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粟裕不听招呼,毛主席准备训斥,周恩来:主席,你先不要着急

喜见Talk 2025-04-22 14:18:17

【前言】

1948年4月份,毛主席正准备按照中央已经定好的计划,来安排解放战争的事儿呢,结果粟裕从华东那边突然发来一封电报。

在这份电文中,粟裕仔细剖析了中原地区的局势,并且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过,这么一份电文,它的内容实质上是对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组建解放军第一野战兵团南渡长江计划的质疑,结果搅乱了毛主席和中央经过深思熟虑所做的安排!

【周恩来:主席,你先不要着急】

看完电报,毛主席愣住了,心里头直犯嘀咕,打算得好好说说粟裕。他转头对周恩来说:“你瞧瞧,粟裕他不愿意过江!恩来啊,林彪不往南走,粟裕也不过江,咱们这出大戏可咋唱啊!”

不过,考虑到粟裕是华东前线的重要指挥官,毛主席最终还是打算先把中央的领导们,还有在城南庄的陈毅、聂荣臻叫到一起,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该怎么办。

陈毅走进毛主席屋里时,毛主席正猛吸着烟,看起来心情相当糟糕。

陈毅长期待在华东,跟粟裕很熟,两人关系铁得很。因此,当毛主席瞧见陈毅时,直接问他:“陈老总,你对这事儿咋看呢?”

听完毛主席的讲话,陈毅这个直性子的人也没多想,张口就来:“粟裕将军指挥打仗,那是一绝,每场战役都赢,而且他的计策越来越巧妙,仗也越打越漂亮!依我看啊,华东的军事指挥,主要还得靠他。咱们党要是有这么百八十个能人,那就不得了了……”

正当陈毅又要表扬粟裕的时候,毛主席插话进来,不悦地讲道:“我指的是他那封电报的问题!”

想到电报里头写的东西,陈毅就没再吭声了。说实话,这电报陈毅也觉得挺让人头疼的。主要是电报内容太长了,洋洋洒洒三千多字呢,虽然里面讲了些道理,但陈毅心里也没个准数。

在这份电报中,粟裕讲道:“我对于现在的战斗形势,虽然已经琢磨了一个多月,但想法还不太成熟,怕有遗漏的地方,所以没敢随便汇报。”

在这三千多字里,粟裕把它分成了八个板块,主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个事儿:

我们大军远离家乡打仗,没有老百姓的紧密配合,行动起来很难保密,伤员安置也成了大问题,补给物资也跟不上。重型武器在那里根本施展不开,反倒成了累赘。大军在新地方移动,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粮食短缺。

想想四五年前,咱们军队在天目山那会儿,人数还不到两万,却管着五百里宽的地盘。就那么短短三个月,愣是把当地老百姓折腾得没钱了,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事儿到现在,当地百姓心里头还记着呢,影响可大了。桂系的那七师、四十八师,老蒋肯定不会轻易放他们走,说不定还留在大别山呢。至于五军和十一师,因为他们装备的是美式重武器,也可能被留在中原。要是咱们往南打,还是没法把这四个师给调开,那中原这块地方,可能就得僵上好一阵子了。

基于上述考虑,咱们得让刘邓、陈谢还有陈粟这三支大军,在中原黄淮那一带多打几场大规模的歼灭仗。同时呢,得往敌人的近后方,就是淮河以南到长江那块儿,派几路精干的游击部队,跟正面的大军一起干。再远点,长江以南,咱们得多派些游击队,到处转悠着打游击。要是中央觉得咱这主意能行,那就让华野的大部分兵力去佯攻或者真攻济南,把五军引到北边来,然后咱就把他们给歼灭了。打完这个,咱再分出一小部分兵力,瞅准时机拿下济南。主力部队呢,就直接逼近徐州,跟刘邓他们会合,再找机会打第二场歼灭战。

电报末尾,粟裕写道:“以上只是我一些还没想通透的看法,加上我对政治局势的了解实在有限,就斗胆直接说了出来,对不对还得等您的指示。咱们对南渡的准备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点都不能放松。”

收到粟裕发来的那封电报,周恩来和其他中央领导心里头都挺惊讶的,不过他们对粟裕还是挺宽容的。

瞧着陈毅闷声不响,毛主席瞅瞅屋里的人,摆了摆手,气呼呼地讲:“仨月前,中央打算把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纵队调到黄河北边的濮阳,整合成一个兵团,粟裕来当司令和政委,打算让他们渡过长江往南打,去开发东南那几块地方,继续扩大咱们的攻势,把国民党军队引回江南,给刘邓大军在中原减减压。结果呢,粟裕来电报说不去江南,要在中原待着。对于这事儿,你们都是咋看的?”

