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歼灭敌军数量有近两百四十万之多,而这支威名远扬的雄狮,在战场上也遭遇过难缠的对手。有不少人认为,对于华野而言,最难打的无非就是发生在孟良崮的那场战斗,但其实,真正难打的却是发生在碾庄的那场战役。
这不禁让人感到奇怪,在孟良崮,华野面对的不仅是74师,还有赶来增援的国军部队。但在碾庄的时候,华野面对的不过是一支人数仅有十二万的杂牌军,就连司令员也只是一个没有上过军校的杂牌将领。
单从这些方面来看,这支杂牌军根本不是华野的对手,却导致华野伤亡惨重,战斗结束后,死伤人数超过6万。那么这支杂牌军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其司令又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这场战斗,被称为华野最难打的一仗?
当时,华野在碾庄对战的,是由黄百韬带领的国军第7兵团。黄百韬此人没有上过任何军校,且不属于任何派系。早年间他从军时跟随的是江苏督军李纯,之后又加入了张宗昌麾下。之后他投奔了蒋介石,但并没有受到重用。
蒋介石器重人才,但从黄百韬的从军经历一看,他不过是一个实打实的草头将军,没经历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这样的人,蒋介石自然不会看重。于是他加入老蒋麾下之后,手上就没了兵权,在军队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谋长。
然而,黄百韬虽然不是正规军出身,但多年从军作战的经历,让他积攒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军事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陈诚的赏识,得知他没能被老蒋重用,便任命他为25军的军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5军也只不过是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
队伍里不仅有东北军、川军,还有部分中央军,因此25军的战斗力参差不齐,士兵之间相处得也并不融洽。黄百韬担任军长之后,对这支杂牌军的构造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他知道,想要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必须先进行严格的训练。
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重整旗鼓,在艰苦的军事训练中,动荡不安的军心逐渐凝聚在了一起。解放战争时期,25军正式整编为25师,昔日杂牌军,此时已经成长为一支训练有素,且战斗力极强的队伍,在作战过程中,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
孟良崮战斗中,华野身背歼灭74师的重任,同时还要抵抗前来增援的国军,处境十分艰难。但其实,当时前来增援的国军行动缓慢,因为他们大多数都秉持着自保的态度,不愿为此消耗自身的实力。因此归根结底,华野只需集中精力对付张灵甫,不需要调派大量的兵力对付其他增援的部队。
但在这些消极怠工的部队当中,25师的表现却尤为积极,为了拯救74师,25师损失惨重,有近一半的士兵战死沙场。从这点可以看出,这支杂牌军,比国军队伍里所谓的正规军更有担当。在于东战斗中,黄百韬更是带头冲锋,以视死如归的气势与华野部队硬碰硬。
在他的带领下,我军损失惨重,最终只能选择撤退。正因如此,黄百韬才终于得到蒋介石的认可,不仅对他予以嘉奖,还任命他为第7兵团的司令。得到重用的黄百韬,在日后更加竭尽全力效忠蒋介石,在淮海战役上,他不顾一切地带着队伍冲锋陷阵,然而,在碾庄时却遭遇华野部队的包围。
当时,华野原本打算在三五天内结束战斗,因为据了解,第7兵团当中有川军出身的,也有粤军出身的,还有来自中央军的,五个军全都是杂牌军,按理说战斗力应该比其他队伍更弱。没想到,在黄百韬的指挥下,第7兵团顽强抵抗,打了整整15天,这场战斗才终于结束。
战败之后的黄百韬,换上士兵的衣服带着副官一路逃窜,当华野发动最后攻击的时候,深知大势已去的黄百韬万念俱灰,放弃逃跑,举枪自戕。也有人说他是被流弹击中而亡,但无论如何,他都死在了碾庄战役的战场上。
这场战斗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第7兵团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村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街道,都要和华野反复争夺。战斗结束后,华野死伤人数高达6万,这场战斗,也成为华野在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黄百韬也成为了国军当中,比张灵甫还难对付的将领。
黄百韬,完美的军人!
黄百韬是全世界军人的楷模
兵家胜败乃是常事!
换成四野只能打顺风仗的,一个纵队就要填进去
黄百韬上过军校,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