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一名美国加州男子尼古拉斯·罗斯克的辩护律师宣布,这位28岁的被告将就"企图谋杀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指控认罪。这起始于2022年6月的未遂刺杀案,在经历近三年的法律程序后,将以被告放弃抗辩的方式走向终结。但案件背后折射出的美国司法政治化危机,远比这起刑事案件本身更值得深思。
3月4日星期二,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诺抵达华盛顿国会大厦,聆听特朗普的国会演说
2022年6月8日凌晨1点05分,这名身穿黑色战术装备、携带格洛克17手枪、战术刀、束线带和撬棍等工具的年轻人,乘坐出租车抵达布雷特·卡瓦诺大法官位于马里兰州切维蔡斯的住宅。若非两名值守的美国法警及时发现异常,这位特朗普任命的大法官可能已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在任期内遭刺杀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根据FBI的宣誓证词,这位来自加州西米谷的年轻人深受两件事刺激:一是最高法院泄露的推翻"罗诉韦德案"判决草案;二是得州乌瓦尔德校园枪击案。他将卡瓦诺视为"反堕胎和拥枪权利的象征",认为"杀死一位大法官可以改变九人法庭未来数十年的判决走向"。
罗斯克最初拨打911报警电话声称要自杀,随后向警方坦白刺杀计划的行为,显示出其行动的矛盾性。辩护律师多次强调当事人"长期存在自杀倾向且急需精神治疗",却始终未向法庭申请精神评估。这种策略选择可能暗示辩方团队对陪审团审判风险的评估——在保守派占多数的马里兰州,直接认罪换取量刑协商或许是更务实的选择。
美国最高法院
这起未遂刺杀直接促使国会通过法案,将大法官家属纳入24小时安保范围。但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它加剧了公众对最高法院政治倾向的质疑。当一位大法官因其司法立场成为刺杀目标时,司法中立的神话已然破碎。卡瓦诺作为特朗普任命的保守派法官,在堕胎权、枪支管制等议题上的立场早已被政治光谱严格定义,这种标签化认知某种程度上为极端行为提供了合理性幻觉。
从2022年6月事发到2025年4月认罪,这三年恰逢美国社会在司法政治化道路上的加速狂奔。2024年大选期间,两党围绕最高法院扩容的争论;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关于"报复性司法改革"的提案;以及近期各州议会针对法官任命制度的党派化改革,都显示司法体系正日益沦为政治博弈的延伸战场。
罗斯克在供述中提到的"我瞄准了三个"(暗示计划针对多位大法官),反映出极端分子对司法机构整体性的敌视。这种将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简化为政治符号的认知扭曲,某种程度上也是主流政治话语长期将司法判决政治化的恶果。当自由派媒体将保守派法官称作"特朗普的傀儡",当共和党人指责自由派法官"背叛美国价值观",司法权威的公共基础就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中不断瓦解。
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诺(右二)
当一位普通公民认为改变法律的最佳方式是刺杀法官时,这个国家的法治根基已经出现裂痕。罗斯克的认罪结束了一个刑事案件,但美国司法体系面临的身份危机——它究竟是超越政治的法律殿堂,还是戴着法袍的政治战场?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更多涉及堕胎权、枪支管制和选举规则的重大判决出炉,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可能不得不在法袍之下穿上防弹衣。这种荒诞的现实图景,或许是对美国司法现状最尖锐的讽刺。
文案丨杏花疏影
编辑丨笛天明
图片丨源于网络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分享给更多朋友!
風陽生
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哦!