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南第一任省委书记,47岁因病去世,秘书后来成为国务院总理

史在没有弦 2024-08-27 02:03:2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中国,张玺作为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和出色的领导干部,身处战火与动荡之中,他承担起重建与保卫的重任。从抗日战场到新中国的建设,张玺不仅领导河南省驱逐土匪,还大力推进了经济和社会的重建。他的一生充满了牺牲与奉献,深受周边人士的敬重,在他事业的高峰,命运却给予了他无情的打击。为何这样一个英勇的战士,会在如此年轻时就撒手人寰?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王常珍后更名为张玺,1912年春季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东田村的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童年在书香门第中度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周围的动荡和外敌的侵略让他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这些经历逐渐在他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到了1931年,张玺19岁时,他在邢台的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凭借其出众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他迅速被提升为团支部书记,后升为团总支书记。在这一角色中他积极推动并领导了多场针对日本侵略的学生爱国运动和抗日救亡活动,表现出非凡的领导魄力和组织才华。

1932年张玺在邢台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期间,因一名叛徒的背叛而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作为共产党的重要成员,他被判为重犯并被押送至北平的草岚子监狱。在那里,他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苦难生涯,面对着极端的困境和严酷的折磨。

尽管受到了反动派无情的拷打和各种诱惑,张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忠诚于共产党的理想,未曾泄露任何党的机密。在监狱中他维持了自己的革命信念,还积极组织同狱的囚犯,担任了狱中共青团支部的书记,引领狱友们对抗压迫,展示了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

1940年8月,随着河北重镇保定的失守,当时的河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兼民训处处长张荫梧沿着平汉线来到磁县。他迅速评估了该地区的地理优势和战略位置,决定在此建立势力基地。张荫梧于是组建了名为“河北抗日民军总指挥部”的武装力量,并自封为总指挥,开始着手扩张其影响力。

在抗日战争加剧的背景下,张玺亦被派往邯郸磁县的直鲁豫特委,担任宣传部长及书记。在此期间,他主导成立了“河北民军总指挥部游击第十三支队”,并任命张锡珩为支队长。

这一部队很快壮大为一个拥有超过二百人的队伍,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输送了2000余名兵员,足以组建两个正规团。到了1940年春,第十三支队正式并入八路军一二九师,更名为“晋冀豫边区纵队第六团”,张锡珩继续担任团长。

张玺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他的领导能力和在河南省的广泛联系为他日后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打下了坚实基础。在1941年的关键时刻,张玺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肩负起领导抗日战场的重任。

他在此期间领导八路军和地方民兵,成功破坏了日军两次大规模的包围计划,显示了他在军事战术和组织协调上的高超能力。到了1943年,鉴于他的卓越贡献和领导才能,张玺被特别提拔为中央晋冀鲁豫分局的秘书长。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张玺的表现格外出色,无论在部队的组织、忠诚还是战术应用方面,他都表现得非常出众。这种能力使得他在解放战争即将爆发之际,成为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领导着广大的革命力量。在职期间他积极落实中央的指示,全面推进分区内的土地改革运动,并且鼓励广大青年加入革命行列,为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49年6月,张玺从军区的重要岗位被紧急调往河南,担任省委书记,这一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对他的极高信任。河南作为战略要地,正处于战后恢复阶段,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极其复杂。

张玺到任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行动来稳定省内局势。那时河南刚经历战争,土匪横行,甚至有土匪公然袭击政府官员的事件发生,严重威胁了地方安全和社会秩序。张玺不畏艰难亲自组织并指挥了一系列精确的军事行动,彻底剿灭了这些破坏分子,有效地维护了地方治安,逐步恢复了政府的威信。

在巩固治安的基础上,张玺积极推动经济建设,尤其注重农业的发展。河南拥有广阔的农田,他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整个省的繁荣至关重要。他多次深入农村,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大力推动了“农业大复兴运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

在1950年的春天,张玺作为河南省的领导者,成功推动了《河南省土地改革条例》的正式批准。土地改革运动随即全面展开,掀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张玺在推行土改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遇到了不少难题。

