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如隔世?看外国记者笔下的70年代朝鲜有多美好强盛

井悠然阿 2025-02-21 10:40:4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网络小说里被玩烂了的梗若放在我们的半岛邻居身上,倒的确是再贴切不过。

今天的朝鲜各方面指标都与韩国差距巨大,其全年GDP甚至还不到韩国一年军费支出的一半(见下图),而韩国的军费支出仅占其GDP的大约2.4%——可想而知二者的差距得有多大。

但仅仅三十多年前,情况可是恰好相反。朝鲜曾在除人口总数以外的所有指标上都领先韩国20年,直到70年代经济规模才被韩国超过,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韩国人的生活水平才肉眼可见的显著优于了朝鲜百姓。

在整个六七十年代里,朝鲜凭借同时与中苏交好的超然地位在苏东集团经济互助框架内混得风生水起,一度号称是半只脚踏入了发达国家门槛。尤其是和同时代中国因为天灾、各种运动导致的人民群众低生活水平相比较,简直就是当年国人口中的天堂了。因此,在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有不少人投奔了朝鲜,以至于1975年时公安部还专门发文部署了严查非法获得朝鲜国籍的行动。

凭借当时对韩国相对优越的国力和曾战胜美国的声威,朝鲜当年在国际上也是十分活跃,四处出击,非洲、中东、东南亚都曾留下了大量朝鲜的外交活动足迹,也曾有大量外国记者涌入朝鲜——与今天朝鲜因为国力衰退而全面收缩外交战线,被迫在国际政治舞台成为一个“隐士国度”大不相同。

70年代朝鲜街景

那么当年的鼎盛时期朝鲜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不妨看看70年代这些曾经去过朝鲜的外国记者的报道,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1,这是一个没有税收的国家--时任《印度时报》总编

“抵达平壤机场时,我误认为我到了别的地方。我这回是继十八个月以前第一次访问之后的第二次访问,但我看到一切地形都变了样,这使我不禁大吃了一惊。机场不知什么时侯变成了大国际机场,它的水平达到了世界最有名的机场的水平。我很难相信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然而,这是现实。我这才恍然大悟,朝鲜式建设才是令人惊叹的独特的建设……

80年代的朝鲜空姐

朝鲜从一九五九年起全面废除了一切学费,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受免费义务教育。目前,有五百一十多万名青少年在各级学校用国家费用学习。的确,朝鲜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教育费居世界第一位,可以说国家实际上做了学生的家长。

所有年轻一代正在成长为树立革命世界观的骨架、掌握有关自然和社会的基础知识和一种以上的技术的有为的人材……

由于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民收入也在迅速增加,劳动人民由国家得到的额外福利也在逐年增加。一九七0年所有工人、职员的实际收入增加到一九五六年的百分之二百七十五,衣民的实际收入增加到百分之二百一十四。朝鲜从一九七四年四月一日起完全废除了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的剥削社会的遗物一—税收制度,朝鲜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税之国……

朝鲜的民航客机

劳动人民在使用住宅方面也得到莫大的追加待遇。国家投资建造住宅,供给劳动人民使用。国家还补偿水电费、取暖费的大部分费用。因此,工人、职员缴纳的住宅使用费仅占他们生活费的百分之一至二。农民也住在国家投资建造的住宅,不缴纳住宅使用费。

劳动人民还享受人民性的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制的好处。劳动人民因患病、负伤及其他原因成了终身残废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由国家发给他们补助金,并给他们适当地保障治疗条件和一切生活条件。

年老者(男子年满六十岁,女子年满五十五岁)得到年老补助金,无人照顾的老人和孤儿由国家保障他们的生活条件。社会文化福利事业费每年都在增加。仅在一九七0年,社会文化福利事业费增长到一九五六年的十倍,在国家预算中占百分之二十以上……”

70年代的朝鲜平壤国家马戏团

2,我们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悬殊的差别--日本社会党访朝代表团

“一九七六年我们经由北京到达平壤的时侯,正是初夏的阳光耀眼的六月中旬。在机场上,我们一行受到以朝鲜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简称社劳青)中央委员会委员长为首的社劳青干部和许多少女们的热烈欢迎,在无限的激动中,踏上了共和国的土地……

