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刘思齐披露:毛岸英赴朝前交代了4件事,牺牲后才明白用意

喜见Talk 2025-04-22 14:16:22

2013年,在湖南长沙的板仓杨开慧纪念馆,83岁的刘思齐老人接受了访问。在这次交谈中,刘思齐跟大伙儿分享了许多以前和毛岸英一起过的日子。当说到毛岸英的那些事儿,刘思齐的表情满是难过。

被问到有没有啥事儿让自己一辈子忘不了时,刘思齐这么说:“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复杂,但也能简单说。”她又继续道:“那时候,我压根儿不知道岸英要去朝鲜。他就告诉我,这次去的地方特别远,通信不方便,让我别着急,收不到信也别慌。”

毛岸英去朝鲜之前,跟刘思齐说了四样事情,刘思齐事后才明白,那其实就是他的“交代”。这事儿得从刘思齐和毛岸英打算结婚那会儿讲起,他们婚后只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但那份深厚的感情一直被传颂到现在。

1948年3月份,解放军开始战略大反攻后,毛主席就带着中央的同志们过了黄河,到了5月份,一行人到达了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没过多久,毛岸英也从山东那边赶到了西柏坡,他被分配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当了个编辑助手。

真是凑巧,刘思齐跑到西柏坡去探望老妈张文秋。有一天下午,她跑到毛主席那边,没想到又撞见了毛岸英。自打他们在延安那次碰面后,这还是头一回再见面。毛主席对刘思齐也挺熟的,毕竟她老爸是烈士刘谦初嘛。

1927年春天,刘谦初,那时候他是北伐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管社会事务的股长,拉着恋人张文秋一块儿去了武昌,找毛主席的家。那时候,毛主席正忙着管国民党在武汉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刘谦初到了那儿,就跟毛主席聊开了,问了不少关于国内大局和农民运动的事儿。他们俩越聊越起劲,特别合得来。

那时候,杨开慧刚生完小儿子毛岸龙没多久,得知家里要来一对即将办婚礼的年轻人,她就非常热心地款待他们。毛主席笑着说道:“人家都是祝你们快点生个大胖小子,我呢,倒是盼着你们早点生,多生几个闺女,这样一来,咱们两家以后结亲可就方便了,我这边有三个儿子等着呢!”

张文秋在一旁脸上泛红,心里头压根儿没想过,几十年之后,她会真的当上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丈母娘。1930年8月6号那天,刘谦初在从青岛去上海给党中央报信的路上,倒霉被抓了。那时候,张文秋正怀着孩子呢,没多久,就在上海生了个闺女,这闺女就是刘思齐。

1931年4月5号那天,刘谦初在济南丢了性命,当时他才34岁。到了1938年春天,毛主席、朱德、周恩来这些大人物,在延安的中央党校礼堂里看了一场戏。那戏叫《弃儿》,讲的是白区斗争的事儿,里头有个女儿的角色,是刘思齐演的。因为她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演起来特别打动人。

刘思齐那年8岁,在延安上小学呢。毛主席特别爱看刘思齐的表演,演完后就把她叫到跟前,问了她叫啥名儿,爸妈是谁。刘思齐赶紧用手指了指坐在毛主席后头不远的妈张文秋和继父陈振亚。

张文秋跟毛主席说了刘思齐的事儿后,毛主席就想起了以前刘谦初到武昌那时候。然后毛主席就跟刘思齐讲:“要不我做你干爹,你做我干闺女,咋样?”刘思齐听了,立马就答应了。打那以后,她就经常往毛主席家里跑了。

那时候,毛岸英正在苏联的莫斯科呢,毛主席压根儿没想到,他认的那个干闺女,最后会成了他的长媳。等毛岸英和刘思齐再次碰头,刘思齐已经18岁了,长成了个大姑娘,还扎着俩辫子。俩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你来我往的,就这么处出了感情。

