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准教授
“特朗普2.0”和中日回暖
海看日本评论
2024年年末,第20届“东京-北京论坛”于12月上旬在日本开幕。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和学术人士等约100人齐聚一堂,就中日关系的各个领域坦诚交换意见。除了全体大会,论坛还设置了政治外交、数字经济、多边合作、安全保障、青年对话等多个分论坛,力求立足民间,促进中日交流。
引人瞩目的是,今年的论坛主题是“日中携手推动重塑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和平秩序”。论坛结束后,日方外相岩屋毅于24-26日访华,和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外交部长王毅会面。在特朗普2.0即将到来之际,本次论坛的议题设置具有针对性,暗示了石破茂治下的中日关系正出现回暖迹象。
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美对立 中日回暖”的规律
日本政治领袖并非首次面对“特朗普冲击”。据《安倍晋三回忆录》(中央公论新社,2023年)的记载,安倍回忆:他曾接触过的历届美国总统(包括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展现出作为西方阵营领袖的责任感。但唯独在政界毫无经验的特朗普一反常态,曾反问安倍:“美国为何要为西方盟国的安全买单?”(第178页)。回顾2017年至2020年的中美日三角关系,在整个“特朗普1.0”期间,中日关系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回暖。笔者常用“战术对冲”(tactical hedging)来形容那四年的日本对华方针,即在坚持日美同盟的前提下与中国展开有距离感的战术接近,从而减轻来自美国的单边压力以实现日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如今,国际局势似乎又回到了四年前,作为罕见“战略型首相”的安倍早已不在人世。美国知名国际安全和日本问题专家Richard Samuels 在其著作中《Securing Japan: Tokyo`s Grand Strategy and the Future of East Asia》曾把石破茂和安倍晋三都归类为赞成拥抱美国并允许日本使用武力的“普通国家论者”(Normal Nation-alists),如今看来可能并不准确。新首相石破茂在自民党内属“保守主流”中的自由派,对外交及安全保障事务极为熟悉,但和安倍不同的是,石破时常强调日本不可忘记对亚洲国家的加害历史。石破茂于2024年夏天出版的自传《保守政治家》(讲谈社,2024)的第6章中还特别谈到他在新加坡访问的经历,强调日本的政治家要反思战争责任。在对华政策上,石破认为,对华战略应保持外交对话和军事威慑并行,两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选项。石破还提到,他并不同意安倍的“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论调,并指出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和美国也没有亲自下场与俄国开战,就“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一问题是需要冷静讨论(第210-219页)。由此可见,2024年末的中日关系回暖,无论是在国际政治体系还是在日本国内政治层面,都已形成了客观条件。
丨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日回暖的不确定因素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日回暖并不等于中日接近。日本外交界和安全界目前对华持有的主流舆论依然是制衡(balancing)。这一战略相比美国对华战略在手法上相对较为柔和,一方面在军事上依靠自卫队和日美同盟保持对华军事威慑(deterrence),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则注重“去风险”(de-risking),而非“脱钩”(decoupling)。但从本质上来说,日本的战略选择仍是防御性现实主义(defensive realism)的制衡。
此外,2025年的中日回暖仍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是中日关系内在的挑战。主办本次“东京-北京论坛”论坛的言论NPO民调显示:中日民间相互认识恶化。日本的对华好感比例只有约10%,而中国对日反感的比例大幅飙升至87.7%(2023年数据为62.9%)。如何从根本上改善中日社会内部的相互认知,仍是两国政治精英和有识之士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第二是2025年石破茂的国内政治稳定性。11月24日,《每日新闻》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石破内阁的支持率从10月的46%跌至31%;《日本经济新闻》在12月24日公布的民调也显示,石破的内阁支持率为41%,较11月的调查下跌了 5个百分点。如果石破无法在2025年确保国内政局平稳并在参议院选举顺利过关,外交层面的中日回暖能否在未来一年持续将成疑问。
(文章原载于作者在《明报》的专栏,由作者投稿海看在微信公众平台首发。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