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重疾险没法救命!坑惨上亿人,为什么不建议随意买重疾险?

郑重其险 2025-02-06 23:13:58

今天真的是鼓起很大勇气,才起这个文章标题,但 2025 普通人真的不要再轻易买重疾险了!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健康,很多人买重疾险,是想给自己和家人找个“保险保镖”,怕一旦生病了有个保障。但实际上,重疾险看起来像是“救命稻草”,但背后有不少误区,盲目买可能反而不划算,甚至还增加负担。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为什么重疾险并不是万能的?它背后的一些问题,买之前你一定要知道。

因为买错比不买还可怕,轻则是十几万打水漂,重则出事耽误救命。

如果说你不想被忽悠踩坑,重疾险藏得最深的几个大坑,你们一定要避开。

重疾险真的能救命吗?买之前你必须知道的几大关键点:

01重疾险不一定是人人都要买!

重疾险不是每个人唯一选择,也不一定是人人都需要买,健康保障需要规划。

这句话会断了动到很多人的蛋糕,但我觉得作为持证的金融分析师CFA和风险管理师FRM,还是要站出来讲,因为重疾险它真正的作用并不是治病,而是补偿大病期间的收入损失。

如果生病对于你收入没什么影响,或者损失很小的话,原则上是可不优先考虑。

如果不知道以你的收入情况到底适不适合买重疾险,可以链接郑重,为你答疑解惑。

虽然重疾险有它的作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你看中了健康保障,其实可以考虑综合考虑其他更性价比高的产品。

比如说已经退休的父母,对家庭收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不说;你给老人买交的钱比赔得还多也不划算。

比如经济拮据的家庭我更要劝你们慎重,中国现在还有 9 亿人月薪在 2 千以下。如果每年还要花大几千去买重疾根本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不如先考虑每年只要几百块的百万医疗和意外险。

相比重疾险,医疗险能提供更广泛的保障,报销住院和手术等费用,保费也远低于重疾险。特别是年轻人,买医疗险绝对是明智之选,因为它更适合日常的医疗需求,而不只是针对大病。

但抛开我前面讲的这些人,如果你是普通工薪家庭,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重疾险一定要配置上。

虽然现在看起来小康,但只要一出事家庭经济就会马上出问题,是收入不能断、人也根本病不起。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还说不建议买呢?

02重疾保障,真不是什么病都能保

我们常说“保险就是为了保障风险”,但你是否清楚,重疾险的保障范围其实是有限的。

很多人投保时只是看到了一些大的疾病名词,比如癌症、心脏病等,却忽视了很多常见的轻症或并发症没有被涵盖,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赔付。

如果不是亲测过上百款重疾,深扒过几千页的保险合同,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1.并不是每个病都能赔

重疾险有个特点,它只保合同上列出的疾病,比如癌症、心脏病这些大病。可是,很多常见的小病,像轻度肾病、慢性病,甚至有些并发症,重疾险可能根本不保。更有一些病症,可能因为医学定义的限制,比如病程时长、治疗方式等不符合要求,理赔时就会被拒绝。

2. 轻症赔付比例低,保障效果打折扣

有些重疾险里,轻症的赔付比例特别低。比如,某些产品赔20%保额(比较好的产品会有30%的保额),这就意味着,轻微的病症你只会得到很小的一部分赔偿。而且,有些疾病还会被归类成“隐性分组”,也就是说,即便是你得了病,可能只能赔付其中的某一项,这样保障力度大打折扣。

如果不是亲测过上百款重疾,深扒过几千页的保险合同,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03保费越来越贵,能买不一定能用得起

如果你以为重疾险的高保额能让你“高枕无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尤其对于年纪较大的朋友,可能会遇到“保费倒挂”的情况。

1. 保费随着年龄增高,保障却没那么高

等你年纪大了,重疾险的保费会涨得特别快。很多50岁以上的人买重疾险,可能最后交的钱比保额还多。举个例子,某些50岁以上的人群,年保费可能高达数万元,但给出的保障额度才10万元,这就意味着,保险根本没有达到真正保障的作用。

2. 返还型产品:看似有保障,实际性价比很低

市场上有一些返还型重疾险,说是“有病赔钱,无病返还”,听起来挺诱人,但实际上,这类产品的保费比普通的消费型重疾险贵得多,而且保额也不高。更重要的是,它的长期回报率甚至还不如普通理财方式,性价比极低。

