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刘世芳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作为民进党的重要成员,她曾担任高雄市副市长、立法委员等职务,并在2025年成为台当局“内政部长”。
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戏剧性与争议,从立法机构内的激烈交锋,到处理陆配事务的反复态度,再到在民进党内部的特殊地位,以及被国台办点名为“台独打手”,刘世芳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岛内外的目光。

立法机构里的“口水战”
2024年10月,台湾立法机构内上演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争执。
这场风波的起因是国民党立委叶元之在质询浮洲都市计划时,对这个计划拖了整整14年还没搞定的事儿发起了猛烈炮轰。
浮洲都市计划本来是为了推动地方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的大工程,可结果呢,14年过去了,地方经济还是老样子。

就在叶元之说得起劲的时候,刘世芳那边却坐不住了。
她扯着嗓子反驳,说政府一直在努力推进这个计划,拖到现在是因为碰上了不少客观困难。
可叶元之压根没打算就这么放过她,他停了一下,继续追着问,说困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14年时间够干啥了,政府到底在忙啥。

刘世芳强调说实际情况复杂得很,涉及土地征收、环保评估还有预算分配,哪一步都不好走。
叶元之根本不吃这套,他直接打断她的话头,说这些问题14年前就有吧,政府难道就没点长进吗。

刘世芳被顶得有些下不来台,她说浮洲都市计划这些年已经完成了初步规划,还弄了部分土地征收和环境评估,现在正忙着预算审核和招标。
叶元之站在台上,听到这儿摇了摇头,手指敲了敲桌子,说这些东西报告里早就写得清清楚楚,他要听的是具体的进展,比如土地到底征了多少,预算审核到哪一步了,招标啥时候能开动。

刘世芳被问得顿了一下,慢吞吞地说具体数字她现在记不清,回头可以再提供。
这话一出口,叶元之的火气彻底上来了,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大得整个会议厅都听见了。
他冲着刘世芳喊,说她身为“内政部长”,连自己管的计划都说不清,整天就知道念稿子,压根就是在敷衍了事。

这场冲突没过多久就传遍了岛内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上全是这条新闻的标题。有人拍下了叶元之拍桌子的瞬间,还有人录了刘世芳走下备询台的视频,短短一天就在网上传得铺天盖地。

陆配事务的风波:刘世芳的“变脸”
在台湾,有一群大陆配偶,她们因婚姻来到这片土地,却时常面临居留身份的困扰。
2024年,一位名叫“亚亚”的陆配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亚亚多年前嫁到台湾,原本以为生活会平稳顺遂,可没想到居留证的问题却成了她挥之不去的阴影。
她的麻烦始于一些行政手续的延误,申请续签时,材料总是被退回,要求补充的文件越来越多。

她一次次跑遍了相关部门,从“移民署”到地方办事处,递交申请、等待回复,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模棱两可,问题迟迟没有进展。
时间拖得越久,亚亚越发焦虑,因为如果居留证无法续签,她将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命运,多年建立的家庭生活也将毁于一旦。

就在亚亚四处求助无门之际,时任台当局“内政部长”的刘世芳介入了此事。
她的第一反应并非解决问题,而是公开表示,亚亚“与台办关系密切”,暗示这位陆配可能涉及某种政治任务,试图借此将一个普通的行政问题包装成两岸对立的敏感议题。

刘世芳的指控并没有站得住脚。
她在多次公开场合重复这一说法,却始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证明亚亚与台办有任何直接联系。
文件、通信记录、通话记录——这些本该支撑指控的关键材料,全都付之阙如,岛内外的质疑声随之而来。

许多人指出,刘世芳此举不过是想借亚亚的案件制造话题,转移公众对其他政策的注意力。
陆配群体也站了出来,抗议这种无端指责,认为这不仅伤害了亚亚,也让所有陆配的处境更加艰难。
舆论的压力如潮水般涌向刘世芳,她先前强硬的姿态开始动摇。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刘世芳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她在一次记者会上改口,表示“接受各界批评”,并称会重新审视亚亚的案件。
这一表态与她之前的强硬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乎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

民进党内部的“宠儿”:刘世芳的特殊待遇
刘世芳在民进党内部的地位,早在2022年就显露出了端倪。
那一年,台湾举行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在多个县市失利,党内开始检讨问题所在。
刘世芳站出来主导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政策修订。她推动将“排黑条款”写入民进党党规,明确规定“曾受管训者不得参选”。
她在党内会议上反复强调,这项政策是为了清除不良分子,确保民进党的纯洁性。
2022年底,条款正式通过,许多不符合条件的人被挡在了参选名单之外。

表面上看,“排黑条款”是为了净化党内环境,但实际操作中,它很快成了派系斗争的利器。刘世芳的努力让“赖清德系”从中获益匪浅。
在条款实施的第一年,就有几位与“赖清德系”不和的党内人士被查出有“管训”记录,直接失去了参选资格。