我们在朝鲜逗留期间,参观了两个合作农场。一个是元和合作农场,另一个是龙川合作衣场。虽然是六月初,但是元和合作农场已经插完秧,在一望无际的水田里,稻秧长得很茁壮。在参观龙川合作农场的时侯,正赶上用飞机往包米地里撒农药。包米长得很菹壮,地也侍弄得很好,没有一根杂草。共和国也遇到了席卷世界的干旱,但是由于灌溉设施完善,用喷射式灌溉方法往地里喷浇了足够的水。

这张反映朝鲜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照片曾刊登于我国70年代的《人民日报》上

元和合作农场是在一九五三年七月由三十户农家用八头牛和犁起家的。他们不是用强迫的办法,而是用遵守自愿原则,显示合作化的优越性的办法来吸收农民参加合作社,从而逐渐扩大了社的规模。现在,这个合作农场,农户增加到七百二十户,拥有一于一百五十四町步耕地和八个作业班, 还拥有七十四台拖拉机、 一辆专用汽车、两辆托儿所用汽车,还有三所幼儿园、小学、高等中学和医院等。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因为我们代表团成员中没有农业专家,不能详细地问到各种情况。农场里水利化、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搞得满好,衣场员穿得很干净,都在朝气蓬勃地工作。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0年代的朝鲜商店,货架上还是满满当当的,妇女穿着也比同时代的国人洋气得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我的母亲在中国东北跟父亲作别,到平壤和三八线一带住了一年多的时间。当时,母亲在面铺里做活,不幸失去了大儿子(我的哥哥)。我听母亲说当时朝鲜到处是荒芜不堪的田地和草房、悲惨而贫苦的生活景象和前途暗淡而恐惧不安的妇女和孩子们。

可是,今日的朝鲜是怎样的呢?白墙红瓦顶的雅致的平房上炊烟袅袅,田地绿油油,连山脚下也都开垦了。人们在水田里欢欢喜喜地除草。这跟日本田野的景象截然不同。在朝鲜根本找不到象日本那样一个人在水田里锄草到傍黑的那种可怜的现象。 我不由得想:他们原来是这样在废墟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

对妇女来说,保育和教养儿童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可是,我们在平壤参观九·一五周托托儿所,再次感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们到那里首先感到惊讶的是,我们换穿卫生衣,用消毒水洗了手。托儿所里为孩子们所需的设备样样俱全。 我们参观托儿所里的保育室、点心室、浴室、理发室和寝室,不禁表示感叹。托儿所的医院里竟然有二十四名医生和护士!

7、80年代的朝鲜小学课堂

(托儿所)占地面积有一万二千平方米,有两幢五层楼房(内有一百六十个房间)、用混凝土铺面的外院和内院。每层有八个保育室、一个食堂。托儿所里还设有理发室、澡堂和医院。在室内游戏场里甚至有游泳池和儿童小电车。每个保育室里有洗脸台,给每个儿童备置了花纹毛巾和香皂。

一家朝鲜的幼儿园

陪我们参观的托儿所所长对我们说:“金日成主席说,为了给过去受了最大的苦的妇女们带来幸福,也就是为了实现男女平等,首先要把母亲们从抚育孩子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战后最先着手的是重建教育设施的工作,如今有三百五十万儿童们在幼儿园和托儿所里过着愉快的集体生活。这样,获得解放的妇女们走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无忧无愁地进行劳动。”

总之,在社会主义朝鲜,儿童、老人和妇女们最受优待,过着明朗而生气勃勃的生活。我们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悬殊的差别……”

3,我根本不为生活操心——访朝丹麦记者、作家采访记录

立石合作农场有一个衣民叫林凤庸,今年四十岁,我采访时他说“我根本不为生活操心 因为生活一向过得很富裕。去年分得了三千二百圆现款和二十一吨五百公斤大米。从中留下家里的口粮,把剩余的大米以一公斤六角钱的价钱卖给了国家。这样,只算卖给国家的粮食的价钱就达一万二千五百圆。”

