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作为开篇第一味药想给桂枝的,毕竟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首,它实在是太全面了啊。
但是经方家向来都是说麻桂麻桂,而且麻黄被比作青龙,自然力量最大,地位更高,所以开篇还是从麻黄开始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678b825103b06b9aac631ea3f2be57.jpg)
麻黄主要分布在北方,比如华北、西北等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的人体质相对剽悍一点,所以必须要用到青龙,而南方自然就使用的机会比较少。
麻黄生命力极其顽强,越是条件恶劣,干旱的山坡上,越是麻黄的温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a88b6cb8c40990e9e2b6aa2816af50.jpg)
麻黄的炮制也非常简单,除去它的木质茎、残根以及杂质,切段就可以入药。
目前已知最早记录麻黄药性的是《神农本草经》,该书也是历代医家用药的首选参照物,其把三百多味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指导后世临床。
《本经》载:"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427eb9d5db587feb74da15f033b8795.jpg)
根据历代的描述,归肺与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麻黄具体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来分析,比如配合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
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6ceb0e1f4c841a71420a347c661e86.jpg)
现代药理提炼出来了麻黄碱,其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温和而持久,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所以能扩张冠状动脉,能升压;
对心脏有强大的兴奋作用,但是反复应用或用量过大又会产生抑制;
对中枢系统有兴奋作用,引起失眠、不安、震颤等;
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持久,所以可以用于支气管疾病;
能抑制胃肠道蠕动,但是也能增加膀胱括约肌张力,对于遗尿有帮助。
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促进神经肌肉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还提炼了伪麻黄碱,其同样有升压作用,且有比麻黄碱更显著的利尿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df843965f40be83734446b338b3abd4.jpg)
且有实验证实麻黄对于病毒性流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效果,所以大青龙汤作为治疗瘟疫的处方,重用麻黄是有道理的,前提示患者能承受药力。
李杲:"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腠理闭拒,营卫气血不行,故谓之实,二药轻清,故可去之。"
《医学衷中参西录》:"受风水肿之症,《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症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04cfc6fdb9dba1751978df13d287f3.jpg)
有人用大量麻黄,用以疗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以及肾脏萎缩所致小便不利之症,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还是因为其症状有凉热虚实的差别,而且没有有其他药来辅佐麻黄。
我们看《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辅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固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辩证使用麻黄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4b0d7a9c9b34310834089c3929b08a.jpg)
古方中用麻黄,都是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其他药,这样的做法就是减轻麻黄的副作用,相当于对药物的炮制,使其性归和平。
其药典规定的药量是10g以下,一般情况下我在医院也很少超过12g用量,毕竟还是要以安全为主,周围的亲戚朋友我倒是也用过20g,其实也并无不良反应,甚至作用效果更快。
一般应用的麻黄都要求去节使用,因为麻黄根有止汗的作用,而当表证不再,咳嗽较重时,可用蜜炙麻黄,其止咳效果更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e3b510f1d506f03c87c12a840e5568.jpg)
关于麻黄有很多经典的方剂,比如麻黄汤、麻杏苡甘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阳和汤等等。
每个方剂的麻黄用量都值得考究,但其作用总离不开它悬散的作用。
还有一种说法,柴胡麻黄都可以散邪,但是阳邪用柴胡,阴邪用麻黄,其实也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