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朝的统治者承认自己无能有多难?

易文爱历史 2024-05-29 22:44:52

末代王朝的统治者承认自己无能有多难?因为末代王朝的统治者往往把亡国之祸归罪于大臣或者女人,哪怕他们死到临头都不承认亡国之祸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大明末代王朝的统治者崇祯皇帝就是这样的人。

崇祯皇帝(剧照)

崇祯皇帝从即位之初就认为自己是“天纵英明”的明君,是能够把大明帝国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拉回正轨的有为之君,是能够实现大明王朝中兴的中兴之君。

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崇祯皇帝身为亡国之君,却是最受后世舆论同情甚至赞扬的亡国之君,尤其是清代编撰的《明史》当中,对崇祯皇帝的溢美之词几乎与开国皇帝朱元璋不相上下。

不管是在清代编撰的《明史》当中,还是在与崇祯皇帝同时代乃至后世的文人心中,他们对崇祯皇帝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改变不了他是亡国之君的事实,试想,一个亡国之君,他再英明能英明到哪里去?

崇祯皇帝之所以能赢得“英明”的好名声,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他出手肃清魏忠贤的阉党一事。客观评价,崇祯皇帝在做这件事情上,的确是表现出了与他的年龄和阅历不相称的老练和英明。

1627年10月,崇祯皇帝即位才2个月左右,就有人上疏揭露魏忠贤的“十罪”,其中要害是三大罪状:一是并帝,也就是与先帝天启皇帝相提并论;二是蔑后,蔑视皇后,甚至想弄死皇后;三是弄兵,在禁苑之中对皇帝玩弄武力威胁。

这时的崇祯皇帝还只是个17岁的未成年人,当皇帝也才2个月左右。而魏忠贤则是把持朝政多年,有“五虎”、“五彪”等众多虎狼帮凶的实力雄厚而又位高权重之人,他的势力之大,已经无人能比。

崇祯皇帝面临的局面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与魏忠贤相比,实力相差悬殊,自古以来这种君弱臣强以致臣子弑君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弄得不好,没扳倒魏忠贤,倒把自己给玩完了。

即位之初就迎来一个生死攸关的挑战:到底要不要对魏忠贤下手?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他的哥哥天启皇帝去世时,魏忠贤就曾准备起事,只不过是因为兵部尚书犹疑不决,才导致魏忠贤悻悻作罢。

魏忠贤(剧照)

但当时在魏忠贤看来,这个刚即位的17岁的未成年皇帝哪里是自己的对手?充其量这个小皇帝只不过是自己手里任凭摆布的一个棋子而已,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搞错了。

崇祯皇帝决定对魏忠贤下手后,先是召来魏忠贤,令内侍读揭露魏忠贤“十罪”的奏疏给他听,读得慢条斯理,却又明明暗藏杀机,魏忠贤品出了皇帝的杀心,他害怕了。

魏忠贤赶紧以重金贿赂太监徐应元,魏忠贤的胆怯就让崇祯皇帝更有信心一鼓作气扳倒他了。11月初一,崇祯皇帝下令将魏忠贤安置在凤阳。但3天后,皇帝下令将已经上路的魏忠贤逮捕治罪。

走到半路的魏忠贤内心崩溃,畏罪自杀,陪同他一起自杀的,还有一个叫李朝钦的心腹兄弟。而那个帮助魏忠贤淘到了政治上的第一桶金的客氏,则被乱棍打死。

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也被处死,包括所谓的“五虎”、“五彪”在内的魏忠贤集团骨干分子全都遭到毁灭性的扫荡。紧接着,崇祯皇帝还给被魏忠贤打压的官员全都平反昭雪并恢复职位。

对大明帝国祸害至深的魏忠贤集团就这样被17岁的小皇帝崇祯给收拾得干干净净,天下官员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对这位小皇帝充满了敬意和期待,期待他能让大明帝国起死回生。

