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煮的老白茶总是不好喝,快看看,是不是犯了这5个错误?

白茶大课堂 2021-12-11 12:13:59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秋收冬藏,冬日最应该修养身心。

最从容的事莫过于约三五好友围炉煮茶。

与友人笑谈新闻,或雅或俗,让这凛冬也别有一番风味。

白茶制法至简,其味却平淡趣高。

喝上一口热茶,滑过口腔,滋味如冬日午后的暖阳。

温暖恬淡,口感舒适,回甘甜美,呈现独特的魅力。

按照陆羽的煮茶三沸的说法,煮茶不可超过三沸,否则茶就煮过了,不可再饮用。

煮茶不单有三沸,还有5大误区要避免。

《2》

误区一:煮茶壶没选对。

市面上的煮茶壶材质多样,常见的有铁壶、银壶、陶壶、玻璃壶、紫砂壶等等。

其中煮白茶首推玻璃壶。

原因在于玻璃壶透明直观,可以全程观察茶汤的变化,判断茶叶是否已经煮好。

玻璃的材质较为稳定,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气滋味。

不建议其它材质的茶壶,举紫砂壶为例。

众所周知,紫砂壶使用特殊泥料制成。表面具有小气孔,煮茶时,这些气孔便会吸附茶汤的香气,使茶汤的香气减弱。

茶汤的滋味也受到影响,层次单薄,喝起来不鲜美。

因此,煮茶壶推荐玻璃壶。

《3》

误区二:白茶品类没选对。

并不是所有老白茶都适合煮。

通常,建议煮发酵程度高,或是有年份的茶,例如老白茶。

老白茶指的是陈化时间在3年以上的白茶。

由于老白茶经过了长时间的陈化,丰富的内质不断变化,养分变得更加稳重,煮出来的茶汤不容易苦涩。

只要茶水比例得当,时间不要过久,就算煮沸,也不会有明显的苦涩口感。

而新白茶的陈化时间不足,茶叶内质都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

煮茶时,持续的高温会破坏当中的养分。

其中,新白茶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等。

这些内质,在高温不断的压榨下,苦涩物质如小火山喷发般大量释放,茶汤只会又苦又涩。

《4》

误区三:茶水比例不正确。

无论泡茶还是煮茶,都要遵循的茶水比例。

如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投5克老白茶冲泡即可。

但煮茶时的比例又有不同。

一般煮老白茶,300-400毫升的水,投干茶1.5-2.5克足矣。

别看煮茶的茶水比例与盖碗相比,差之甚远,但煮三四壶,不在话下。

盖碗冲泡,水与茶的接触时间在7-8秒左右,讲究一个快。

煮茶是一个通过高温让茶叶大量释放内质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增加了水与茶叶的接触时间。

若是茶水比例把握不当,必然导致茶汤的内质过量,滋味苦涩。

《5》

误区四:干茶投进冷水煮。

在煮茶时,先烧水后投茶,还是先投茶后烧水,这个问题容易被忽略。

煮干茶,应先将纯净水烧开,再投茶。

先将水烧沸,再投以干茶,待水再次沸腾,立即关火。

依靠余温,白茶还在缓缓释放着物质,不用怕茶汤滋味过淡。

若是直接将茶叶投入冷水中,随着长时间的茶水接触,水温的不断升高,滋味物质会不断释放。

便会煮出一壶味道不佳的汤水,或过浓,或过苦。

但煮的是叶底可以另当别论。

泡过七八冲后的叶底,内质已经得到了大量释放,再煮就不太容易苦涩。

进行冷水投茶,也可以榨出白茶更深层的物质,充分释放其营养物质。

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才可以煮出滋味恰到好处的茶汤。

《6》

误区五:胡乱添加辅料。

红枣枸杞,虽是补身、明目,却是不适合加入煮白茶的。

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一壶煮白茶成东北大乱炖。

试想,原本的茶汤清澈透亮,清甜可口,回甘生津。

最后竟漂浮着几颗红枣,沉着些许枸杞,汤水灰蒙蒙。

入口也不再是老白茶的花香,药香,而是浓重的各种辅料味。

不论是泡茶还是煮茶,向来提倡清饮。

老白茶的香气滋味不该被其他东西破坏,这不仅损失了品茶的乐趣,还影响了品茶人的心情。

《7》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煮茶确实是一件从容的雅事。

天愈凉,这么很冷的季节煮一壶白茶,暖身暖心。

不管屋外是什么光景,屋内煮上一壶茶。

看着炉上煮着的白茶蒸汽袅袅,闻着从壶口溢出的茶香。

倾身提壶,将茶汤倒入杯中,水光潋滟。

避开这些误区,煮上一壶好白茶,其实很容易。

用最恰当的方式饮用,也是对白茶的不辜负。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