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元军围攻襄樊,三万南宋守军为何能坚守抵抗长达六年之久?

是铁马冰河 2025-01-10 10:05:09

若想征服南宋,必先攻取襄、樊

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蒙古汗位,改元中统。忽必烈在汗位稳固后,进行了长时间的整军备战,决定进行攻灭南宋的战争。

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建议说:“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忽必烈觉得此说甚有道理,更坚定了他征服南宋、统一中国的决心。刘整又指出:

“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如覆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平也”。

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建议。为了攻占襄阳、樊城,公元1262年,忽必烈采纳刘整的计策,用重金贿赂南宋丞相贾似道及襄阳守将吕文德,在樊城以北开设榷场(宋蒙互市的交易场所),蒙古军在鹿门山构筑堡垒,修葺夯土城墙,以遏制、阻抗南宋的援军。

刘整原是南宋名将孟珙的心腹爱将,后来却为何变节降蒙?

史载,刘整原是南宋名将孟珙的部下,智勇双全,曾在抗击金朝、抵御蒙古的战事中屡立战功,深受孟珙器重。后因受嫉贤妒能的吕文德、俞兴排挤构陷,投告无门,愤而率部投降蒙元。

1261年,饱受吕文德倾轧诬陷的原南宋潼川十五军州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刘整怒率泸州十五郡三十万户集体降蒙。刘整在南宋率军作战近30年,对宋的军政虚实知道得很透彻,故而很受忽必烈重视,连续两年得到忽必烈召见。至元元年(1264),刘整奉召入朝,向忽必烈建言灭宋。此时忽必烈已经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他见北方局势已经稳定,采纳了刘整之策,决意灭宋。

蒙古军围攻襄阳,首次征调原南宋降蒙水军参战

此前,蒙古都元帅兀良哈·阿术(速不台孙,兀良合台子)已经率军围攻过襄阳,却未攻克,他看出攻打深壕高垒、城防坚固的军事重镇必须有汉军协助,不能单靠善于骑战却不擅攻坚的蒙古军队,因此向忽必烈提议:“宜令史枢(原汉军万户、后任枢密副使史天泽侄儿)率汉军协力征进”,忽必烈接受了阿术的意见 。因荆襄一带河网密布,忽必烈还下令陕西、四川督造战船,为水战经验丰富的刘整建立水师所用。

刘整、阿术率15万蒙汉大军围攻襄樊,南宋守军仅3万,攻守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

1268年7月,忽必烈擢升刘整为镇国上将军、都元帅。9月,刘整和蒙古都元帅阿术督率 15万蒙汉大军围困襄阳、樊城,在鹿门堡、白河口挖壕筑垒、修葺城堡,以切断宋军进援之路。

南宋襄阳知府兼京西路安抚副使吕文焕看出刘整此举的厉害,又感到襄阳、樊城防守力量薄弱,派人赶到鄂州去告知兄长吕文德,吕文德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掉以轻心,没有派兵援助。面对蒙古军的大举进攻,襄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开始了长达6年之久的 、攸关南宋政局命运的襄樊保卫战。

宋军兵力不足,但保卫襄樊的决心却很坚定,面对优势蒙军,抵抗得也很坚韧、顽强,无奈朝天腐败,奸相贾似道擅权欺瞒,无法取胜

襄阳、樊城夹汉水而立,襄阳在汉水南岸,樊城在北岸,城池坚固,又依靠汉水天然屏障,城中物资储备丰厚,即使被困10年也足够支撑。

面临十余万蒙古大军凶猛进犯的襄樊军民,却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誓与蒙古军决一死战,以保家卫国。战事初期,蒙古军对襄阳、樊城的进攻是凶猛且持续不断地,南宋派来的陆路援军也被蒙古军多次击退。但是,汉水上的水上通道却依然通畅,粮草、兵器、军饷、甲胄等作战物资仍然可以经汉水源源不断地运往襄樊,使襄樊军民的抗蒙斗争得以持续,使蒙军久攻不克,不能得逞。

1268年11月,吕文焕率襄阳守军出城偷袭蒙军营寨,被蒙古都元帅阿术击败。

次年春,蒙古枢密副使史天泽和驸马(忽必烈婿) 忽剌出率蒙、汉军抵达襄樊前线,铅山势构筑堡垒,加强对襄樊二城的围困。

夏7月,南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水师进援襄阳,船队沿江驶至鹿门山时,被刘整率领的蒙古水军(南宋降军)击败,损失颇重,残部经原路退回。

1270年,吕文焕再次出军突袭屯扎在襄阳城西万山堡的蒙军营寨,南宋水军将领范文虎(贾似道女婿)也率2000艘战船来增援襄樊,均被蒙古军挫败。

宋军屡战屡败的原因是宋廷腐败,权臣贾似道擅权当朝。即使像吕文德、吕文焕这样的统兵大将,也要依附奸相贾似道,和贾相勾结,排斥打击其他有所作为的将领。由于贾似道欺上瞒下,谎报军情,襄阳、樊城被围3年,浑浑噩噩的宋度宗才得知实情。一些忧虑国事的文武官员很难有所作为,只好含恨辞职。

