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杨怀定看报纸发现秘密,用2万存款买国库券一年赚100万

友易谈历史 2023-09-29 12:00:04

在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已经是人人羡慕的存在。

可在上海,一个38岁的下岗工人,却在一年里赚了上百万,直接震惊整个媒体界,许多人纷纷跑去采访他的发家之路。

朱镕基听说他的事迹后,主动接见并询问他的发家史,他却说:我的事业是从看报纸开始的,报纸里面有黄金...

他就是人称中国股神的——杨怀定。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落魄的下岗工人

“你就一个看大门的,抽得起这么好的外国烟?是不是你把库里的东西给卖了”

“我没倒卖东西,这都是我自己赚的钱”

1988年,杨怀定在上海铁合金厂工作,因为“动荡”他初中就被迫毕业了,但杨怀定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他被调到仓库当管理员后,又摊上一个“倒卖仓库货物”的罪名。

起因是他看管的仓库失窃,恰巧杨怀定最近一段很是阔绰,还经常请同事抽洋烟。

保卫科就怀疑是杨怀定偷了仓库里的东西,将他扭送到了派出所。

杨怀定觉得十分冤枉,他在厂里干了这么长时间,竟然被怀疑偷东西。

他一直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妻子在浙江一家企业当销售,他闲暇时也会去接点私活,几年间就存下了小三万块钱,这些钱真的是他自己的,可没人信。

那可是80年代,杨怀定只有初中学历,说是管理员难听点就是个看大门的,那能赚几个钱?

他凭什么买得起洋烟啊?

“怎么赚的?”

“我老婆在浙江的一家企业承包了一个销售项目,我也去干了,厂里还管着不让赚外快?”

杨怀定说的有理有据,但他的钱又来的太轻易,警方还是把他当嫌疑人关在警局里。

直到一周后,警方找到了真正倒卖仓库东西的凶手,杨怀定才被放出来。

厂里对他的不信任,让杨怀定十分心寒。

他决定辞职。

杨怀定并不是心高气傲,那时候他正在写一篇经济文章,从中也悟到了不少。

时代进步太快,铁饭碗虽然饿不死,但也堵住了他的活路。

1988年2月,杨怀定辞职了,那时候他存款只有2万。

一个38岁的中年男人,没有学历,没有特殊技能,基本上很难再就业。

杨怀定的思路不一样,打工不如创业。

当时信息流通不便,报纸是能接收新事件最快的媒介。

杨怀定就决定从报纸上找思路,他穿梭于各大报摊和书店,看了整整2个月的报纸。

在4月的一天,他突然看到一个重磅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

因为这个消息,杨怀定从此开启了传奇之路。

他决定赌上自己的存款,去银行打听打听怎么买卖国债。

到了金融所,杨怀定话刚说出口,柜员先愣了。

银行没有接到正式文件,还以为遇到了一个不懂法的愣头青,不知道买卖国券是非法的吗?

意识到银行还没接到通知,杨怀定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杨怀定一下子把全部存款买了国债,等别人得到通知,再去买的时候,他又卖了。

如此反复几次,杨怀定攒了不少钱,于是决定干笔大生意,跨地区利用差价倒卖国债券。

这个消息也是他从报纸上看到的,上海100元面值的卖102-103,合肥的100元面值就是100元,而且各地的都不一样,基本都比上海低一些。

于是杨怀定带着存款坐上火车,跑到外地去买国债券。

每个银行都要买够一定额度的国债券,但怎么卖出去就成了柜员们的头疼事。

杨怀定带着借来的积蓄,一到银行就说:“你们有多少国债券,我全买了!”

柜员们惊呆了:“我们有10万,你真要买?”

“买,全包了!以后要是有国债券你们尽管收,我以后还会来的。”

在均收入不到300的年代,杨怀定一趟就赚了他们3个月的工资。

他常常返奔波于两地之间,在火车上还差点让人偷了行李,里面有9万块,杨怀定足足追了九节车厢才找回来。

赚到钱了,杨怀定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缴税。

但是他这属于吃螃蟹第一人,干这行的要怎么缴税呢?

