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多个“反向式育儿”的案例,一下子这种教育方式被冲上了热搜,纷纷被很多家长点赞。
那到底什么是“反向式育儿”?来看看几个案例就知道了。
前阵子一个8岁的男孩主动要求休学去打游戏,父母觉得既然孩子心意已决,那说什么都没用,干脆将计就计,让孩子痛快打个够。
为此他们还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计划和kpi,每天必须玩够16个小时,而且还要对游戏对战绩进行复盘总结,三餐定时吃,过时不候。
听到这个计划后,孩子欣然答应,可执行三天下来,已经崩溃了4次。
父母知道有时孩子“下定决心”的事情,你越不给,他偏不听,还不如利用“捧杀”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打游戏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玩,从而达到戒掉游戏的目的。
网友看完后纷纷点赞了父母的做法。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妈妈平时嫌弃女儿做事磨蹭、拖拉,一直想让她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效果甚微。
后来妈妈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在模仿孩子的做法,她在准备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故意放慢动作,假装穿脱衣服好几次,让在门口等待的女儿都急哭了。
让孩子好好感受了一些拖拉的魅力,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换位思考,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相信能更好帮助她改掉这个坏毛病。
还有一个“狠心”妈妈做法也值得点赞,这天黑龙江天气只有0℃,可3岁的女儿非要穿单薄的公主裙出门,怎么劝都不听,既然这样,妈妈也顺应了孩子的要求,让她在寒冷的户外当一回冰美人。
妈妈明知道孩子会很冷,可孩子既然不信,自己多说也没用,让孩子感受一次,比说教一百次效果都要好,经过这次的体验后,相信孩子再也不敢穿裙子出门了。
说了那么多反向教育的例子,其实父母不是真的不管孩子,而是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我不想你走我走过的弯路”,可孩子不经历过哪里懂父母的苦口婆心。
所以这种反向教育有一定的好处,不过执行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反向教育需要注意的地方1、把握好尺度
像上面提到的孩子要休学打游戏,家长不需要真的给孩子休学,可以先请假一周,用游戏“折磨"他,等他从中受到教训了,再安排重新上学就好,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又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可以了。
像大冬天非要穿裙子出门的孩子,其实让孩子感受一下也无妨,家长担心的无非就是孩子生病,哪怕真的生病了,孩子也知道这是自己做错事的后果,自己承担,毕竟感冒发烧辛苦的就是孩子自己。
家长在反向教育之前,需要把握好这次“惩罚”的后果,让事情在可控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既满足孩子的要求,又达到教育的目的。
2、不要冷战
我们反向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感受到这事并不靠谱,让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但这个过程,家长不要黑着脸,也不要跟孩子冷战。
用打游戏孩子的例子来说,除了约定的打游戏时间,其他时间家人之间该怎么相处就怎么相处。
“惩罚”的过程也不要用一些言语去攻击或者嘲讽孩子,这样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只有让他沉浸在里面,他才能打从心里觉得这事到底靠不靠谱,值不值得自己用不上学的代价来换取。
3、说到做到
很多家长生气的时候都会跟孩子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那么调皮,我就不买玩具给你了”,可每次说完不到一会儿,就立马食言。
孩子不傻,试过几次后,他们就会知道你是在吓唬他,下次你再这么说,他也就不会害怕了。
孩子调皮或者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要冲口而出一些没有意义的“惩罚”,说出口的惩罚必须是你能说到做到并执行到底的,这样孩子才知道做错事后自己是要承担后果,下次他才不敢再犯。
继续用打游戏的例子来说,我相信让孩子一周在家打游戏,并且每天打够16个小时这种做法,尽管很多家长能说出口,但未必能真的做到。
只有严格执行了,才能发挥出效果,所以请家长在惩罚或者教育孩子之前,先思考下你说出口的事情能不能说到做到。
4、以身作则
孩子身上的坏毛病有可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所以如果不想孩子这么做,先反思下自己有没有这些坏毛病,如果自己也有,那就以身作则,跟孩子一起改正,孩子看到你的改变,相信也会跟着你一起变好。
总结反向教育不是不好,不过需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尺度。有些弯路,我们不能替孩子走,那就不如让他们亲身感受,我们只需要在他们身边做好陪伴即可,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自己去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