1948年9月份,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个人订了婚。不过呢,因为刘思齐还没到18岁,毛主席就没答应毛岸英想早点办婚礼的请求。那时候,华北解放区对男女结婚年龄是有要求的,男的得20岁,女的得18岁,刘思齐还差几个月才满18,所以这事儿就先搁置了。

1949年10月15号那天,刘思齐和毛岸英在中南海办了婚礼。后来刘思齐提起过:“我永远记得1950年10月14号那天,因为我和岸英是前一年同一天结的婚,然后第二年同一天他就去朝鲜了。岸英走了以后,我才反应过来,咱俩的缘分就只有那一年。为啥就这么短呢?我也想不通。”

这场婚礼后来被大家伙儿说成是“规矩最大、排场最小”的婚礼。为啥说“排场最小”呢?因为这婚礼是“三无”级别的:新郎那边没组织迎亲队伍、没包礼金红包、也没按老规矩请媒人说亲。咋看咋不像个正式婚礼,倒更像是家里人聚一块儿吃个饭那么简单。

说这是“顶级排场”,是因为来的客人有周总理、朱德、董必武、邓颖超、蔡畅等大人物,而且新郎的老爸是毛主席。新娘刘思齐呢,脸上一点妆都没化,上身就穿了一件棕色条绒的列宁装,身上唯一的点缀就是李讷和李敏给她别上的一朵绒花。她穿的裤子半新不旧的,脚上蹬的是一双方口布鞋。

说起来毛岸英,他就穿着平常的工作服,也没特意去收拾打扮。婚礼上摆了两桌宴席,刘思齐记得清清楚楚:“一桌坐着那些常委、常委夫人,加上我和毛岸英,还有请来的其他客人。另外一桌都是小孩子,有我妹妹,他妹妹,还有其他小朋友。吃的都是湖南老家的菜,腊肉、腊鱼这些,都是地道的家乡味,很普通。”

婚礼宴会一开场,毛主席心里头那个乐呵啊,看着大儿子终于成了家,他心里真是踏实了不少。毛主席拿起一杯红酒,就走到张文秋跟前,直截了当地说:“你真是把思齐这烈士的孩子教养得不错。为了岸英和思齐的小日子美满,还有你的身子骨硬朗,咱们得好好干一杯!”

张文秋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一时间都不知道咋开口了。周总理在旁边给提了个醒,她才赶忙说:“真是麻烦您了,主席,您这么忙还惦记着孩子们的婚事。思齐这孩子年纪小,很多地方还不懂事,还得请您多担待,多给指点指点。”婚礼搞完之后,毛岸英和刘思齐就跟他们爹告了个别。

毛主席吩咐秘书找出一件旧大衣,递给他们,说道:“我手头紧,没啥好东西给你们,就这件大衣,白天岸英能穿,晚上还能当被子盖,你们俩都能用得上。”结婚以后,刘思齐继续学业,而毛岸英则在中共中央社会部和情报委员会上班,给社会部部长同时也是情报委员会书记的李克农当秘书。

毛岸英干的活儿保密性特别强,所以在他和刘思齐结婚前头,两人就商量好了个规矩:甭管啥事儿,不该耳朵沾的就别听,不该多嘴的就别问,心里头没数的事儿就别瞎琢磨,嘴巴上更别乱嘀咕。就因为守着这个规矩,刘思齐一开始压根儿就没察觉丈夫上了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5号那天,毛主席开了个中央政治局的大会,会上大家商量好要出兵去朝鲜帮忙。这事儿传到毛岸英耳朵里,他兴奋得很,说啥都要去当志愿军。那时候,他正好是北京机器厂总厂的党支部二把手呢。

毛岸英的决定获得了毛主席的点头同意,他一到朝鲜,就会在志愿军司令部里,一边当俄语翻译,一边干机要秘书的活儿。准备出发去朝鲜的那阵子,毛岸英整天泡在工厂里忙活,还得参加各种军事会议,忙得连刘思齐生病住院都没空去照料。说起来,刘思齐是在国庆节头天,跟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上排练游行队伍时累病的,本想着第二天能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呢。