周恩来心里头对粟裕打来的电话也是挺吃惊的,但瞅瞅毛主席那样子,还是开口劝了劝:“主席,咱先别急着上火。我觉得吧,最好还是让粟裕赶紧来河北,直接跟您当面说说,把他的那些想法都讲明白,这样比较好。”

这时候,朱德也点头赞同道:“干脆让他过来一趟得了!”

朱德讲完以后,毛主席就挨个瞧了瞧在屋子里坐着的人,问问他们有啥看法。看到大家都点头说好,毛主席就说:“行嘞!赶紧发电报,今天是4月28号了,让粟裕必须在5月5号前到这儿,给中央军委当面说说他的打算!”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那么恼火,一方面是因为接连不断收到林彪和粟裕违抗命令的电报,但更重要的是,他那时候真的是累得不轻。要不是毛主席天生就是个乐观派,是个坚定的革命家,换做别人,恐怕早就撑不住了。

1948年1月份,毛主席他们一行人,包括党中央,已经在陕北的米脂县杨家沟那边待了好一阵子了。

那时候,毛主席特别留心全国各地的战事,特别是陕北和山东那边。原因是,那会儿蒋介石还没把东北局势太当回事,他主要把攻打的目标对准了陕北和山东。

从1947年3月开始,彭德怀带着队伍在陕北打仗,一路赢了不少仗。到了8月份,沙家店那一仗打完后,西北野战军就把蒋介石对陕甘宁解放区的大举进攻给打退了,然后就迎来了新的阶段。

10月份,毛主席自己动手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这个文件,里头喊出了“把蒋介石打垮,让全中国都解放”的响亮口号。

12月的时候,毛主席在陕北的米脂县杨家沟地方,牵头开了中共中央的一个大会。在这个会上,毛主席给大家拿了一份叫《当前情况和咱们的任务》的书面材料,里面讲了十条军事上的大原则,还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三个重要方针。

在杨家沟这个地方,毛主席琢磨着全国的局势,他跟周恩来他们讲:“蒋介石那小子,一心想在中原跟我们拼个你死我活,再就是想拦住我们不让过长江。咱们得让他两头落空,啥也得不着。”

然后,毛主席继续说道:“我想啊,让粟裕带着三个纵队渡过长江,直接杀进闽浙赣那些地方,在蒋介石的后方给他来几下狠的,逼他不得不从中原抽调些兵力回去,好让刘邓在中原那边打得更顺手。”

听完毛主席的讲述,周恩来回应道:“主席这念头,其实老早就有了。记得解放战争刚开打那会儿,主席心里就盘算着找个好时机发动战略反攻,打算通过两步大动作来改变战局。头一步,就是让刘伯承、邓小平他们直插大别山;至于第二步,就是主席刚才提的那招,让粟裕带着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过长江,直接攻打浙赣地区。”

没多久,毛主席的建议就被大家一致认可了。于是,毛主席果断决定:“行,咱们立刻给粟裕发个电报,问问他的看法。”

没多久,粟裕就收到了中央军委发来的电文。电报里头写着这样的信息:

要让敌军调整他们的战斗方法,咱们打算把敌人的二十到三十个旅引回江南防守。为此,决定派出华东野战军的外线兵团,就是第一、四、六这三个纵队,组成一个大的战斗团队,由粟裕来带领。他们的任务是过长江往南走,在好几个南方省份进行大范围、灵活的战斗。计划是这样的,他们可能会在湖北的宜昌到监利这一段,找机会进入湘西;或者从洪湖、沔阳那边过江,进入鄂南。接着,在湖南和江西这两个地方转上半年到一年,到处机动,跟敌人玩捉迷藏。分几步走到闽浙赣边境,让敌人摸不着头脑,只能被动地跟着咱们的步调走。过江的时间,咱们考虑的是2月、5月,或者是秋天。

很明显,毛主席和党中央十分信赖和敬重前线的将领们,这体现了他们军事民主的一个重要理念。

那时候,粟裕看完电报,转头对叶飞这位得力助手讲:“咋这么急就让我们过江呢,一点准备都没有,这么仓促过江,对整体战斗形势可不好啊。”

接着,听了叶飞的提议,粟裕打算找毛主席商量一下,先让部队渡过黄河去休整,到时候再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不久,粟裕就收到了毛主席回复的电报,同意了他的请求。

3月份,粟裕接到中央的命令,带着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往北过了黄河,他们在濮阳那块地方进行了休整,主要是为了接下来的渡江南进行前期准备。

那时候,为了响应中央往南推进的指示,粟裕悄悄派了一支精干小队往南去探路,还特别叮嘱他们,保密工作得做足。

这时候,粟裕在屋里头把眼下的局势琢磨了好多遍,最后他主要琢磨起两件事来:“咱是分兵过江打,好处多些呢?还是把兵力拢一块儿打,更有利些?”