去年这位农民的现金收入共达一万五千七百圆。按公认的兑换比率计算,这笔钱相当于八千美元。他不缴税 ,当然不为纳税操心,也不缴房租,也不欠人家的债。因为粮食充足,根本不愁吃。

70年代的朝鲜城市面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钢产量约达四百万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达到二百五十公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将达到五百公斤。目前这个国家的煤产量几乎等于美国的产量,如果完成了从一九七八年开始的新的计划,煤产量将超过美国的二倍。目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水泥年产量按人口平均计算达五百公斤,美国则是三百五十公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水泥产量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将达到八百公斤。

这个国家最近还兴建了世界最大的水泥厂。一九七O年这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发电量达一千一百八十四度,目前(指该记者到访朝鲜的1977年)达一千八百度,在新的计划期间将达到三千二百度。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粮食是大米。现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年产量约达五百公斤,而南朝鲜则仅仅达到一百七十五公斤。如果完成新的计划,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年产量,共和国将达到六百二十五公斤。这个国家很早以前就粮食自给自足,如今向国外出口大量的粮食。

朝鲜油画《丰收的喜悦》。这画风我很喜欢!有一说一,比我们美院一些教授画得好,您觉得呢?

国家收购合作农场员的大米每公斤付六角钱,每公斤只收八分钱供给工人和职员,收购粗粮每公斤付四角钱,每公斤只收六分钱供给工人和职员。这个供应的米价只能补偿运输费,可见,这等于国家把粮食近乎无偿供给工人和职员。

国家还补偿布价。学生制服以比生产费便宜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价格供应。 .

社会福利工作也十分发达。医疗是免费的。不管是谁都能正常地受健康检查,又享受免费的文化休息。人人都有权享受生活费照发的休假的待遇。对职员和从事轻劳动的人保障十四天的生活费照发的休假,特别是对从事重劳动的人则保障直到三十五天的生活费照发的休假。

实行普遍的十一年制义务教育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自豪。这个国家是教育水平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国家之一。

70年代的朝鲜电视节目录制现场

今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以生产急剧增长为基础的。机床生产一九七四年增加到一九四九年的二百三十点八倍,地方工业产值一九七五年增长到一九四九年的九百四十二倍以上。一九四四年这个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布匹产量只有十四厘米,但到一九七四年达到了三十五米。

现在的实际生活费(相当于从前的实际工资)增长到一九五六年的百分之三百七十三……

我在金钟泰电气机车厂看见了工人们装配一共有十八万六于多个零件的电气机车的情景。能制造这样发达的机器的国家,在世界上也并不多。可是,从战后时期才开始实现工业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今天就有了这样的发展,这实在是令人大为惊叹的。朝鲜战争时期,敌人曾给这个工厂每三平方米投掷了一颗炸弹。

然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不为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满足,目前进入了实现自动化的时代。

许多单位巳经采纳了工业电视。我在三大革命展览馆看到了许多能代替十个或二十个人力的非常发达的机器。我在这个国家印象较深的是现代工厂之一六月四日车辆厂。这个厂装配车间占地面积很大,为保证工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避免污染,增进健康,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他们利用空气压缩机室的热气来栽培仙人掌和花盆里的植物。 利用冷却用水保证四季养鱼。

这个厂有商店、澡堂、理发室、 托儿所、幼儿园、休养所,也有医院正常检查工人们的健康状况,另外还设有工厂大学、工厂高等专科学校、作业班长学校等等。

这个厂的职工中女工有一千二百名。她们的工作条件和男人一样, 生活费也和男人一样。 平均生活费为九十圆,最高生活费和最低生活费的差距不大。

工人们大部分两班倒(八小时劳动), 一部分三班倒。一切作业都实行换班制。

工人的住宅位于离工厂近的地方。 工厂还有营养食堂,给工人免费提供饮食。

据说,工作定量很适当,不损害工人的健康,是根据作业班的性质来规定的。大部分工人领按计件支付制发的生活费,而一部分工人领按计时支付制发的生活费……

在经济困难时期朝鲜改装的木炭卡车。其车厢上安装的正是一部烧木炭的锅炉——这也算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发明了吧