这些人中有的是地方派系的代表,有的则是其他派系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出局让“赖清德系”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党内有人私下戏称这项政策为“政治清创手术”,既切除了异己,也为刘世芳赢得了赖清德的信任。

2025年初,高雄市长选举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
民进党内部传出一条重磅消息:赖清德计划修改提名条例,绕过传统的初选程序,直接征召刘世芳参选高雄市长。
初选一直是民进党选拔候选人的重要环节,候选人需要通过公开竞争、党员投票才能脱颖而出。

而直接征召,意味着刘世芳无需面对其他竞争者,就能拿到参选资格。这一安排的背后,是赖清德对刘世芳的全力支持。
他在党内会议上多次提到刘世芳的能力,称她在政策执行和党内事务上的表现无可挑剔。

党内其他派系得知消息后,立刻表达了不满。
有人站出来公开质疑,说直接征召破坏了党内民主,等于把高雄市长的位子“内定”给了刘世芳。
还有人翻出“排黑条款”的旧账,指责刘世芳借政策打压异己,如今又靠特殊待遇上位,未免太不公平。

国台办的“点名”:刘世芳成“台独打手”
2025年3月26日,国台办官网上线了一个名为“台独打手、帮凶迫害台湾同胞恶劣行径举报专栏”的板块。
这项举措一经推出,就收到了323封举报邮件,显示出大陆方面对台湾某些政治人物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在首批公布的11名被点名者中,台当局“内政部长”刘世芳赫然位列首位。

岛内媒体迅速跟进报道,有人整理出刘世芳的“六宗罪”,从罗织罪名到宣扬“台独”主张,条条列得清清楚楚。
事情得从2024年11月说起,那时候刘世芳刚上任“内政部长”没多久,就把矛头对准了统促党这个台湾最大的统派团体。
她在好几个公开场合放话,说统促党“长久以来危害‘中华民国’的存在”,还强调这个团体“对民主宪政秩序有很大戕害”。

她直接推动“内政部”行动起来,翻出了“政党法条例”和“宪法”增修条文,准备把统促党告到“宪法法庭”去,要求裁定解散。
她还专门组织了一帮人,忙着“搜集多方证据”,从统促党的活动记录到财务账本,就为了凑齐材料把统促党一举干掉。
这事儿一出,统促党那边自然不干了,成员们四处喊冤,说这是政治打压。

没过多久,刘世芳还把目光瞄向了具体的人,尤其是统促党的几个骨干成员,比如张孟崇。
她联合台检调部门,甩出了一堆指控,说张孟崇这帮人拿了大陆的钱,在自媒体上发文章、做视频,宣传统战言论,搞什么“认知作战”,目的就是为了影响台湾的选举和公投结果。

当局直接下了狠手,对张孟崇他们展开了四波搜索和扣押行动,总共查了24个地方,包括他们的家、办公室还有一些活动场所。
每次行动都出动了一堆警察和调查员,把电脑、手机、硬盘、文件一股脑儿全扣走,连张孟崇他们平时用的U盘都没放过。
这四波行动下来,张孟崇等人的日子过得是提心吊胆,活动没法搞了,生活也被搅得一团糟。

到了2025年,刘世芳又在民进党“人民是头家”政策宣讲会桃园场搞了个大动作。
那天她喊出了“台湾就是台湾,中国就是中国”的口号,还补了一句“台湾跟中国,一边一国”。
她这话说完没多久,媒体就铺天盖地地报道,网络上也是吵翻了天。

紧接着,刘世芳又把矛头转向了“陆配”群体。
她公开点名,说“陆配”在台湾搞“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还拿“亚亚”事件当例子。
陆配群体一看这架势,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抗议,说这根本是无中生有,连累了所有人。

然后,她又搞了个更大的动作。
她以查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为借口,在岛内推了一套高压政策,专门针对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人。
她让相关部门挨个儿筛查,翻档案、查记录,只要发现谁拿过大陆身份证,就立刻调查、处罚。这政策一落地,岛内立马乱了套。

很多人因为早年在大陆工作或生活,办过身份证,现在却成了靶子。
有的被叫去问话,有的直接丢了工作,还有的连银行账户都被冻结。
这套做法被批成了“绿色恐怖”,因为查得太严,很多人连话都不敢说了,生怕一不小心就被盯上。

最后一件,是她推动修订“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部分条文修正草案”。
国民党前黄复兴党部主委、退役少将臧幼侠就是头一个倒霉的。
他2025年去了趟香港,参加了个活动,结果被当局查出来,说他违反了新规,直接罚他停领月退俸5年。

臧幼侠的退休金本来是他生活的大头,这一下被断了,日子一下子紧巴巴的。
他在媒体上喊冤,说自己就是去参加个普通活动,咋就成了罪过。
其他退役将领一看这情况,也炸了锅,纷纷站出来抗议,说这政策太离谱。
刘世芳这一手,把退役将领群体的权益坑得不轻,争议声又是一浪高过一浪。
参考资料:11个“台独”打手是啥货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