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怎么被提拔的,说实在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清楚,当时没有任何一个领导和我正面交谈过提拔我的原因。”
时隔多年,有人问起郭荣昌在1975年时候,被中央任命为广东省委书记作何感想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郭荣昌,还仅仅是一个县委书记,刚满42岁。他连跳三级,一跃成为省委书记,着实出乎大家的意料。
当年是什么原因,使得郭荣昌像坐火箭式被提拔上来?他后来能否担此大任?
郭荣昌,1933年9月出生,广东潮汕人。
那时的中国,处于一片动荡之中,郭荣昌的父亲颇具商业头脑,在广东做了些小生意,家里倒也衣食无忧。
郭父虽是生意人,也明白国家动荡,难以独善其身,他尽所能给孩子们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为了让郭荣昌受到良好的教育,父亲给他在当地找了一所最好的学校。然而,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广东岌岌可危。
为了保护家人,郭父倾尽家财,带着家人来到香港,刚到香港,一家人过得很清苦,后来郭父在这里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了有名的港商。
1948年,15岁的郭荣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香港南方学院,在这里他接触到不少进步书籍,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从而明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香港,青年时期的郭荣昌经常参加学生运动,他也从一个富家子弟逐渐成为一位坚定的革命青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郭荣昌觉得是时候回去报效国家了,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于1951年6月,回到内地转入由叶剑英为校长的广东南方大学,从此,走上建设新中国的征程。
同年,他被派往广宁、四会等县任土改工作组组长,1954年,21岁的郭荣昌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改结束后,郭荣昌又先后担任广宁县公社党委书记、四会县委副书记等职,直到1970年,他才正式被任命为罗定县县委书记。
罗定,是岭南地区有名的粮仓县,古书记载:“五天不雨成旱,一场大雨成灾”,于是,罗定县就有个说法“十年九旱”。
解放后,为彻底解决罗定县百姓看天吃饭的问题,就建了大大小小100多个水库。
郭荣昌自上任以来,发觉罗定县纵然有那么多的水库,依然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的现状,便同水利部门商讨,去解决罗定江下游的干旱、以及城区居民饮水安全的问题。
在郭荣昌的大力推动下,建设出改变罗定县命运的水利工程:长岗坡渡槽。从此,罗定县终于没了后顾之忧,可以旱涝保收了。
要知道罗定作为岭南粮仓,一到夏天是非常炎热的,那些年,人们还清楚的记得,郭书记家里一直没有风扇,为了建设水利工程,他忙前忙后,顾大家,忘记顾自己的小家。
为此,罗定县百姓一直记住郭荣昌的好,是他保障了罗定稻米丰产和高质,也让罗定稻米此后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甚至畅销珠三角及港澳市场。
后来,长岗坡渡槽也被国家水电部形容为:疑似银河落罗平。
当然,郭荣昌在罗定县5年的表现,也被中央看在眼里,为他后面被任命为广东省委书记埋下了伏笔!
1975年,时任罗定县委书记的郭荣昌,调任广东省委书记。突如其来的任命,让他一脸懵圈。
按理说,干部升迁都是遵照组织人事安排,一级一级的来,然而,郭荣昌突然一步到位,像坐火箭一样,着实让他心里有些发慌。
那一年,他才42岁,这样的年龄放在省级高官这个位置上,就显得年轻了。
在郭荣昌的政治生涯里,曾创下了两个任职记录:由县委书记直接升为省委书记;由省委书记兼任地级副书记、行署专员。
郭荣昌晚年接受采访时,谈及当年“坐火箭”式的升职,后来才得知是与当年的政治背景有关。
当时邓小平刚刚出来主持工作,一些腐坏分子想插入各级领导掌控权力,邓公就建议从基层县、部队团级里面的年轻领导干部中选拔一批人出来。
当时广东省委书记这一职务,有三个人选:海南文昌县委书记、遂溪县委书记,罗定县委书记。
经过中央反复考察,恰巧郭荣昌的水利工程,干得尤为突出,深受百姓爱戴。于是,他就被选了上来。
郭荣昌一上任,先是和张根生一起管农业,后来他被省委调去管宣教工作。
一直以来,宣教是比较尖锐的工作。腐坏分子一直盯着不放,想借机抓辫子,郭荣昌年轻,没有历史问题,也没有什么辫子可抓,遇到什么敏感问题,他都能从容应对。
于是,同事们有时开玩笑,叫他“和尚头”。
因为年轻,省内还是有人议论,说郭荣昌年纪轻轻就任省委书记,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自然有人不服。
郭荣昌也深知自己资历不够,决定到中央党校学习半年,中间恰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学习回来,郭荣昌还是觉得自己升得太快,自己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不足,就向杨尚昆同志提出,希望下基层锻炼几年。
最后,郭荣昌顶着省委书记的头衔,回肇庆任地委书记开展工作去了。
然而,任谁没想到的是,郭荣昌主政肇庆没多久,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再次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无数压力聚集肇庆市,而作为肇庆市的一把手郭荣昌,更是引来非议,甚至还有人把他当年三连跳拿来说事。
为此,中央特意定调,这是符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事情才慢慢平息下来。
在肇庆工作的那些年,郭荣昌关心百姓疾苦,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农业互助,兴修水利,修建农村公路,加强农业建设,为肇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直到1985年7月,经过十年沉淀,郭荣昌被任命为广东省委副书记,此时的他,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
在广东省委工作期间,他主管农业、农村工作。为了更快打开局面,郭荣昌坚持深入基层调研,跑遍广东全省,南越大地遍布了他留下的处处脚印。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他碰到了一个大难题,也是经济改革必须迈出的槛——粮价问题。
郭荣昌顶着压力,取消了粮食的统销统购,使得粮食买卖变得自由起来,极大地活跃了市场,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
与此同时,他还引进农业高科技,帮助农民消灭害虫,保住了百万亩树林。在广东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很大的保障,郭荣昌功不可没。
1993年,年近花甲的郭荣昌,担任广东省政协主席,积极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作用,促进爱国统一战线。
后来,他投身于慈善事业,自己多次组织募捐,帮助400多名贫困学生和3000多名孤寡老人。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郭荣昌立即号召社会有能力的爱心人士支援受灾地区。然而,没过多久他因突发重病住进医院。
【结语:】
2008年9月13日,郭荣昌在广州去世,享年76岁。
临终前,郭荣昌仍念念不忘广东农村农业问题,希望每个农民家庭都有一个子女上大学!
纵观郭荣昌的一生,他一连三跳,从县委书记到省委书记,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他抛下香港舒适生活,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呕心沥血,就凭这一点,他在人民心中,是称职的!
时光荏苒,一晃17年过去了,广东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郭荣昌的身影在人们眼中逐渐淡化,但他活在百姓心中: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揭秘八任广东省政协主席 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