他前往上海税务局咨询缴税的事情,这件事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但他听说过这个杨怀定,对于他主动纳税的事情感到十分开心,还亲自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公民的纳税意识》,在报纸上发表,点名表杨怀定主动纳税的行为。

这篇新闻,也让杨怀定的事迹走进了大众视野,大家都叫他杨百万!

由于税务局领导也不知道倒卖国债券怎么收税,也向上面请教了一下,结果是:为了鼓励大家购买国债券,所以不用缴税。

这可真是皆大欢喜!

仅仅一年,杨怀定就从一个下岗工人,转变成一个百万富翁,激励了更多人购买国债券。

朱镕基当时是上海市的市长,得知杨怀定的事情后,还找机会亲自见了他一面。

出名后,杨怀定没有骄傲,他始终保持着常看报纸、虚心学习的态度。

就在他在国债券上大赚特赚时,1988年因为物价上涨,国务院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杨怀定敏锐的察觉到一些消息,他又盯上了投资证券——股票。

股票的风险比国债券高太多,杨怀定和妻子商议了一晚上,才下定决心去买股票。

杨怀定时做“国债券”发家的,他一出现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希望跟在后面“喝点汤”也好。

“杨老板,今天买多少啊?”

杨怀定摆摆手:“今天不买国债券,有股票吗?”

“今天不买国债券了?改买股票了?”金融所的柜员有些惊奇的问。

但不能百分百去定的事情,杨怀定可不敢忽悠别人,也就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问:“还有多少种股票,待售都是多少?”

柜员不敢怠慢,将股票情况详细和他说了一遍,杨怀定没有过多犹豫,选了面值100块的真空电子股票2000股。

杨怀丁前脚一走,后脚人群就炸了,纷纷要买入“电真空”,他们认为杨怀定买进的东西一定大赚。

没几天,股市上几乎就没有卖“电真空”的,全是委托买入的,股市气氛一片欣欣向荣,价格几乎被托到了顶点。

所谓乐极生悲,杨怀定认为现在的价格太高,就是一片泡沫经济,于是转手卖掉了所有股票,又买起了国债券。

当初暗自跟着杨怀定的那些股民,却被眼前的价格迷花了眼睛,几乎都不肯卖,觉得明天价格还会更高。

1992年,那是股民最疯狂的一年。

前往股市捞钱的股民,没日没夜的在证券公司门口排队,场面十分混乱不堪,但也足以见得股票是多么让人疯狂,这钱就跟大风刮来一样简单。

也就是这一年,股市大跌,许多股民将家底都赔了进去,有的人妻离子散,有的人上了天台,更多的股民则是不甘心。

连领导都跌怕了,连夜开会如何挽救狂跌不止的股市,最后还是国务院领导出面,才制止了这场悲剧。

杨怀定则认为潮起潮落,有跌就有涨,虽然不知道最低能跌到多少,但现在已经很低了。

他又带着豪赌的气概,将国债券卖掉,走进了证券公司。

旁人问他,是不是要涨了?

杨怀定从不回答,只是买了一万股的股票。

果然,股市回暖后,杨怀定一战封神,资产直接翻了两倍不止。

他几乎不怎么接受采访,但要是邀请他去讲课,哪怕只有160元的工资,他也十分乐意。

在讲课时,杨怀定还遇见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他在路上碰见了卖讲座票的小贩,他问了一下价格,发现门票竟然被炒到了80元一张,足足翻了4倍

杨怀定又气又好笑,生气的是自己成了黄牛的赚钱路子,好笑的是,明明自己就站在小贩面前他却不认识。

但不可否认,80块一张的票依旧很抢手。

杨怀定的事迹传遍中国,又传到国外,很多大媒体都对他进行了采访,许多大学邀请他进行讲座。

1998年,他还被央视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不过他平时很低调,买了许多房子却从不固定住在哪一套,倒也不是为了炫富,而是躲避寻找他的记者或者其他人,好留给自己看书学习的时间。

结语

杨怀定的人生就像开了挂的爽文一样,甚至连爽文都写不出来这样的高度。

不过对于他自己来说,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成就了他的大事。

如果没有那2万块,他没有买国债券的资本;如果在火车上被偷走了那9万块,他可能会一蹶不振。

更可贵的是,他平稳的心态,丰富的人生经验,对政策风向的把控才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
友易谈历史

友易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