1271年11月,忽必烈改大蒙古国为大元后, 元军继续猛攻襄阳、樊城

1271年11月,忽必烈发布诏书,宣布改大蒙古帝国为“大元”。忽必烈是为元世祖。 之后的蒙古军被称为元军。

1272年春天,元军猛攻樊城,一举攻破外城,宋军退保内城。初夏,一支由3000多人组成的义军(民兵)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蛰伏在襄阳西北的团山脚下。他们准备冒死突破元军的防线支援襄阳。彼时的襄阳城中虽有粮食,但缺盐、缺布帛。

张顺、张贵兄弟率3000民兵乘船冒死突进被团团围困的襄阳城,运来了宝贵的食盐和布匹

襄阳西北有一条清泥河,荆湖制置使李庭芝便打造4艘轻舟,装载盐、布帛等货物,准备沿清泥河送入襄阳城中。 5月20日,张顺兄弟自告奋勇,被李庭芝任为都统制,哥俩率领3000义勇驾船出发,船上携带火炮、突火枪、强弩和燃烧的木炭,半夜出发,乘风破浪,烧融斩断元军所设阻挡铁链,一路冲破重围。

浴血奋战的3000位民兵经清泥河水路转战120余里,天刚破晓时抵达襄阳城下,守城军民见自己人到来,喜出望外,欢呼雀跃,勇气信心倍增。清点人数时,不见张顺身影 , 几天后才见其尸体浮出水面,身中数箭,还有刀伤,手中仍然紧握着弓弩。原来,张顺已经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随后,张贵派两个水性好的弟兄潜水到郢州(今湖北武昌)与守将范文虎约期夹攻元军,邀他在龙尾洲会师,谁知范文虎早在两天前就已率军后退30里,元军从宋军逃兵嘴里得知其情后,便抢先在龙尾洲埋下伏兵以逸待劳。张顺率领将士拼死冲出重围后来到龙尾洲附近,远远望见宋军旗帜,以为是范文虎部已经先到,便没做应战准备。元军伏兵出其不意向张贵的义勇水军猛攻过来,张贵仓猝迎战,率部奋力抵抗,身上被刀剑砍伤数十处,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元军都元帅阿术敬张贵是条硬汉,劝其投降,张贵不屈遇害。

张贵失败被杀后,元军在水、陆设防更加严密,襄樊与外界的联系被彻底隔断,城中军民的处境更为艰难。

在十余万元军的重重围困下,不足3万的襄樊守军竟然在孤立无援的逆境中坚持抗争长达6年之久,这不得不说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襄樊保卫战洗刷了宋军羸弱的耻辱

由于襄阳、樊城隔汉江对峙而立,宋军原先在江上架设浮桥,以铁索相连,作为两城相互沟通、支援的交通纽带。这一守,宋军在极度不利的情况下竟坚守了6年之久 。元军久攻樊城而不克,还付出了极大的伤亡,恼羞成怒。

宋军虽然精血守成,坚韧不屈,但毕竟孤立无援,寡不敌众,樊城失守后,吕文焕献襄阳投降元军,长达6年的襄樊保卫战结束。襄、樊一失,南宋门户洞开,丧钟已隐隐敲响

1273年正月,汉军万户张弘范(张柔子)建议断绝襄、樊二城水上联系的通道,被元军统帅、参知政事阿里海牙采纳。元军加紧了攻势,还从中亚调来了凶猛的回回炮助攻,又派敢死队焚毁了沟通二城的水上浮桥,一举切断了襄阳、樊城之间的联系。

将两城隔断后,元军开始猛攻樊城。在元军的凶猛攻击下,樊城守军死伤惨重,终于不支,城池陷落,守将范天顺、牛富、王福力战而死。

2月,元军将回回炮移到襄阳城下,一面架炮猛轰,一面设法诱降守将吕文焕(吕文德病死后,由吕文焕掌军),以甘词厚币引诱文焕举城出降。

元军统帅、参政阿里海牙亲自来到城下与吕文焕对话,保证吕文焕降元后身家性命的安全,还保证给予高官厚禄,并且折箭为誓。

吕文焕饱受上司、同僚倾轧之苦,此时已对宋廷绝望,城中将领已有人率先出降,感觉大势已去的文焕于是献城投降,孤军奋战数年的英名瞬间付诸东流。

忽必烈特招吕文焕北上朝觐自己,授予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仍然驻守襄阳。

次年,吕文焕又被擢升为荆湖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行中书省向忽必烈建言:

“江汉未下之州,请令吕文焕率其麾下临城谕之,令彼知我宽仁,善遇降将,亦策之善者也”。

南宋降将吕文焕成了现身说法,替蒙元招降纳叛,蛊惑宋军将领放弃抵抗、归降元朝的活工具。

可歌可泣的襄樊保卫战失败,是南宋朝廷腐败政治和贾似道绥靖投降政策的必然结果。襄樊保卫战之所以能坚持6年之久,完全靠襄樊军民的浴血抵抗、英、勇奋战。襄樊一失,南宋门户洞开,元军从此可以轻易顺江而下、长驱直入,直捣宋都临安(杭州),南宋小朝廷的灭亡指日可待。

【插图源自网络】

0 阅读:10
是铁马冰河

是铁马冰河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