粟裕在无后方支援的战斗中有过实战经验。早在1944年年底,他就带着新四军第一师过江南去打仗,一直打到了1945年10月才回到苏北。那段日子有多难,粟裕心里头门儿清。这些难题,粟裕肯定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会儿,毛主席已经拿定主意,要往东渡过黄河,去华北解放区,领导全国的解放大战。

4月13号那天,毛主席、周恩来还有任弼时他们一行人,一块儿到了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到了那儿,聂荣臻已经给他们安排好了住的地方,他们就直接安顿下来了。

4月16号那天,粟裕左思右想了好久,觉得这样做合适。在陈毅的支持下,他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发了电报,说华野的三个纵队先别急着过江往南走,不如先把兵力集中在中原,打个漂亮的歼灭战。

收到粟裕的电文后,刘伯承和邓小平连忙给中央军委以及陈毅、粟裕回了电报,把他们的想法说了说。电报里他们讲到:

从中原的局势来看,粟部要是过了江,就能让敌人不得不调走几个师,这样一来,局势就会朝着对我们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对全国战局的推进也大有裨益。这事儿啊,关键还得看我们自己的准备得咋样,还有过江的那些条件是否成熟……要是粟部晚点儿出手,先在中原地区打几仗,尽可能多消灭点儿敌人,然后再出动,这样也挺稳当,同样能打开中原的战局。

4月18号那天,粟裕一收到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电报,立马就给党中央回了份长长的电报,有3000多字呢,内容大胆得让毛主席和中央领导都大吃一惊。这就是前面说的那档子事儿。

在跟大家商量好,要叫粟裕来西柏坡之后,毛主席连着好几天晚上都没咋睡踏实。

那时候,毛主席仔细琢磨了粟裕发来的电报里说的话,然后给正在大别山开辟根据地的刘伯承、邓小平写了一份详细的电报。

【毛主席: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4月25号那天,粟裕接到中央的命令,就从濮阳出发了,一路上紧赶慢赶,在4月30日到了城南庄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到了那儿一看,陈毅已经先到了。

碰到陈毅,粟裕面带忧虑地讲:“军座,关于咱们华野一兵团暂时不过长江这事儿,我琢磨着跟中央汇报的方案挺贴合实际的。可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生怕我个人的看法会影响到主席和军委的整体安排。要是真那样,麻烦可就大了!”

陈毅挺了解粟裕的,所以就安慰他说:“这个你不用愁,就是因为这事儿挺重要的,关系到整体战略,所以毛主席才让咱们一块儿来商量呢。”

有了陈毅的打气,粟裕心里有了底,他便和陈毅一块儿往毛主席那边迈步走去。

听说粟裕到了城南庄,毛主席立马停了手里的活儿,走到院子里,拉住粟裕的手就说:“粟裕啊,我们可都在盼着你呢!”粟裕赶紧回道:“主席,我这次来,是特地来认错的。不知道我发的电报,有没有给您和中央添乱?”

听完粟裕的一番话,毛主席开口道:“有啥说啥,都说出来,这能算啥错?你提建议又不是在骂人。我虽说不上胸怀多宽广,但听一听你粟裕的三两条看法,那还是没问题的。来,咱们进屋好好聊聊。”

不久,周恩来他们就到了毛主席那儿,大伙一块儿进了房间。

大家坐定之后,毛主席就着粟裕之前的话题继续讲:“要是中央的决定是对的,粟裕啊,你就算浑身是劲也挡不住。我们之所以在意你的看法,就是觉得它有点道理。你细说说你的想法,能说服我们,晚上我请你吃顿好的,地道的湖南辣子鸡,家乡味道。但要是你的理由不充分,那你可得留点神了……”

看到毛主席没再继续说下去,粟裕赶紧接口:“我承认,我的理由站不住脚,甘愿接受任何处罚。现在敌人就在眼前,我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给中央添乱,这不仅仅是失误,更是我的责任。”

粟裕这话一出,毛主席哈哈大笑,说道:“这像什么话!又没犯错,又没罪过,哪来的处分?就算你讲一堆不对的地方,我还是得请你,就跟咱湖南的辣子鸡一样,少不了你。”

听了毛主席的一番话,粟裕心里头热乎乎的,就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到了晚上,粟裕不光享用了毛主席招待的辣子鸡美食,还观赏了文艺表演。

第二天,毛主席直接跟粟裕说,当着陈毅他们几个的面:“粟裕啊,陈毅不打算回华野了,往后,华野的事情就交给你来负责了!”

毛主席讲完话,粟裕挺意外的,他赶紧说:“主席啊,华野那边真少不了陈老总,我们一直都是他带着干的,您看还是让陈老总回华野指挥吧!”