很多消费者一开始看重的是返还功能,最后发现“赔钱”的概率更大,反而没什么保障。

04理赔难,重疾保险买了不一定能赔

看似一份保障,如果没有做好健康告知,没有了解保障内容,理赔的“门槛”将会提高,理赔难是很多投保人都遇到的痛点。

1. 健康告知,拒赔的“雷区”

买保险时,你需要如实告知自己的一些健康状况。像乙肝、甲状腺结节这些常见的疾病,很多保险公司会因为这些问题除外保障,或者加费承保,严重的话会拒绝承保。如果在投保时没有完全了解清楚健康告知要求,未来可能会因为“没有如实告知”而被拒赔,最终让你白交了这么多年保费。

2. 等待期与间隔期的限制

重疾险大多数都会设有等待期,这意味着,在投保后的一段时间内,你如果不幸患病,是无法理赔的。一般的等待期在90到180天之间,而对于那些提供多次赔付的产品,它们可能还会要求每次理赔间隔1年甚至更长,这无形中提高了理赔的难度。

05重疾内容多,销售套路深

相信很多人一定也碰到过,某些业务员会说重疾险没法单独买,必须捆绑寿险或者身故责任一起。

重疾不能单独买,要买一个产品全部都保障,这也保,那也保,全能产品;

重疾险交满 2、30 年就可以返钱,有病治病没病还能把交的钱拿回去;

听到这就想“骂街”,让这些所谓的“金牌”业务员回去重新培训或者赶紧离开这个行业,妥妥的“老鼠屎”,产品不熟悉,后续服务起不到任何的帮助。

甚至如果你买的产品不是一年期重疾,每一年价格都会涨,妥妥的烧钱流。

可以说,几乎 90% 的普通人,连产品的都没摸透,就被这些“金牌”销售套路被拐坑里去了。

像上面这种捆绑和返还的产品千万不要轻易碰!

它们本质无非就是在寿险的基础上,附加了重疾险,上给你再多加几个其他保险险种。

打包高价卖给你,你说保障有变多吗?有。但有变好嘛?并不一定。

看起来的一个果篮,什么水果都有,但没有多少水果是自己喜欢和需要的。

因为硬塞进来的产品,大多都跟不上市场标准不说,反倒还要你多花 2-3 倍的冤枉钱买单,但凡以后有人给你推荐这类重疾,直接就可以拉黑了。

好,如果你能听进去我的建议,避开以上这些陷阱,恭喜你,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人了。

06重疾险到底要怎么挑才合适?

虽然重疾险有一些“不足”,但是重疾险的作用仍旧是无可取代的,在经过全面了解后仍然决定购买重疾险,记住以下几点,能帮助你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越早买越好

保险最好的购买时机是年轻时,身体健康时。保费会便宜,核保也更容易通过。年纪大了,保费贵、核保难,保障也不一定到位。

2. 选择保障全面的产品

找那些保障覆盖面广的产品,不仅要保障重疾,还要看看它对轻症、高发病症的赔付怎么样。这样可以保证,万一得病,能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尽量选择不分组多次赔

按照保障责任,重疾险有3类,

也是挑选重疾险最核心的思路:

疾病无分组、多次赔>疾病分组、多次赔>单次赔付。

市面上有些产品,责任看上去很动人:

6次赔付,但需要谨慎是否分组。

若分组,会大大降低第1次之后理赔的概率。

因为同一组内的重疾只赔1次。

其实,分组6次不如不分组2次实在。

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建议购买疾病无分组且多次赔付的产品。

3. 保额适当,不要过度投保

保额就是理赔额的基准线,选择保额时,一般建议为年收入的3到5倍,保额过低,起不到重疾险的作用,也避免选择过高的保额,导致自己每年交的保费造成生活压力。

4.选择保障期,确定终身还是定期

建议买终身保障

选择重疾险的初衷,无非是规避风险,而70岁以后患病概率明显提高,70岁后没有保障,绝非明智之选。

年龄越大,保费相应会增加,早买早安心。

可以延长缴费期至20年、30年,期间获赔后可能会豁免保费,不用交保费了。

预算有限:保至70岁

预算充足:保终身

07结语:重疾险不是万能药,合适才关键

总的来说,重疾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保障,

但它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万能药”。

也许永远没有最好的产品。

只有那个时候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也是当下

健康险其实不怎么挣钱(还费力),

而我仍然愿意为它摇旗呐喊,

因为健康险才是保险原本的样子。

郑重:专注产品研究和家庭配置,欢迎添加

END

0 阅读:1
郑重其险

郑重其险

正面分析风险,反面探寻真相,正好遇见,郑重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