但接下来的17年,崇祯皇帝的所作所为,却又让对他充满敬意和期待的天下官员百姓大跌眼镜,他不但没能让大明帝国起死回生,反而直接把大明帝国送进了坟墓,顺带也把自己送进了坟墓,让我们看看崇祯皇帝是怎么做到的吧。

崇祯皇帝奉节俭为治国之本,不仅爱搞“撤御膳”之类的把戏,为了节省国家开支,崇祯二年还裁撤了驿站,在省下了每年几十万两银子开支的同时,造成了上万驿卒失业,其中就有一个23岁的失业者,名叫李自成。

周奎(剧照)

崇祯四年,崇祯皇帝御批10万两银子赈济闹事的饥民,10万两银子杯水车薪,饥民无以为生,继续作乱。与此同时,拖欠军饷以致士兵哗变的事情也此起彼伏,崇祯皇帝年年哭穷,税负一加再加。可是,李自成进京后,抄出崇祯皇帝的私房钱白银3700万两、金150万两!

崇祯皇帝号召皇亲国戚、勋贵大臣捐助饷银,但他们个个坐拥金山银山却一个比一个会哭穷而一毛不拔。比如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就是哭穷的高手,他把女儿送来的5000两银子扣下2000两,“捐”了3000两。李自成进京后,周奎一下子就被抄出现银53万两。崇祯皇帝真是好表率,有什么皇帝就有什么臣子。

崇祯皇帝的父亲和哥哥都不理朝政,而他却有“沈机独断”的美名,但让人崩溃的是,他不但刚愎自用、拒谏成习。更要命的是,他内心阴暗又虚荣心极重,以小聪明玩弄大臣。比如,崇祯皇帝经常有意授意大臣提出一些有风险的决断,如果事成,则是他“天纵英明”、“决断有方”;如果事败,罪魁祸首就是秉承其旨意的大臣,脑袋也就稀里糊涂地搬了家。

这样的小聪明耍了一次两次之后,谁还会上当呢,大臣的脑袋也只有一颗,谁愿意陪他玩这样脑袋搬家的游戏?于是乎,再遇到问题时,大臣们都学乖了,个个装聋作哑,任崇祯皇帝怎么暗示都无动于衷,他玩不转了。

再看看崇祯皇帝是怎样让他的大臣们寒心的吧!1635年10月,汤显祖之子汤开远上疏直言崇祯皇帝对待文武官员的态度不一,说他对文臣刻薄,对武将宽纵(其实都刻薄)。他希望皇帝对文武官员待之以平、一视同仁。

崇祯皇帝很快就毫不留情地对汤开远进行打击报复,差点开除他的公职,幸得左良玉(因为汤开远是左良玉军中的监军)等人求情,才得以把他留在军中戴罪立功。5年后,汤开远郁郁而终。

1641年,兵部尚书陈新甲引咎辞职,但未获批准,崇祯皇帝还要他与清军暗中议和,前提条件是要保密。但纸包不住火,此事很快泄露出去,堂堂大明帝国竟然要和清国媾和,于是,弹劾陈新甲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来。

崇祯皇帝怕引火烧身,勒令陈新甲检讨,但陈新甲看错了形势,还以为这是秉承皇帝的旨意,自然没有错,结果,第二年7月陈新甲被下了大狱。2个月后,被斩于市。世人都知道真相,此后,谁也不愿意为崇祯皇帝卖命了。

陈新甲(剧照)

大明帝国的覆亡的确是大势所趋,但在当时,朝廷还是有些能人可用的,用了这些能人,也还是有办法挽回一些颓势的,如果不是崇祯皇帝自己贪吝短视、昏庸无能、举措失当,大明帝国万不至于如此快速覆亡的。只不过,崇祯皇帝至死都不承认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导致亡国,认为自己不是亡国之君,臣都是亡国之臣,文武官个个可杀。这真是个巨大的悲剧啊!

0 阅读:0

易文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