总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每年平均增长率在从一九五七年开始的五年计划期间为百分之三十六点六,七年计划期间(一九六一年至一九七O年)为百分之十二点八,六年计划期间(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六年)为百分之十六点三,一九七五年为百分之二十二。在不得不延长期限的七年计划期间的增长率较低,这主要是与要求加强经济和国防的当时的军事形势有关。然而,这个期间的增长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十二,这在世界上还是最高的。

这种惊人的数字证明:经济的增长率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降低。朝鲜的经济证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经济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4,朝鲜的街道没有一点点灰尘——日本冲绳县教职员工会访朝代表

人们问我,朝鲜人民的生活, 总的来说, 是不是死板、枯燥无味、没有自由?事实并不是这样。可能是因为我们访问的期间正是暑假期间,在到处看到了和孩子们游玩的大人。八·一五解放纪念日(公休日)那天,在大同江,人们划船,乘游艇欢乐,公园和街上,男女老少穿着华丽的衣服满街游逛。

70年代朝鲜游乐场的射击项目,可以看到人们精神状态很好,那时还没有饥饿的威胁

有些孩子们排着队上课外学习场所去,有的到河边钓鱼或游水,有的到野外摘花或扑蝉。看了这种情景,我自然而然怀念起我的童年时代来了。

朝鲜是闻名的文化和艺术之国。但据说,群众娱乐也相当发展。

据说,朝鲜不但有固定的动物园,还有流动动物园,那里甚至有熊猫。

我虽没有在星期天逛过很多街道,可是我想简单地叙述一下我所看到的街道风景。

平壤中心街的马路用七股白线标志线路。其中左右三线是汽车路,路中央有中心线。至于交通体系,虽然有长途列车,但在市内一般利用无轨电车的人较多,一部分人利用地下铁道。

一列朝鲜的军运列车

马路的中心线是发生火灾或交通事故等紧急事故时利用的。在近二十天的逗留期间,我们一次也没有听到过警笛声,也没有看到飞机飞行,这的确是奇异的事。我认为这是最珍视人的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表现。在朝鲜,根据国家的方针,尽量使工作岗位和住地相接近,把商店网和住宅布置得十分协调,以致使人们不穿过大公路也可以到商店去买东西。一切学校都建立在一公里以内的地方。

宽敞的马路四通八达,路两旁有宽敞而使人感到凉爽的人行路,悬铃树、柳树等街道树茂密,使人很难相信,这是利用二十年的时间建设成的城市。这绿树成荫而且用清水洗涤的美丽街道,没有一点点灰尘。

朝鲜的农村,象晴朗的天空一样明朗,象绿油油的农田一样欣欣向荣,充满着稳健扎实的气氛。我想,他们进行在任何教科书里也找不到的独创的自立民族经济建设,而且达到了这么高的水平,所以他们理应抱这样的自豪感。在我脑际里生动地浮现了朝鲜农民高举“彻底贯彻伟大的农村提纲I"“坚决占领八百五十万吨粮食高地I"(一九七七年)的标语牌,朝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奋勇前进的英勇面貌。

当年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宣传海报

我不由得想起在南朝鲜,到上学年龄的儿童们上街卖口香糖、擦皮鞋来添补家里的生活;大学女学生为学费被迫卖身;过去为挣外汇向越南派兵的南朝鲜军事政权,如今为进口菠萝和甘蔗派年轻工人到冲绳做苦工等等。共和国北半部人民认为这是无法忍受的灾难。因此,我在前面介绍过的托儿所的保育员、拖拉机厂的工人、合作农场的农场员、干部等所有共和国人民都一致渴望早日在统一了的广场上和南半部兄弟见面。和我们见面的所有共和国北半部人民的这一愿望,是无比热切的,是拿语言难以表达的……”

~~~~~~~~~~~~~~~~~~~~~~~~~~~~~~~~~~~~~~~~~~~~~~~~~~~~~~~~~~~~~~~~~~~~~~~~

几十年弹指一瞬,如今再看这些文字真的有沧海桑田的感觉。眼看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好不令人扼腕……好在近些年朝鲜经济总算有了走出低谷的趋势,衷心祝愿朝鲜人民的生活能够早日再次踏进小康时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