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处江淮地区,境内河湖众多,并不属于缺水区域,但依然存在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在古代城市大多沿河而建,就是为了取水更方便,如今现代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和水资源的矛盾分布,尤其是水库的储水、供水、灌溉功能,方便了现代生活的用水。
除了建设水库之外,国内还出现了另一种调配水资源的方式,就是跨区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不少省内都有这样的调水工程,比如内蒙古的引绰济辽调水工程、云南的滇中引水工程,都是处于建设中的调水工程。要说调水工程,还是安徽省更有经验,这一片区域很早就有类似的调水工程建设。
安徽的“样板”调水工程,耗资13.66亿元,宿州河道存水量达900万方,就是淮水北调工程。这个调水工程19年就完工了,是国内很有代表性的一个“样板”调水工程,经常被拿来作为案例和借鉴。淮水北调工程量奇石并不算大,调水线路全长为268公里,从蚌埠市五河县境内的淮河进行调水,最终到达宿州市和淮北市。
调水肯定要经过泵站加压才能实现流动,这样的工程建设肯定不可能全程都是水源自然流动,其实难度不高,就是工程量比较大,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建设输水通道,还有一些后勤保障的建设。工程完成建设一共花费了13.66亿元,对于一个调水工程来说,这样的投资不算多,起到的作用比较好,更大程度上缓解了宿州和淮北缺水的情况。
说到缺水可能很多人没有切身的体会,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生活用水基本都是有保证的。但从水资源的整体环境上看,水库水质变差,河道流量减少等问题都是我们看不到的,所以调水工程,更多解决的是长远的水资源分布问题,对于城市的长远持久发展意义更大。
当然除了生活用水,其实城市工业供水量也是比较大的,尤其像宿州、淮北这样的工业城市。淮水北调工程完工之后,变化最明显的宿州境内河道的存水量,2020年宿州河道存水量达900万方,水体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如今安徽还在建设的有引江济淮工程,应该也建设到末期了,调水量要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