晚上回到家,刘思齐就感觉身体不太舒服,肚子疼得特别厉害,喝水和躺着休息都缓解不了。她赶紧和妹妹邵华一起去了北京301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得了急性阑尾炎,得赶紧做手术。到了10月1日下午,毛岸英急急忙忙地赶到了医院。

刘思齐回想起那段经历,说:“他当时跟我讲了些啥,我现在脑子里乱糟糟的,记不太清了。我们是在苏联使馆见的,还是他去参加啥宴会了,又或者他去忙别的事情了。反正他待了没多久,说有急事就走了。从那以后,一直到10月14日他才露面,中间连个电话都没打来过。”

刘思齐压根没想到,打这以后,她和毛岸英能在一起的日子就数着过了。到了10月8号那天,毛主席下了决心,一纸命令组建了咱们中国志愿军。

为了支持朝鲜人民的解放斗争,抵挡美帝国主义和它的帮凶们的侵犯,从而保护朝鲜、中国以及东方各国人民的权益,决定把东北边防军转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且立刻前往朝鲜,跟朝鲜的战友们一起对抗敌人,力求赢得辉煌的胜利。彭德怀同志被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0月8号一早,彭德怀他们一行人从北京赶到沈阳,毛岸英也跟着一块儿去了。他们主要是为了和朝鲜那边的人开会,商量出兵朝鲜的具体事情。不过后来,斯大林那边传来消息,说现在没法提供空军支援。这样一来,毛主席就让彭德怀先回北京,再一起商量出兵朝鲜的事儿。

所以,在10月14号那天,毛岸英跟着彭德怀回到了北京。因为第二天他得急着回沈阳,而且这一走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再回北京,他就打算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先去北京机器总厂,跟厂里的领导还有同事们道个别。毛岸英跟厂里的同事、领导关系都挺铁的,所以这次告别他花了好久的时间。

离开工厂后,毛岸英拐去见了几个朋友和亲戚,最后一站是北京的301医院,他要去看刘思齐。毛岸英拼尽全力蹬着自行车,心里一直在盘算怎么跟刘思齐开口……琢磨半天,他觉得还是拿出差当借口最合适,这样妻子就不会起疑心了。

进了医院病房,刘思齐正窝在床上翻书呢。一瞅见毛岸英进来了,她又埋怨又高兴地讲:“岸英,这都啥时候了,你咋还往这儿跑呢?”瞅瞅妻子那没血色的脸蛋,毛岸英心里头又是内疚又是怜惜,他挪到病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攥着刘思齐的手,轻声细语地问:“下午有个会议,我去了趟工厂,来得迟了点。这两天感觉咋样,动手术那地方还难受不?”

刘思齐摆了摆手,说她现在感觉好多了。过了一会儿,毛岸英开口说:“思齐,最近我手头上的活儿实在太多了,前两天刚出差回来,结果明天又得出门。”一听说明天丈夫又要走,刘思齐心里挺不是个滋味,因为明天正好是他们俩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

毛岸英心里头想跟刘思齐说实话,但去朝鲜这事儿得瞒得死死的,他只能编个“出远门工作”的小谎,先哄着媳妇。他跟刘思齐说了声对不起,接着讲:“思齐,我明天得跑老远的地方去干活。那地界儿信号不好,写信不方便,要是好久没收到我的信,你可千万别慌,我肯定会想办法联系你的。”

刘思齐问毛岸英要去哪儿,但他没吱声。随后,毛岸英特地叮嘱了四件事情。头一件,就是关于刘思齐的学业。他强调说,不管以后碰到啥情况,学业得放在首位,别急着去上班。这就能瞧出来,毛岸英特别看重妻子的个人进步,让她得不断提升自己。

说个事儿,毛岸英去世后,毛主席没立刻跟刘思齐说,主要是怕耽误她学习。你想啊,战乱那会儿,读书多不容易啊。现在国家好不容易稳定了,得赶紧抓住机会学习才是。

另外一件事,就是叮嘱刘思齐,不管自己是否在北京,她每周都得去中南海探望爸爸。毛岸英和刘思齐结为夫妻后,他们每周都会固定去中南海见爸爸,跟他说说他们一周的工作和学习咋样,还有听毛主席给他们指点迷津。

