山上走去。将士们看到朱德晚上要进行作战计划,白天还要和大家一起挑粮食,觉得他十分辛苦,便劝他不要去了。
可是朱德从来不停大家的建议,还是坚持去。士兵们没了办法,只能悄悄的将朱德的扁担偷走,大家以为朱德没有扁担了,就会老老实实的休息。谁想到朱德不知道又从哪里找来了一根扁担,还在上面刻上五个打字“朱德的扁担”。就这样,再也没有人偷过朱德的扁担。
士兵们看到连朱德都如此卖力后,大家挑米的劲头就更足了。朱德以身作则,教育着全军的每一个人,更加的激发了同志们克服困难的决心。
总结作为一个从底层民众中长大,在人民的簇拥中成长为开国元帅的人,朱德的一生都和人民离不开关系。除了朱德外,在革命的队伍中,还有很多和朱德一样的同志,一心为民。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中国才拥有了如此辉煌的今天。
1946年,毛泽东亲自为朱德题词,说他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最高的评价,也是他当之无愧的嘉赏。
朱德的一生,永远在为人民奋斗,在朱德去世后,他将自己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国家,留给自己子女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