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日本媒体报道,德国七家博物馆已开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以确定他们收藏的几千件我国文物中有多少是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被德国抢劫或走私到德国的。然后将其返还给中国。德国已经不是第一次返还中国文物了,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德国曾经参与了对中国的掠夺与破坏,致使许多中国的文物艺术品被掠夺到欧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德两国关系的逐渐改善,德国开始着手归还那些掠夺回来的文物,对于中德双方而言,这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文将结合实际,从归还掠夺文物的背景、德国归还的具体措施以及对中德文化交流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网络图片
一、归还掠夺文物的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不仅烧杀抢掠,摧残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尊心,也夺走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其中,德国是八国联军的重要成员之一,不仅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而且还对中国的文物进行了掠夺与破坏。当时,德国的农民和工人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军事行动并不支持,因此,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对于德国参加掠夺的表达。
德国掠夺中国文物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1900年,德国驻华大使馆的侍从武班发现在故宫太和殿屋梁下有一块重达1.5吨的白玉匾额,因其质地厚实,其他国家的士兵无法将其拆走。武班千方百计终于将匾额安全运回德国,并在柏林装配成为悬挂于故宫门前的檐牌。此外,德国也掠夺了北京故宫南北两个园林的部分馆藏,以及江苏提篮桥上的“九龙壁”等多处中国名胜和文物艺术品,损失惨重。这些珍贵的文物属于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得到保护与传承。
网络图片
二、德国归还掠夺文物的具体措施
随着中德两国关系的逐渐改善,德国也开始着手归还那些掠夺回来的文物。近年来,德国在归还掠夺文物方面进行了多次努力。2018年12月29日,伦敦海德公园展出了“将宝归国—德国向英国归还盾形牌编目展”,其中包括了德国博物馆归还的12件盾形牌。这些盾形牌均为清代的文物艺术品,于1900年被德国军官从中国带回欧洲。其中一面盾形牌上的浮雕画面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另一面则为“三国演义”故事中的“诸葛亮安居”等图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除此之外,德国博物馆还在近年来先后归还了多件中国文物艺术品。例如,2013年,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博物馆将其馆藏的21件中国文物归还给中国,并将其真正的主人称之为“你们的文物,我们只是短暂的保管者”;2018年,柏林博物馆将其馆藏的约600件中国文物进行了检查和评估,认定其中约250件为“可归还文物”,并于同年竣工了一座专门用于归还文物的仓库,在保障归还文物安全的同时,也更方便了日后更多文物的归还工作。
网络图片
三、对中德文化交流的意义
德国归还掠夺文物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树立了典范。归还文物既是对历史的重新认识,也是对文明的尊重和珍惜,更是对未来的信仰和希望。通过归还文物,德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较大的价值,弥补了过去的历史遗憾,同时,也体现了德国文化领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和敬爱。
另外,德国的归还掠夺文物行为也意味着中德文化交流更深入和广泛的开展,令两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文物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不仅能够引领人们了解历史的沿革,还能够启迪人们更加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国与德国的文化交流是长期且有待不断加强的领域,因此德国的这一行动可以说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为中德两国搭建了和谐交流和互惠互利的平台。
网络图片
综上所述,德国归还掠夺文物既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更是对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希望这种归还行动能够坚持下去,让更多被掠夺的文物艺术品得以归还故土,重回中国的怀抱,同时也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添砖加瓦,为全人类文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天边的彩虹
日本抢的更多,而且宝贵的经卷书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