第三件事,就是叮嘱刘思齐多帮衬着点弟弟毛岸青。1930年,杨开慧烈士离世后,党组织安排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去了上海。在上海待的那三年,最小的毛岸龙没了踪影,有人说是病死了。毛岸英和毛岸青那阵子过得很艰难,在街上流浪,啥苦都吃了。特别是毛岸青,脑袋还挨过重打,落下了病根,身体一直挺差。

后来,毛岸英和毛岸青去了苏联学习并生活,在外国,他们俩就只有彼此能依靠了,因此毛岸英希望刘思齐能多关照下他弟弟。还有件事,毛岸英提醒刘思齐要留意周围的人,能避开就避开。以前他出差时,可从没特意交代过什么,但这次却让刘思齐心里直犯嘀咕。

晚上11点,毛岸英要离开医院了,刘思齐非要送他到医院大门那儿。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毛岸英骑上车,转头给刘思齐鞠了个大躬。刘思齐还说起一件事,毛岸青去朝鲜前,在沈阳跟蔡博(蔡和森的儿子)聊过,说去朝鲜战场非常危险,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1950年11月25号,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不幸离世,当时才28岁。周总理考虑到整体情况,加上毛主席那会儿正患着重感冒,所以就没急着告诉他,拖了一个多月才说。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难受啊,但他硬是把这痛苦压了下去,还叮嘱所有知道这事儿的人,千万别让刘思齐知道。

毛主席交代说:“关于这事儿,先别告诉思齐,能拖多晚就多晚……哎,刚结婚没多久,丈夫就没了,这巨大的悲痛,她哪里承受得住啊!”毛主席是个大领袖,但他心里也像个普通的父亲,盼着儿子能有出息。现在,儿媳每周都会来看望他,但他只能硬着头皮,装出开心的样子。

毛岸英走了两年后的一天,刘思齐意外拿到了一张他穿着志愿军制服的照片,这才明白毛岸英其实早就牺牲了。就在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刘思齐突然懂得了毛岸英之前叮嘱她的四件事情背后的意思。她和采访人员讲道:

那时候我根本不懂,两口子之间怎么还得鞠躬呢?我当时也没往心里去,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后来回想起来,才明白他说的那四件事,其实就是他的遗言。岸英是想告诉我,要是真有个啥不测,我该怎么办。

打那以后,毛主席特别上心刘思齐的学习和生活,时不时就给她写信问候,甚至还想办法让她去苏联深造。到了1962年2月份,刘思齐32岁了,在毛主席的不断劝说下,她最终决定再婚,对象是空军学院的杨茂之老师,专门负责强击机教学的。

毛主席心情愉悦,他亲手抄了一份自己刚写不久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作为礼物,还在刘思齐再婚的那天,特地吩咐秘书带去300块钱。毛岸英离世后,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儿媳。现在看到她有了新的家庭,毛主席心里真是感到宽慰不少。

刘思齐再婚了,但她还是保持每周去中南海探望毛主席的习惯。到了2006年5月,已经76岁的刘思齐带着儿女来到了大榆洞,以前她都是去朝鲜的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这次改变目的地,是为了圆毛主席的一个心愿。记得1959年,她第一次去朝鲜给毛岸英扫墓,回国时毛主席跟她说:“思齐啊,以后要是有机会,你得去大榆洞瞧瞧。”

那次从大榆洞走的时候,刘思齐手里攥着一小把土和一个松果。说起来,她和毛岸英相处也就短短一年,但这一年的记忆,她却一辈子都刻在心里头。到了2022年1月7号,早上1点47分,刘思齐在北京安静地走了,享年92岁。

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一个儿子中的佼佼者,还有个满心敬爱的媳妇,他们的事迹这几代人心里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们会一直怀念他们!

0 阅读:5
喜见Talk

喜见Talk

喜见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