接着,粟裕望向陈毅,开口道:“军长,要不您还是回华野那边吧?”但陈毅却摆摆手说:“我现在整个人都交给党了,党让我干啥我就干啥,没二话!”

最后,粟裕多次跟毛主席请求,毛主席这才决定把陈毅调到中原局,不过陈毅在华野的职位还是保留着。同时,粟裕就被安排成了华野的代理司令员和代理政委。

说到那次碰面,粟裕后来回想时说道:“党中央的领导们真的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特别重视前线指挥员的看法,这种领导方式让我学到了很多,心里也很受触动。”

粟裕走了之后,周恩来他们也从城南庄撤了出来。接着,毛主席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动手改动起先前的安排。不光如此,他还动手写了要召开全国政协会议的通知,真的是忙得团团转。

5月2号那天,忙完手头的事儿,毛主席瞅见窗外天边开始泛白了,就出门到院子里溜达了几步。回来后,他把起草好的电报和文件归置整齐,然后对银桥说:“咱歇会儿吧。”

没过多久,城南庄北边山头上,防空警报突然尖叫起来。李银桥心里头一紧,想着毛主席刚服下安眠药,连忙跑到院子里,抬头往天上瞧。

不一会儿,飞机的声音就响到了李银桥呆的院子里。没等多大会儿,一架敌人的飞机就飞到了城南庄的天空上,转悠了一圈就走了。

没过多久,两架敌机就飞上了天。这时候,李银桥心里也没了主意,琢磨着要不要进去叫醒毛主席,让他躲进防空洞。但一想到毛主席整天忙着工作,好不容易才有机会休息一下,还吃了安眠药刚睡着,他就犹豫了,觉得这时候叫醒主席,实在有点不忍心。

李银桥正拿不定主意呢,阎长林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急着问:“咱们该咋办?要不要去把老爷子给叫醒啊?”

瞅见李银桥也没了主意,阎长林回想起彭德怀的话:“到了要紧关头,情况危急,甭管主席乐意不乐意,你们直接架起他就跑,等到了安全地界再跟他解释,主席会懂你们的。”想到这里,阎长林扯着嗓子喊道:“就按彭老总说的来!”

接着,这事儿就这么拍板了。李银桥和阎长林火速赶到毛主席床边,轻轻叫醒他,跟他说有敌机要来轰炸,劝他赶紧转移到防空洞里头去。

不过,毛主席看起来一点都不在意,他让李银桥给他递根烟,然后慢悠悠地问:“咋回事,扔炸弹啦?”

听完毛主席的话后,阎长林赶紧回应:“先前那只是侦察的小飞机,没扔炸弹。这回可不一样,是轰炸机来了,一到地方就会扔炸弹,炸弹一落下来,想跑都来不及了!”

不过,毛主席还是想抽口烟,他风趣地讲:“没事儿的,大不了的事儿!不就是扔下几个铁疙瘩嘛,刚好能打几把锄头去开垦荒地!”

情况太急,大伙儿没顾上问毛主席的意见,就直接把毛主席扶出了屋子。聂荣臻紧随其后,大喊:“赶紧的!敌机要来扔炸弹了!”

就在那会儿,一颗炸弹在不远处炸响,离毛主席很近。江青站在防空洞口,一瞅见这情景,吓得脸色都变了,脱口而出:“妈呀!”

不过,说来也怪,这枚炸弹不知是做工不行还是咋回事,居然没炸。

5月3号那天,一听说毛主席那边的情况,周恩来、朱德还有任弼时立马就赶了过来。刘少奇也从平山县开车到了城南庄,来看望毛主席。瞧见毛主席一点事儿都没有,大家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5月5号,毛主席给刘伯承、邓小平还有华东局发了电报,里面说了:“现在啊,粟裕兵团的主要工作不是急着过江,而是要先把过江的路给趟出来。大概呢,得花上四个月到八个月的时间,粟裕兵团加上另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这一片儿,南边北边都行,目标是干掉五军他们那五六到十一二个正规旅,这样才能准备好渡江的事儿。”

现在,粟裕的想法已经通过中央的正规流程批准了,可以动手去做了。

后来的战斗里,粟裕真没白让毛主席信任他,他接连打下了开封、睢杞、兖州这几场大战,干掉了国民党军队15万多号人。这样一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和华东的战事就更好打了,给他们创造了不少好机会。粟裕也因此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好评。

后来,粟裕在华东的战场上可是大展身手,特别是在淮海战役里,一口气打掉了国民党军44万多人。因为这,毛主席都夸他呢:“淮海战役,粟裕可是头号功臣啊。”

0 阅读:9
喜见Talk

喜见Talk

喜见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