为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他频繁地组织会议,仔细听取来自各县区的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张玺带领河南省在改革中稳步前行,为地区的长期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次深入农村的考察后,张玺深切地意识到为了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必须细致地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他亲自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政策,为鳏寡孤独、租赁土地的农户及自由职业者制定了补充条款,确保改革举措既公平又具体。

在张玺的努力下,河南省的土地改革不仅成功解决了土地分配的问题,还极大地激活了农村经济。面对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障碍,他创新性地组织了多场交易会,如骡马大集和土特产交易会,有效地打通了城乡经济的流通渠道,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张玺的领导使河南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工业产值实现了九倍增长,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张玺在领导中注重集体智慧,尊重下属意见,在处理错误时采取教育而非惩罚,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1952年10月29日的一天,张玺在兰封站铁轨旁与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一同等候毛泽东的到来。在火车轨旁的昏黄灯光下,两人心中充满期待。毛主席的到来让张玺感到无比荣耀,他与陈再道详细汇报了河南的改革成果和发展情况。毛主席的赞扬让他们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肯定。

随着1952年末,张玺被任命到国家计划委员会,面临着全新的职责和挑战。他积极学习经济理论,准备应对更大的责任。在国家计委的日子里,张玺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他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时间于经济数据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显示了他对工作的极高承诺和责任感。

在1956年春季,随着新的发展需求迫在眉睫,张玺肩负重任,作为代表团团长前往苏联,目的是促进中苏之间的技术与资源交流。这一使命对国家的工业化及技术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抵达莫斯科后张玺投入了数周的紧张谈判,面对苏联的多位高级官员,他以卓越的外交策略和坚定的立场进行了多轮激烈的交涉。一次又一次的会议,每个细节都牵动着国家的未来。在一次漫长的谈判后,张玺孤独地行走在莫斯科的寒风中,反复思索着谈判的每一个转折点,心中充满了对国家责任的沉重感。

“这些技术和设备对于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张玺对自己说,他的决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经过努力,张玺最终成功签订了多项包含苏联先进技术转让与重要设备的协议,这些成就标志着他在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功,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产生了长远的积极影响。

到了9月,张玺的成就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认可,他荣幸地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职业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的健康却突然走上了下坡路。由于连年来的紧张劳碌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他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这一变化让所有亲近他的人都深感忧虑。

到了那年的深秋,尽管同事们频频劝告,张玺才勉强挤出时间前往医院。在医院接受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给出了沉重的诊断:晚期鼻咽癌。面对这样的打击,张玺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坚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继续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得知张玺病情的周总理,立刻批准了他前往苏联接受更为先进的治疗。在苏联的三个月治疗期间,尽管遭受了剧烈的疼痛,张玺仍然坚持日常锻炼,沉浸在书籍和学习中,不放弃任何一个思考和工作的机会。他的坚持是对病魔的抗争,也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

治疗结束后张玺重返祖国,误以为病情已有好转。他没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国家建设工作中,病魔的阴影并未真正离开,癌细胞在体内悄然扩散。即便如此,张玺仍不改其坚持工作的初心,将医院与家视为临时的办公室,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处理公务,继续推动各项工作的进展。

在后来的岁月里,张玺的健康状况越发恶化,但他的精神头越战越勇。他深知自己的日子不多,因此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时间。1959年初,张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尽管国家领导人和医疗团队不断给予他最优质的治疗和关怀,但终因身体负荷过重,于1959年1月7日与世长辞,享年仅47岁。

他的儿子,在回忆起父亲时,总是带着深深的敬意与哀伤:“我的父亲致力于国家的每一次跨越,他是真正的国家脊梁。”张玺的一生虽短,却犹如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芒。他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发展的深厚情感,成为了后人敬仰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努力。

77 阅读:55558
评论列表
  • 2024-08-29 21:00

    小编,第一任河南省委书记是李雪峰,只是人在北京未赴任上。张玺属于第二任。

  • 2024-08-27 20:58

    这才是河南人的好书记!

  • 2024-08-28 13:39

    [赞][赞][赞]

  • 2024-09-08 05:24

    乱七八糟的语言

  • 2024-09-08 20:21

    错字连篇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